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寶林
摘 要:電子汽車衡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廣泛應用于社會,同時大型衡器的噸位容量也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就要不斷的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檢定或校準方法。本文將近幾年來國內一些有志之士的探索方法,結合個人的理解,與同行們一同探索。
關鍵詞:檢定校準;承載器;載荷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重工業,交通運輸飛速發展,貨物稱重問題已成為當前道路設計中的難點和難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汽車衡逐步出現在人的眼中。電子汽車衡又叫地磅,是利用應變電測原理對汽車稱重的一種,是一種新型的高科技產物,被應用與當前多個產物之中。但近年來電子汽車衡的秤量越來越大,按照法定的檢定或校準成為一種很難操作的工作。
二、電子汽車衡的基本校準方法
從當前現狀來看,很多汽車稱重儀都設有便攜式的模式,對此也可以稱之為便攜式的軸重儀或者電子磅。因此可見,電子汽車衡的價值在于實現動態式的汽車稱重操作。具體而言,電子汽車衡設有專門性的稱重部件,其對于當前現有的輪軸載荷分布能夠予以精確測量。在動態的便攜式稱重儀中,總共包含顯示控制器、承載臺板以及其他相關部件,因此可以憑借傳感器來傳輸實時性的電子信號,然后將其呈現于汽車內部的顯示儀表。具體來講,針對電子汽車衡應當能夠適用如下的校準操作方式:
技術人員針對整個汽車裝置如果要實現精確校準,那么路面與承載器二者應當緊密接觸,確保其符合當前現有的校準規范。具體在安裝時,應當在地面的特定位置上安裝相應的承載器部件,保證承載器應有的穩定性以及牢固性。與此同時,路面與軸重儀之間不能夠留下任何間隔,同時也需避免某些物體或者碎石塊給其帶來相應的測量影響。通過運用上述的舉措,對于最根本的測量安全度予以全面的保障。
如果涉及到運用控制器來測定單軸的靜態荷載,針對車輛載荷應當將其限定于特定的范圍內,而不要超出雙軸剛性的基本限度。具體在進入整個測量流程之后,應當保持水平狀態的汽車停放,對于輪胎接觸面與支撐軸都要保證其平穩性。在動態校準的整個過程中,應當將現有的衡器誤差控制于最低的限度內。除此以外,承載器與汽車衡的引道應當保持于同個平面的范圍內,對于待測的車輛能夠予以全面的支撐。
三、設置校準平臺
對于動態式的便攜性軸重儀而言,應當保證其符合當前現有的各項校準條件,避免其表現為某些特定的偏差。因此通過綜合衡量以后,針對校準平臺最好將其限定為電子汽車衡,以此作為必要的校準平臺。這是因為,電子汽車衡最關鍵的作用就在于安裝軸重儀,因此可以將其視作必要的承載平臺。與此同時,運用電子汽車衡在客觀上也有助于監控實時性的軸荷載,密切結合整車現有的真實行駛狀況對此加以全面的判定。然而實質上,針對校準平臺還需擬定更高層次的穩固性以及安全性要求。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水泥臺面或者鋼板來制作校準平臺。與其他類型的材質相比,水泥與鋼板本身體現為相對較小的變形趨勢,因而更適合運用于構建平臺。
在實現上述的平臺改進后,應當可以緊密接觸支撐臺面與承載器,確保軸重儀能夠符合當前現有的承載限度,而不要超出最根本的承載力限度。與此同時,對于前軸以及后軸的間隔也要予以適當調控,對此至少應當限定于參考車輛長度的二倍。通過運用上述的改進手段,應當可以保障汽車衡臺面始終可以維持穩定,即便在承受了相對較重的上側壓力狀態下。
