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范
摘 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人類生存的來源,發展農業經濟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部分。為達成農業生態循環的目的,第一產業能夠與二、三產業互動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系統化地推進農業能夠發揮經濟作用。需要以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拉動農業經濟發展。隨著農業產業的體制改革,農村農業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型農業種養企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產業
前言:我國農業早已能夠保證自給自足。農業資源蘊含著大量的潛在經濟財富,但是常常出現農產品質量不足,農業資金投入少,農村經濟薄弱等問題。農業種養企業目前發展趨勢較平緩甚至出現停滯現象。綜合治理農村農業現狀問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生產結構和經營模式,增強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性的意識,扶持新型農業種養企業。
1.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的基本概況
1.1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通過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等生產經營活動來盈利的農業企業,實行自主經營、獨立經濟,農產品具有較高的商品率。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建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組織機構,具備現代化的農業經營管理能力,保證企業運轉的質量。新型農業種養企業要做現代企業,就要聯系農村,拓寬農業的發展經濟的眼界。大力使用農業現代科學技術,使用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機械,提高農產品生產率。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做好品牌營銷戰略計劃,做品牌農業,同時,兼顧發展農業經濟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食品規定。企業嚴格把關各項工作,從種養農產品原材料到農產品生產流水線到農產品銷售等一系列生產活動。努力躍進具有形象力的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的高質量農產品。
1.2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在農產品種植階段,出現氣象災害和農作物病蟲害等頻發,農作物配藥失誤等問題,導致農作物生產量少。農業種養企業加工流水線使用的機械落后,不善于使用現代生產技術,農產品在質量、包裝、價格等方面不符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由于企業生產能力未進行大規模種養農作物,加工成農產品,企業規模小。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小型的農業種養企業生存難度大,往往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發展空間小,多數的農業企業依靠市場管理者的經驗和市場銷售的實際情況,由于企業各方面運轉不協調,導致企業轉型目標實現困難。新型農業種養企業擴大規模,增強生產能力,購進先進型生產器械,均需資金支持。而新型農業種養企業主要依靠經營者的經濟財富,但資金仍舊不足,且融資困難,企業發展阻力大。
1.3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的必要性
農業種養企業是聯結農民和市場的紐帶,是農產品轉化增值的源泉,是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載體,在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和農民結成一定的利益關系,且由于農業產品加工、流通的發展,解決了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種養企業可以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進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通過企業發展經濟,可以擴大農業的附加值,增強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新型農業種養企業有著可觀的發展前景,通過企業的積極發展,能夠發揮農村土地的規模經濟效應,走向國外農業產業化道路,可拉動農業經濟快速可持續性增長。面對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大力發展新型農業企業能夠加快現代農業的進步。
2.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具體措施
2.1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
國家推出扶持農村農業現代化的政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而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實施農村耕地保護的戰略,提升耕地農作物的生產率,從而增強農村糧食生產能力,增強農產品附加值和商品率,通過企業經營,加快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向第二、三產業轉變。培養農業研究的技術人員,投入科學研究資金,研究化肥農藥配方,生態第一,經濟效益第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種植,農林牧漁綜合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實行生態型復合種植,重視耕地保護,實行耕地休耕和輪耕。節約水資源,將大水漫灌轉變為噴灌、滴灌。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2.2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
為了農村農業現代化,就要善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的生產率和商品率。在灌溉農作物時,利用節水灌溉的技術,如自動化計算機控制噴灌、滴灌的水量和灌溉的時間間隔。實現用最少的水量來灌溉耕地,降低農作物的種植成本。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利用遙感技術檢測土地鹽堿性,還能夠實時觀測農作物的生長階段,判斷農作物是否處在良好的生長環境。專業人士制定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標準,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無殘留、無毒無害的農藥,保證農產品不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威脅,從而建立品牌信譽,保證農村農業的長遠發展。在加工農作物階段,善于利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商品生產率。現代科學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綜合運用可以實現農業高產和可持續發展。
2.3推動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注重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的聯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的經濟效益。根據消費者對于商品價格和商品質量要求的消費心理,農業種養企業要整改當前的經營模式,發揮好品牌效用,保證農產品暢銷,推動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想要達成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就要注重生態保護,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儉以養德的觀念,節約農業資源,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利用好國內市場的同時,要開拓國際市場,把握好進口的時間節奏,依據我國國內農村的土地承載立和農產品商品率,評估利用國外市場進口戰略的實施風險。注重土地、水資源的保護,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能夠持續利用的條件下發展農業,保護好青山綠水,才能收獲金山銀山。
結語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想要通過農業創造經濟財富,就要轉變農村農業的發展模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創新農業科學技術,推進新型農業種養企業的發展,利用企業發揮農村實現農業經濟的中間作用,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盡早實現。在經濟發展新形式的背景下,解決好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為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支持農業企業發展的建議[J].高月春.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7(05)
[2]中國農業現代化總體態勢和未來取向[J].毛飛,孔祥智. 改革.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