席干
摘要 在玉米生產上,設置常規施肥、空白對照、化肥減施15% 3種處理,研究各處理間玉米的長勢、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差異。結果表明,在大田常規施肥的基礎上,施肥量減少15%,產量略有下降,但是產投比增加,同時又能減少長期依靠盲目施肥奪取產量帶來的環境及土壤污染問題,此項技術是可以大力推廣的,尤其中高肥力田塊,能夠達到節本增效、綠色環保的目的,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玉米;常規施肥;減量施肥;性狀;產量;經濟效益;安徽蒙城;2017年
中圖分類號 S513;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009-01
通過田間試驗[1],進一步研究蒙城縣玉米的最佳施肥量、基追肥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評價肥料產品對作物產量、品質、節本增效的影響[2],以期為蒙城縣玉米推薦施肥數量和施肥方法、肥料配方、科學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依據[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示范于2017年6月7日至9月24日在蒙城縣雙澗鎮楊圩村一農戶承包地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中等,能灌能排,前茬作物為小麥,產量水平8 250 kg/hm2左右。試驗地一年兩熟,即小麥—玉米輪作。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質地為黏壤土,耕層厚度18 cm,通常地下水位2.5 m。試驗前土壤養分測定: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及pH值分別為15.6 g/kg、0.94 g/kg、19 mg/kg、123.4 mg/kg、6.32。
1.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氮肥為尿素(含純N 46%),產地安徽省渦陽縣;玉米配方肥為40%(22-8-10),產地安徽省利辛縣。
供試作物:玉米,品種為金秋119,半緊湊型品種,紅軸,抗高溫熱害能力強,脫水快,易機收,產量水平8 250 kg/hm2左右。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CK:空白對照;處理A:農民常規施肥,基肥施40%玉米配方肥(22-8-10)750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 kg/hm2;處理B:減量施肥,在農民常規施肥的基礎上減少15%的施用量,即基肥施40%玉米配方肥(22-8-10)637.5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5 kg/hm2。CK示范面積為666.7 m2,處理A、B示范面積均為1 333.4 m2,呈長方形依次排列[4],處理間距離為1 m。除處理不同外,其他耕作及田間管理措施完全一致[5]。
1.4 示范實施
示范于2017年6月4日進行小麥秸稈滅茬還田,6月7日選用玉米單粒播種機進行種肥同播,行距60 cm,株距26.5 cm,栽植6.3萬株/hm2。6月13日出苗,6月18日選用5.7%甲維鹽乳油150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兌水450 kg/hm2全田噴霧,防治苗期害蟲地老虎、棉鈴蟲、玉米螟、薊馬等。6月25日間苗,6月30日用52%煙莠可濕性粉劑1.35 k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田間雜草,7月12日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g/hm2防治玉米螟、棉鈴蟲。7月15日追施玉米大喇叭口肥1次,8月15日用1.1%阿維毒死蜱+三唑酮綜合防治銹病、葉斑病、玉米螟等病蟲害。示范地玉米于2017年9月23—24日收獲。收獲時每處理對角線3個點雙行20株采樣,單收、單打,及時進行考種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玉米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據田間觀察記載,處理A、B玉米前期生長健壯,葉色濃綠,根系發達,中后期生長穩健,葉片功能期普遍延長,無脫肥早衰現象發生,抗病能力強,籽粒飽滿,無禿尖、花粒現象,活棵成熟。表現最差的是CK,玉米植株生長矮小,根系瘦弱,禿尖較為明顯,葉片發黃,穗小粒少,早衰嚴重。各處理玉米成熟期生物學性狀見表1。
2.2 對玉米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2可知,處理A百粒重最高,為34.5 g;其次是處理B,為34.2 g;最低是CK,為29.4 g。處理A穗粒數最多,平均為507.2粒;其次是處理B,平均為488.3粒;最低是CK,為367.8粒。處理A行粒數最高,平均為32.1粒;其次是處理B,平均為31.3粒;最低是CK,為25.9粒。處理A穗行數最高,平均為15.8行;其次是處理B,平均為15.6行;最低是CK,平均為14.2行。
2.3 對玉米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A產量最高,為9 370.39 kg/hm2,較CK增產3 579.86 kg/hm2,增幅為61.82%;處理B產量次之,為8 942.78 kg/hm2,較CK增產3 152.25 kg/hm2,增幅為54.44%;CK產量最低,為5 790.53 kg/hm2。
由表4可知,處理B經濟效益最高,產投比為6.90;其次是處理A,產投比為6.04。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減量施肥處理、常規施肥處理玉米前期生長健壯,葉色濃綠,根系發達,中后期生長穩健,葉片功能期普遍延長,無脫肥早衰現象發生,抗病能力強,籽粒飽滿,無禿尖花粒現象,活棵成熟。表現最差的是空白對照處理,玉米植株生長矮小,根系瘦弱,禿尖較為明顯,葉片發黃,穗小粒少,早衰嚴重。
農民常規施肥處理玉米的產量最高,為9 370.39 kg/hm2,較空白對照增產61.82%;減量施肥處理玉米的產量次之,為8 942.78 kg/hm2,較空白對照增產54.44%;空白對照產量最低,為5 790.53 kg/hm2。減量施肥處理經濟效益最高,產投比為6.90;其次是常規施肥處理,產投比為6.04。
從減量施肥示范結果來看,在大田常規施肥的基礎上,施肥量減少15%,玉米產量略有下降,但是產投比增加,同時又能減少長期依靠盲目施肥奪產量帶來的環境及土壤污染問題[6],此項技術是可以大力推廣的,尤其中高肥力田塊,能夠達到節本增效、綠色環保的目的,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7]。
4 參考文獻
[1] 王穎.遼寧省玉米化肥減量增效施肥技術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0):127-129.
[2] 謝鵬虓,黃鵬,安丹軍.配施生物有機肥及化肥減量對玉米間作豌豆土壤微生物及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4,49(6):41-46.
[3] 陳正剛,李劍,王文華,等.翻壓綠肥條件下化肥減量對玉米養分利用效益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5):734-739.
[4] 黃倩茹,陳雅慧,代平平,等.配施礦物質有機肥條件下化肥減量對玉米生產經濟效益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3(8):200-202.
[5] 門倩,海江波,岳忠娜,等.化肥減量對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6):133-140.
[6] 黃鵬,何甜,杜娟.配施生物菌肥及化肥減量對玉米水肥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3):76-79.
[7] 肖桂秀,李傳俊,王蕾,等.玉米減量施肥研究[J].土壤肥料,2003(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