因此從根本上來講,便攜式軸重儀應當能夠辨識控制衡器以及其他裝置表現出來的各類誤差,其中典型性較強的應當為示值誤差。針對其中涉及到的不確定度予以精確判定,然后據此就能推斷得出某些相應的分量。因此可見,為了從源頭入手來優化現有的校準結論,那么應當著手控制整車現有的軸荷載。電子汽車衡經過整體上的改進以后,應當能夠擁有更優的重復性以及穩定性,有助于呈現精確度更高的示值。在全面減小誤差的前提下,就可以將其限定于較高的分辨力范圍內。因此如果要著手進行全方位的檢定操作,則首先應當關注其中的誤差范圍,將其控制于準許的波動范圍內。
為了全面實現動態性的軸重儀校準,那么應當將其置于堅硬與平直的路面表層。因此在劃定相應的工作區域時,最好將其限制于車身現有的雙倍長度。針對路面應當保證其具備最根本的平直性。這是因為,如果選擇普通路面用來直接安裝軸重儀,那么必須為其配置專門性的引道。具體來講,無論是針對下坡路面或者上坡路面而言,都要保證地面超出軸重儀的臺面。在遇到特殊狀況時,技術人員還可能將會遇到扭曲狀的路面。因此可以得知,針對路面狀況至少需要限制于20%以內的誤差范圍,運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對此加以全方位的檢測。
四、改進現有的校準技術措施
技術人員如果將校準平臺設置為電子汽車衡,則可以從源頭入手來優化現有的校準流程。動態軸重儀設有多層次的校準系統,因此需要遵照當前現有的校準流程對此加以全方位的改進。具體在實現相應的校準操作時,應當安裝必要的便攜軸重儀。具體而言,改造校準技術通常都會涉及到如下舉措:
(一)關于動態校準
如果涉及到動態校準,那么應當為其配置動態軸重儀,尤其是便攜式的測量裝置。通常來講,控制衡器可以用來稱量靜態性的重量,以便于為后續相應的測量流程提供輔助。在測定靜態的單軸重量時,應當將軸重儀分別布置于兩側的輪胎位置上,以便于開展靜態式的稱重。在涉及到各次測量時,應當將動態軸重儀現有的自身重量予以平衡分散。首先運用去皮處理的措施來完成承載面板的處理,確保軸重量的精準性。
(二)關于靜態校準
與動態校準的措施相比,靜態校準更多依賴于標準砝碼。具體在實踐中,電子汽車衡應當配置相應的支撐面,確保其符合清潔性與平直性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整個支撐面也要符合硬度,避免其表現為過多的凹陷。在著手開展整個校準操作時,先要予以相應的去皮處理,然后再去借助千斤頂或者反力架來實現校準操作。此外在必要時,可以借助稱重顯示器或者傳感器用來輔助測量。
(三)保障科學性以及精準性
在完成校準操作的全過程中,應當保證其符合特定的承載臺角度以及臺面位置。在通過車輛的狀況下,確保電子汽車衡能夠完全承載待測的車身。對于承載面板應當盡可能保持其應有的平穩度,以便于隨時進行校準。因此相比于靜態的事前稱量方式,建立于動態性前提下的稱量方式更加有助于保障精準度,對于質量變化或者燃油消耗引發的數值影響也能予以全面避免。
五、總結
通過全面分析可知,針對電子汽車衡如果要保障其符合效能性的指標,那么不能夠欠缺與之相應的校準方法。對于整個檢定過程來講,應當將校準環節置于首要性的位置,密切關注其中潛在性的偏差。因此可見,完善當前現有的校準方法有助于保障整車的安全性,因此體現為顯著的必要性價值。
參考文獻:
[1]孟照軍. 淺談電子汽車衡檢測中的問題及處理方法[J]. 科技創業家, 2012(9).
[2]羅檢民. 淺談電子汽車衡的檢測方法及誤差計算[J]. 中國科技博覽, 2013(28):404-404.
[3]劉旭, 王寶臣. 淺析電子汽車衡的檢定和維護保養[J]. 品牌與標準化, 2017(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