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摘要】在教育教學中,良好的情緒,可以讓我們輕松、完美地解決好問題,并能獲得學生的好感,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要常常反思自我,形成合理信念,讓雷霆之怒變為春風化雨。
【關鍵詞】雷霆之怒 春風化雨 學生問題 理智處理 反思自我 合理信念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002-01
在小學教育中,面對學生接二連三出現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的把控好個人的情緒,是很難解決好問題的。學生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往往會被當時的情緒所左右,而無法理智地處理好學生產生的問題,甚至會使問題惡化,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讓雷霆之怒變為春風化雨,是有效的解決好學生問題的前提。
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往往會產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不良情緒的產生正是由這些不合理信念造成的。不合理信念就是個體內心中不現實的、不合邏輯的、站不住腳的信念,即那些絕對化的、過分概括化的、極端化的信念。例如當學生沒有完成家庭作業時,不合理信念就會冒出來,“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不聽話,就是不尊重我,我很沒面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會失去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導致情緒低落、大發雷霆。在如此情緒的支配下,試想處理問題的結果會怎樣?自己火冒三丈,氣得頭疼、肝疼,而學生那邊心中委屈的想:“老師不通人情,一點都不了解我的苦衷!”甚至會因此與老師產生隔閡,影響以后的學習生活。因此要處理好情緒,先要形成合理的信念。
要形成合理信念,首先要學會反思自己,檢視自己內心的不合理想法,用合理的邏輯推翻它。例如,針對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的問題產生的不合理信念,我們要這樣推翻它:“學生一次沒有完成作業,天不會塌下來,不代表他不尊重我,因為他課上認真聽講了,沒有故意破壞課堂紀律。我不喜歡完不成作業的行為,但是孩子可能有他自己的原因,我應當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說法。”
如果無法靜心思考反思自己內心的不合理信念,應當先試著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緒。承認自己很生氣,有助于找出生氣的真正對象。例如,針對不完成作業的現象,我們很生氣,這是正常的,然后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生氣的對象是這種行為,而不是學生本人,進一步思考這種情緒有助于解決問題嗎。平復了情緒后,再通過理性的思考建立合理信念。
在合理信念的支持下,冷靜思考地思考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做好應對準備,從而完美解決問題。例如: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原因可能有哪些?如何應對解決。如果因為懶惰,心思不在學習上,只想著玩。那就要耐心的對他講明接受教育的目的和好處。如果因為不會做,而沒有完成。就要耐心和他一起分析題意,引導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完成作業。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這樣會更有助于孩子以后的學習。如果因為其他原因,比如由于生病沒有完成。可以與他商量何時補上,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仍未完成,該如何懲罰等。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
可見在良好情緒的支配下,我們可以輕松、完美地解決好問題,并能讓學生得到持續發展。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多多鼓勵自己做出自我改變,常常反思自我,形成合理信念,讓雷霆之怒變為春風化雨。
參考文獻:
[1]《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