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玲
縣域金融是聯系農村金融與城市金融之間的紐帶,是實現城市與農村相互交流的一個平臺??h域金融在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中樞神經的重要作用,縣域金融運行質量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第一,發展縣域金融有利于減緩資金外流,解決縣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第二,發展縣域金融可通過提升會計、評級、咨詢等中介金融服務,設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健全金融要素市場、規范民間金融、優化籌融資渠道;第三,發展縣域金融有利于增強群眾金融意識,依據“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結合各縣實際開發和推廣適合各縣主導產業的金融產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山西省各縣域的金融業已經取得顯著成績,但仍面臨重要挑戰:一是金融發展不均衡。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較為迅速,保險、證券等新興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后;傳統存貸業務占主導地位,直接融資比重較低。二是金融要素市場發展較慢。與金融服務相配套的會計、評級、咨詢等中介金融服務薄弱,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數量較少,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有待完善、民間金融和互助融資有待規范,融資難、融資貴仍然制約中小企業發展。三是現代金融觀念滯后。雖然山西省各縣域的黨政干部和群眾的金融意識逐步增強,但對金融工具認識不足,知識不夠,這將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阻礙開發和推廣適合各縣主導產業的金融產品。四是金融風險不容忽視。現有征信系統的信息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展;煤炭、焦炭等行業去庫存、去產能導致的信貸風險需要合理化解;非法集資活動形勢嚴峻,各部門協力維護金融穩定秩序壓力增大;社會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金融司法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擔保體系不完善,產權關系需進一步明晰。
先通過查找文獻熟知其他省份縣域研究的進展及相關理論知識,接著通過調研獲取山西省各縣域區域特色、金融業發展狀況、實體經濟發展狀況的數據,然后深入分析山西省當前縣域金融體系的不足,最終以各縣域金融資源為支撐,在區域和產業內充分整合和配置各類資源和要素,構建以金融資源為主導,各類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的縣金融服務體系。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強化政府引導支持能力;實施企業上市戰略,提高資本市場利用水平;完善主導產業支持,打造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全面開展金融創新,構建現代金融產業體系;加強公私合作融資,推進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做強保險產業,提升保障和投融資功能;搭建金融信息平臺,暢通宣傳交流交易渠道;優化風險防控體系,確??h域金融安全穩定實現山西省縣域金融振興。具體結合山西省縣域金融的現狀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完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
一是發展金融要素市場,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通過提升會計、評級、咨詢等中介金融服務,設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健全金融要素市場、規范民間金融、優化籌融資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增強群眾金融意識,加快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通過定期對縣黨政干部、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有關金融的培訓以及對村鎮群眾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提高縣域整體金融素養;著力開發和推廣適合縣域主導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加快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實現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是完善風險防范和監管機制,控制縣域金融風險。運用大數據擴展現有征信系統的信息覆蓋面使之包含縣域范圍內金融機構、企業、一般群眾的信用信息,完善現有擔保體系,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主導作用,著力做好風險識別、監測、評估、預警和控制工作,建立財政支持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控制縣域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