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盛
摘 要:"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特有品質。本文首先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以及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然后根據"以人民為中心"的三個根本進行簡單分析,其中包括: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發展的根本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經濟體制改革
一、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
迄今為止,馬克思主義不只是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尤為巨大。馬克思主義是世界上最具有科學性以及革命性的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以及完善自我的最有力思想武器,除此之外,它也是指導國家社會發展進步以及適應發展要求的政治思想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以及方法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以及方法,通過馬克思主義來認識明白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在我國的系統改革以及和諧促進“六位一體”方面,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充分發揮積極引導作用。主要因為經濟體制改革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征,極小的變動都會影響到各個改革的進程,所以我國改革的成功與否以及改革方向都和經濟體制改革息息相關。換句話來說,如果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偏移了社會主義的“軌道”,那么對我國其他改革都會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再者,我國以當前的國情而做出的科學判斷是,重點推動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目前還屬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社會生產力和人們物質需要之間的主要矛盾,并且我國在世界上依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進一步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作用,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也還是重點發展社會生產力。另一方面,經濟體制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者,它的指導思想以及方針都尤為重要。如果偏移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那么就不能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及不能達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科學內涵
我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中明確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段話中主要回答了發展的三個方面問題:根本目的、根本動力以及根本價值。
(一)發展的根本目的
實現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經濟水平是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主要條件是,做到對人民負責,讓人民受益。我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為了人民主要體現在: 把是否給人民帶來利益作為發展成效的檢驗標準。”我國要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想被廣大人民支持,就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國在制定規劃以及政策的時候應該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讓人民充滿幸福感和獲得感。總書記認為,廣大人民不是單方面的期盼幸福,他們對物質以及精神生活也是有多樣化的需求的。對民生問題給予高度重視,比如,人民的居住問題、身心健康、環境問題等等,這都要放在全面發展的首要考慮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關系經濟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是平安,這同時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人民身體健康,才能夠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才能夠讓實現真正的幸福生活。我國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我們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決策必須識民情、接地氣。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認真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生活。
(二)發展的根本動力
我國在改革以及建設等方面,都處于不敗之地,而這都源于我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充分鼓勵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并從創造中增長經驗汲取力量,使得我國在理論以及實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健康發展,進一步打開了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的渠道。但是完全建設小康社會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并且當下以及以后面對的困難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要想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藍圖,就要團結群眾力量,相信群眾,積極鼓勵他們的首創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通過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同時激發廣大人民的活力,把各個領域的人才充分使用起來。除此之外,還要在社會以及生活中吸收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動員和依靠全體人民,積極支持和參與,共同擔負起推動發展的責任。”
(三)發展的根本價值
我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中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段話主要強調,廣大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就要讓廣大人民一起分享,不能只面對少數人,要實現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目標,這也我國中國共產黨所堅守的基本原則。反過來說要想維護公平正義,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就要切實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漸進共享,同時能夠反映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由此可見,我國的發展目標以及歸宿就是真正實現人民幸福,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面共享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和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我國目前能夠實現把“蛋糕”越做越大,可是合理的分好“蛋糕”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比如,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差異過大,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有待完善等等。介于此,我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95周年大會上指出:“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 裕的目標穩步邁進。”要讓小康社會覆蓋的更全面。
參考文獻:
[1]王偉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理論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 中國社會科學,2015(10):4-28+203.
[2]胡伯項,艾淑飛.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1):28-32.
[3]王晶晶.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理論基礎、主要內容和價值意蘊[J].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1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