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強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并寫進了新黨章,其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操作性,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各級紀律檢查機關發揮黨內監督專責機關作用、更好地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提供了遵循。如何緊密結合國企實際,把“四種形態”落實到履責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是國企各級紀檢機關當前重大課題之一。
運用好“四種形態”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其內涵
“四種形態”是依據黨的紀律和規矩這把尺子進行劃分的。“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強調預防理念,要求全體黨員在加強自我監督的同時,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防范于未然;“黨紀輕處分、組織處理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強調對自律不嚴、常態化監督不力而觸碰紀律和規矩“底線”的黨員,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強調對嚴重違紀但不足以淪為“階下囚”的黨員,出重拳、下猛藥,當頭棒喝、治病救人;“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強調對那些紀律處分已達不到懲戒目的的黨員,堅決追究法律責任,并及時清除出黨。
“四種形態”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方法和路徑。在國企,“四種形態”的對象是企業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內在的標尺是黨紀黨規以及企業管理制度,根本目標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將“全面”和“從嚴”的要求有機融合在經營管理等各項具體工作中,切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指明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落腳點。
“四種形態”明確了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著力重點。當前反腐敗斗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止“四風”反彈、遏制腐敗蔓延的任務十分艱巨。在國企運用“四種形態”,必須在加大懲治力度的同時,結合實際加強預防、教育、抓早抓小等方面工作,是不斷減少腐敗存量的同時有效遏制腐敗增量,實現從“不敢”向“不能”、“不想”延伸的有效抓手。
“四種形態”對紀檢機關履行監督責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來,中央不斷深化紀檢體制改革,通過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重點解決“不干什么”、“該干什么”的問題。“四種形態”的運用,則重點解決“該怎么干”的問題。國企紀檢機關履行執紀監督問責責任,要堅持用黨紀黨規以及企業管理制度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通過既嚴厲懲處極少數,又常態嚴管大多數,保證系統內每名黨員、每個黨組織都在其中,確保“全面”和“從嚴”,維護黨員、黨組織的整體健康。
運用好“四種形態”要善于抓好“四個重點”
重點抓“常態化”,加強教育監督檢查。一要經常性開展對國企黨員、干部的教育,特別是示范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和各類警示教育等。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四風”問題等具有普遍警示意義的典型案例,特別是國企內部的典型案例,要加大通報力度,形成震懾和警醒,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反思,引以為戒。二是充分利用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述職述廉等形式開展談心溝通、批評教育,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保證黨內關系正常、和諧。三要運行談話提醒機制,國企黨員領導干部要常態化關注下屬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出現問題的及時找當事人談話,指出問題危害,幫其查找原因,提出改進要求,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初始階段,使黨員、干部未觸線先反省,始終遠離紀律底線。四要增加監督頻率,延伸監督觸角,拓寬監督范圍,綜合國企紀檢、監事、審計、法務等類型的監督,把嚴明紀律體現在日常監督管理中,讓監督范圍內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時刻感到監督的存在,強化不敢、知止的氛圍。五要結合國企經營管理業務,經常開展制度落實情況檢查,特別是加強對敏感崗位、敏感業務環節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增強示范效應。
重點抓“早處理”,做到動輒則咎。大量懺悔材料表明,很多黨員干部在違紀之初都擔心害怕,但沒有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導致他們產生了僥幸心理,膽子越來越大,用權越來越“任性”,最后滑向違紀違法的不歸路。運用“四種形態”,必須建立健全和落實抓早抓小工作制度、機制,防線前移。一要加強制度建設,織緊制度籠子,在強化學習、嚴格執行黨內法規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國企經營管理實際和抓早抓小工作需要研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健全程序性、保障性規定,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二要抓早抓小,小錯提醒、動輒則咎,對黨員干部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及輕違紀問題,早發現、早打招呼、早提醒、早處理,該談話的談話,該誡勉的誡勉,該處罰的處罰,該組織處理的組織處理,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三要突出問題導向,及時主動出擊,認真分析研判本系統違紀違規問題發生發展態勢,找出問題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及早進行查處和統籌整治,防止問題滋長蔓延。只有把前兩種形態的工作做扎實了,才能有效減少后兩種形態的出現,為“不能腐”、“不想腐”奠定基礎。
重點抓“嚴執行”,保持高壓態勢。運用“四種形態”,要求嚴格執行黨紀黨規以及企業有關管理制度,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對違反紀律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一要嚴格抓早抓小,按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國企各級民主生活會、黨支部民主評議黨員和支部聯系黨員活動、黨支部組織生活會、黨支部“三會一課”等進行進一步規范,給全體黨員提供較好的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平臺,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促進黨內關系民主和諧。二要嚴格監督,以黨紀國法及有關管理制度為準繩,對改制重組、資金運作、產權轉讓、工程建設、招投標、人事管理等重點業務及其敏感環節進行旁站監督,發現不合規之處及時“叫停”、“糾正”。三要嚴格執紀,重點查處違反“六大紀律”行為的同時,不放過“基層腐”、“微腐”、“蟻貪”等行為,讓紀律和規矩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四要嚴格問責,在查處違紀問題的同時進行責任倒查,對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不力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嚴格進行責任追究,通過問責倒逼“兩個責任”落實,讓國企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認識到有責不擔就會成為被問責的對象。
重點抓“生力軍”,提供專業保障。1938年10月,毛澤東在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這句名言對指導運用“四種形態”也是適用的。一是充分發揮委員作用。國企紀委委員和支部紀檢委員黨內職務,是國企紀檢人員的主體,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考核,督促其認真履行職責。對聯系單位、分管范圍、參與業務和黨員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敢于直面指出,進行批評、糾偏,從而實現對第一種形態的監督參與人員更多、覆蓋范圍更廣。對違紀違規問題,要敢于依職權進行查辦、處理或向紀委上報有關線索。二是建立健全專業的國企紀檢監察部門或機構,設置配齊配強紀檢監察崗位人才隊伍,同時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確保紀檢辦事機構的獨立運作效果。三是加強對國企各級紀檢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或專業能力,例如紀檢人員的黨紀黨規知識水平、法律法規知識水平、對敏感業務環節的監督能力、線索評估和處置能力、獲取證據的能力、案件分析論證及查處能力等等。
從嚴治黨是大方向,開弓沒有回頭箭,越往后執紀監督問責只會越嚴。國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紀檢監察干部要認真讀懂“四種形態”中的“全面從嚴”和“治病救人”涵義,掌握其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安排,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章黨規等,以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把握大局、嚴明紀律,推動管黨治黨全面從嚴,確保黨始終成為國企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