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輝
摘要 介紹了有機水稻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產地環境、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播種育秧、本田整地與施肥、適時拋秧、灌水、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有機水稻;產地環境;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028-0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要求吃得飽,還要吃的好、吃的安全,所食用的糧食是否安全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大米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為了保證大米的質量安全,現對有機食品水稻的栽培技術進行簡單介紹。
1 產地環境
有機水稻基地應選擇在無污染和生態條件良好的地區?;剡x擇應遠離工礦區、鐵路、公路干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同時有機水稻生產基地應具有可持續的生產能力。
2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不同生態地區應選用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水稻品種選擇應遵守以下原則:必須在有機生產基地進行種子繁育,選擇經審定推廣的適應本地區栽培的、米質優良、抗病、抗蟲、抗倒、分蘗力強、中等喜肥水、高產的品種。種子純度不低于99%,發芽率不低于95%。
在種子處理上,一是曬種選種。泡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曬3~4 d,曬好的種子首先進行風選。二是種子消毒。用2%石灰水浸種3~4 d(不要破壞水面石灰膜),消毒前淘汰秕谷和雜質。三是浸種。消毒的種子用清水洗凈,再用清水浸種4~5 d。四是催芽。方法可選用溫室催芽、大棚催芽、火炕催芽,催芽時先將種子預熱,在40~50 ℃溫水中投洗1次,使種子溫度保持在28~30 ℃之間(最多不超過35 ℃),種子露白、破胸達到90%以上時,種子溫度降至20 ℃左右,芽長至種子長度的1/3時進行晾芽待播種。
3 播種育秧
3.1 秧田選擇與整理
秧田要選擇沒有工業“三廢”污染、土壤保水能力強的園田或旱田地。秧田耕深10 cm,根據秧田地勢、土質做床,做床時要將床面殘茬、草根、石塊清除干凈,床面要平、質量要達到細、凈。
3.2 播種
根據水稻品種生育期和本地無霜期確定播期,一般為4月5—20日。
采用缽盤無紡布旱育苗,需缽盤525個/hm2(434孔),每盤需營養土1.5 kg(60%園田土+40%腐熟農家肥),需要質量好的營養土,要求有一定的黏性,播種量每盤60 g。播種時要求澆透苗床底水,將缽盤緊實排放在床面上。計算好種子和營養土比例,將兩者混在一起,置于缽孔中,用噴壺邊澆水邊用掃帚輕拍,再覆一層土(不露種為宜,不能太厚,防根系盤結)。將床面鋪上地膜(或先鋪無紡布,再壓3道厚薄膜),上面壓上無紡布,四周壓嚴。
3.3 秧田管理
當苗長至1葉1心至2葉時抽出地膜或揭去薄膜,澆1次透水。以后發現苗床缺水時及時補水。拋秧前5~7 d將無紡布揭除進行煉苗或追施送嫁肥。人工拔除秧田雜草[1]。
4 本田整地與施肥
首先應進行旱整平,然后將腐熟農家肥和應施底肥均勻撒于地面,然后進行旋耕,旋耕深度一般為15~20 cm。底肥施腐熟有機肥30.0~37.5 t/hm2,加施經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肥750~1 500 kg/hm2。分蘗初期、孕穗期、抽穗期噴施葉面肥[2]。
5 適時拋秧
根據本地區氣候、品種、土壤肥力、秧齡期等條件確定拋秧基本苗數。早熟品種宜密,中、晚熟品種宜稀。拋秧時本田田面要細、平,水層要淺,注意沉淀時間,拋秧要均勻,先拋70%~80%,后補拋20%~30%[3]。
6 灌水
拋后淺水扶苗,分蘗寸水常灌,分蘗已達到計劃有效穗數時,可根據情況適當停水烤田(5~7 d),7月5日前恢復淺灌水,抽穗至盛花、灌漿期保持水層,其他時期應淺干濕灌水,水稻蠟熟期停水[4]。
7 病蟲草害防治
有機農業防治病蟲草害的原則是采用的品種及耕作栽培措施必須保證農作物所受病蟲草害危害造成的損失最低。
防治原則:一是采用合適的能抑制病蟲草害發生的耕作栽培措施,如采用抗(耐)病蟲品種、合理輪作、平衡施肥、調整播種期、覆蓋等。二是保護和利用病蟲、雜草的天敵。三是采用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CIA)認證委員會允許使用的可以用來控制病蟲草害的植物源、動物源、微生物源、礦物源農藥。四是可以使用熱消毒、隔離、色素引誘等物理措施。五是有機農業生產中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其他農藥,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生物或其產物。有機食品生產從作物、病、蟲、草等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農業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苗,強化田間管理,輪作、倒茬等一系列措施,大力示范推廣燈光誘殺、色板誘殺、稻魚、稻鴨共育。
防治方法:防治惡苗病可用2%石灰水浸種4~5 d。防治苗期立枯病可用多抗霉素400倍液,播種時澆床土,二葉一心期再噴施葉面1次。防治紋枯病采用淺干澆灌水方法,適當曬田,用井岡霉素3 kg/hm2噴霧。防治稻瘟病,應加強水稻生育中后期管理,抽穗前、齊穗期用春雷霉素1.05 kg/hm2各噴1次。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采用殺蟲燈誘殺或放寄生蜂30萬頭/hm2。防治稻水象甲用綠僵菌3.3 kg/hm2進行噴霧防治。分蘗中期每隔5~10 d進行1次人工除草,在拔節前結束。
8 適時收獲
在水稻95%完熟期,谷粒變黃時用人工鐮收割,邊割邊捆。小捆直徑10~15 cm,每10捆立碼,每隔3~5 d倒碼1次,降低稻谷水分。收割前將田間倒伏植株、感病蟲害植株、未正常成熟的植株先清除掉,防止霉變粒、蟲咬粒、青秕?;烊氤善穬取C摿r也要將秕谷、土、石塊、病粒等清除,以保證有機產品的質量。
9 參考文獻
[1] 趙淑敏.寒地有機水稻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7):56.
[2] 姜洪濤.有機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38.
[3] 薛在浩,全允基.有機水稻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11,41(3):46-47.
[4] 趙以林,韓才明,樊衛妹,等.有機水稻規?;a優質穩產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