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錘擊法對車用交流發電機整機進行模態實驗,得到模態參數,分析其模態特性,并對其一致性進行分析,為工程實踐中的減振降噪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模態實驗 模態參數 一致性
1.引言
模態是機械結構的固有振動特性,每一階模態都有與其對應的模態參數,各階模態參數的疊加就是結構固有振動特性的全貌。模態參數(包括固有頻率、固有振型、模態質量、模態剛度和模態阻尼比等)表明在哪些頻率下結構會產生共振以及產生共振時結構的相對變形,這為改善結構的動態特性提供依據[1]。為了改善交流發電機的電磁噪聲,需要分析發電機的模態特性,為減振降噪提供依據,本文將對定子內包式發電機進行模態實驗得到其模態參數,分析其模態特性,發現一致性問題。
2. 實驗方案及設備
本文采用錘擊法進行模態實驗。在模態實驗中,力錘給被測部件一個激振力,力錘上的力傳感器測量輸入到被測部件上去的激振力,加速度傳感器測量相應點處被激起的振動運動,這些信號輸入到采集前端并通過計算機的分析軟件加以分析處理,分析軟件將這些信號離散化并用于估計頻響函數,如圖1所示。每個被測部件按此方案進行,測試時將加速度傳感器固定在被測部件的某一點上(即拾振點),用力錘逐點敲擊各個被測部件的激勵點(包括拾振點),實驗所需要的設備如表1所示。
本文對發電機整機進行實驗模態分析,為了研究其模態的一致性,隨機抽取5個發電機,分別編號A1,A2,A3,A4,A5。
3.發電機整機模態試驗及結果分析
3.1實驗模型
整機是一個復雜的裝配體,為了獲得其振型,在前、后端蓋、定子圓周處分別布置12個激勵點共36個點,以獲得比較立體的振型,如圖2所示,其模態分析模型如圖3所示。
3.2實驗結果分析
各階模態振型如圖4所示,模態頻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整機一階橢圓模態頻率平均為1555.4Hz,二階橢圓模態頻率平均1752.7Hz,三階三角形模態頻率平均為2529.5Hz,四階三角形模態頻率平均為2726.6Hz,應著重關注這個幾個頻率的電磁振動和噪聲。
一階最大頻率與最小頻率相差96.7Hz,二階最大頻率與最小頻率相差61.3Hz,三階大頻率與最小頻率相差146.6Hz,四階最大頻率與最小頻率相差329.9Hz,頻率變化大,整機模態一致性相對較差。由于這是隨機抽取的5個發電機,所以能代表工程實踐中的一個普遍現象。
發電機整機是由零部件裝配而成,其模態由定子鐵芯、前端蓋、后端蓋等零部件共同決定,故其一致性差是由各零部件共同引起的。進一步,由圖5可知,橢圓模態頻率波動較小,一致性較好,而三角模態頻率波動較大,一致性較差。故在實際中,應著重提高三角模態的一致性。
4結論
本文對發電機整機進行模態實驗,獲得了發電機的模態參數,得到如下結論:
1.發電機整機一階橢圓模態頻率平均為1555.4Hz,二階橢圓模態頻率平均1752.7Hz,三階三角形模態頻率平均為2529.5Hz,四階三角形模態頻率平均為2726.6Hz,應著重關注這個幾個頻率的電磁振動和噪聲。
2.整機模態一致性相對較差,其一致性差是由各零部件共同引起的。橢圓模態頻率波動較小,一致性較好,而三角模態頻率波動較大,一致性較差,應著重提高三角模態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李德葆,陸秋海. 實驗模態分析及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 李承德. 錘擊振動試驗的模態分析方法(上).汽車技術.1985, (4):18-34
[3] 劉星.車用交流發電機模態特性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4
作者簡介:
張藝華(1987.2—)女,四川渠縣人,助教,主要從事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