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梅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讓學生認識并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階段,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有助于小學生的長遠發展。而作業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也能起到鞏固復習知識的作用,對于教學有較大的幫助。然而目前的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還存在有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作業 布置原則 批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25-01
作業是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某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知識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并不能完全將老師講解的知識掌握透徹,而作業將可以起到幫助學生理解和復習知識的目的。為了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必須要做好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工作。
一、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環境等因素不同,會導致即使在同個班級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各不相同。這種差異化的產生,使得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必須要有所考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有差異的布置作業,保障學生能夠有質有量的完成作業。例如,,教師可以給優異的學生安排一些能夠鍛煉其邏輯思維的作業,給成績差的學生安排一些難度低的作業,讓他們也能夠施展自己的能力,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二)質與量統一的原則
所謂的作業并不是指學生完成就好,還需要有質量的完成,通過完成作業學生獲取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不能盲目的求快求多,而是要以保證質量為基礎來給學生安排作業,把握好作業布置的尺度,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考慮作業的數量、難度以及時間三者的關系,將學生做作業的量與質相統一。
(三)實踐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許多內容都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許多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都有應用。而且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如果教師每次布置作業都是讓學生沉浸在書本中,完成數不盡的題目,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做作業產生反感。所以,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盡可能地從實踐出發,給學生布置一些靈活多變的作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作業的類型
(一)嘗試性作業
所謂的嘗試性作業就是預習作業。許多教師在教學新知識之前,都喜歡安排學生預習,通過預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有些知識是學習的重難點。而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在預習時收獲到的知識,嘗試完成一些簡單的作業,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開放性作業
開放性作業顧名思義就是指答案不唯一的數學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有不少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布置一些這樣具有思考型的作業,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師可以提一個這樣的假設性問題,一個長方體如果切掉一刀,它的形狀和表面積會有什么樣不同的變化?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也會產生很多的差異,而且這個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也是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實踐性作業
如前文所述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要遵循實踐性的原則。因此,在具體的作業類型中不可避免的也會涉及到實踐性作業。這種作業注重學生的參與,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在布置這方面的作業時應當盡可能的從生活實際入手。如,學習了“圖案美——對稱、平移、旋轉”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他們學過的這些知識,設計裝扮教室,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策略
(一)多種批改,及時反饋
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主要是通過教師來進行的,批改的方式較為機械,多是在作業本上簡單的勾出對錯,最后簡單的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級。小學生思想單純,在完成作業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比較認真,每個學生都希望通過作業,讓教師看到他們的進步。因此,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批改方式,嘗試多種批改,針對不同的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有意識地進行分類,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指出他們在做作業時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單獨的輔導,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項評價,鼓勵上進
在教學過程中給小學生布置作業,并不是簡單的檢驗他們學習的效果,在作業本上填寫出正確的答案。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雖然有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目的,但是通過完成作業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如,可以適當的采取分項評價的方式,將學生的作業根據正確率、書寫和作業格式等進行綜合評價,不能只局限于學生一道題是對還是錯,而是應當用發現的眼光看問題,善于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這些進步指出來,寫在評語里面。小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鼓勵,教師的這種批改方法會使他們在今后做作業的時候更加認真。
(三)放置錯誤,暫不評判
錯誤是在做作業是不可避免會產生的一種現象。小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和認知條件的限制以及做作業的習慣等,經常會在做作業的時候出現一些小失誤,這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是在面對學生完成作業時暴露出的短處和錯誤時,教師不能粗暴地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打上一個“紅叉”。筆者認為在教學時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應當先弄清楚學生出錯的原因,再進行批改,看一看學生是因為自己的粗心造成的失誤,還是真的在課堂上沒有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而產生的錯誤。針對不同的情況,教師要學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總之,教師在教學時布置作業的方法得當,批改的時候也盡可能嘗試多種方式進行創新,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激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