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波 顧美影 李振洲 馬盈慧 劉曉慧 徐云彪
摘要 通過引種栽培試驗,觀測俄羅斯紫葉小檗在白城地區的形態特征、生態習性等引種表現,并總結俄羅斯紫葉小檗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栽培技術,以期為俄羅斯紫葉小檗的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俄羅斯紫葉小檗;引種;栽培技術;吉林白城
中圖分類號 S7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156-01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experiment,the performance of Russian 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 in Baicheng region were observed such a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 habits,etc.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shaping and pruning,pest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on of Russian 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
Key words Russian 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plant introduc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Baicheng Jilin
紫葉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又稱紅葉小檗,為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原產于中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多生于海拔1 000 m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1]。紫葉小檗焰灼耀人,枝細密帶刺。春季開小黃花,略帶紅暈[2],小巧玲瓏;秋季葉色變紅,果熟后仍紅艷動人,是良好的觀果觀葉及刺籬樹種,也是我國北方常用的彩葉綠化樹種。
白城地區由于受寒冷干旱氣候條件的限制,彩葉樹種尤為單一匱乏。2008年白城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組團赴俄羅斯培訓考察,引進俄羅斯紫葉小檗種子,于2009年春季開展播種試驗,苗木生長狀況良好。2014年被批準立項,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取得了引種栽培技術的成功。
1 引種地情況
白城市位于北緯44°55′~45°09′、東經122°05′~122°31′。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風。年均降水量411.4 mm,主要集中在6—8月;蒸發量1 846.1 mm,是降水量的4.5倍。年均氣溫4.4 ℃,極端最低溫度-39.2 ℃,最高氣溫40 ℃,≥10 ℃年積溫2 915.3 ℃,無霜期135 d。引種試驗地位于白城市郊區白城市林科院試驗林場,土壤為草甸化栗鈣土,pH值8.1,屬輕度鹽堿土。
2 引種表現
2.1 物候期
俄羅斯紫葉小檗在白城地區開始萌動的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上旬展葉;高生長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開始,7月上中旬結束,約84 d,速生長期為5月。開花期為5月上旬至6月上旬,約31 d,適宜溫度8~22 ℃。果實期60 d。落葉期為10月。
2.2 形態特征
落葉有刺灌木[2],枝叢生,高1.5~2.0 m。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有槽,具刺[3]。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形,葉緣有刺。葉深紫色或紅色,背色稍淺[4]。傘形花序,黃色下垂,外層花瓣具有紅暈,味清香[2]。漿果紅色,有柄,果實橢圓形,成熟后鮮艷美麗[5]。
2.3 生長習性
紫葉小檗在全國各大城市均有栽培。其適應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寒耐旱,不耐水澇,耐修剪,能適應大多數土壤[4]。經過生長量調查觀測發現,俄羅斯紫葉小檗在白城地區輕度鹽堿地上生長狀況良好,地徑年生長1 cm,枝高年增長10 cm。
3 栽培技術
3.1 繁殖方式
紫葉小檗可以采用播種、扦插和壓條等育苗方法進行繁殖,多以播種育苗為主[3]。果實成熟后采集種子集中貯藏,溫度為-4 ℃左右。翌年春季,將種子取出,反復沖洗去味,并用0.5%多菌靈液浸泡24 h。瀝干的種子與干凈細河沙拌勻,遵循“手握成團,手松即散”的方法,埋于背陰處土坑中,上覆土20~30 cm[6]。沙藏10 d后,取出種子進行播種,出苗率達90%以上。
3.2 肥水管理
幼苗出土3~5 cm時灌第1水,追施尿素75 kg/hm2;苗高7~10 cm時灌第2水,追施尿素75 kg/hm2;幼苗分枝期灌第3水,追施尿素75 kg/hm2。注意灌水與降雨結合,控制灌水次數、灌水量和地下水位,并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幼苗因土壤含水率過高誘發病害。入冬后灌足冬水,進入冬季管護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追施葉面肥,如根、根莖類藥用植物專用微肥或磷酸二氫鉀型葉面肥。幼苗生長高度達10 cm時,中耕,疏松土壤,深5 cm。
3.3 整形修剪
紫葉小檗耐修剪、萌發力強[5],但修剪時仍需考慮小苗的生長及成枝特性。休眠季可重度修剪,生長季則需輕度修剪[7]。修剪時不僅需要整齊有形有序,也要考慮到其觀賞價值及藝術美感[8]。樹形可以變化多樣,圓球型、扇形、抽象圖案等皆適宜。也可以與其他綠籬樹種間種,顏色沖突大,更可以突出紫葉小檗的艷麗。綜合來說,修剪需要遵循先定根后定干、宜早不宜遲、少截多剪、保持線條流暢性的原則[4]。
3.4 病蟲草害防治
不宜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多采用人工拔除雜草。且出苗前期不宜除草,避免將幼苗拔出。適當掌握除草頻率和時間,除草可與中耕結合進行,拔除的雜草應及時清理出育苗地。紫葉小檗抗病能力強,種植期間未發現感染病蟲害。偶有蚜蟲出現,可及時剪除蟲枝燒毀,或用煙頭浸出液加10倍水噴霧,有效率達90%以上[5]。
4 結語
俄羅斯紫葉小檗作為重要的城市綠化彩色樹種之一,受到了大眾的喜愛。白城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引種的俄羅斯紫葉小檗在白城地區表現良好,能夠自然越冬,有較強的抗寒性和抗旱性,且無病蟲害等不良反應。該樹種的成功引進,豐富了白城地區的彩色綠化樹種資源,對改善生態環境亦有重要的意義。
5 參考文獻
[1] 褚衍東,閆志剛.綠化樹種紫葉小檗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4(4):60.
[2] 武劍秋,魏彪.紫葉小檗引種試驗[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0):235-236.
[3] 張麗麗,岳本良,王海濤.紫葉小檗的栽培[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0(2):29-30.
[4] 馬曉成.淺談紫葉小檗的栽培管理技術[J].農技服務,2016,33(8):161.
[5] 宋清華,寧秀波,王永長,等.紫葉小檗及其培植與管理技術[J].中國西部科技,2010,9(5):50.
[6] 王海英,趙慧珠.紫葉小檗播種育苗技術[J].遼寧林業科技,2000(4):38-47.
[7] 吳錦華.紫葉小檗的栽培與應用[J].南京農專學報,1997(1):30-33.
[8] 厚凡霞,王芳玲.紫葉小檗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