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滄



同學們,當你們游走在古村老巷時,是否留意過舊式宅院大門上的老門環?它們歷經風雨,不忘初衷,即使周身布滿斑駁的銹跡,依然鎮守著門庭。它們猶如一位位老者,在每一次輕叩中向人們講述歲月的滄桑。
美麗的傳說
門,古來有之。不過在古人眼里,它們是有區別的:雙扇對開的為門,單扇側開的為戶。古代沒有門鈴,要是來了客人該怎么辦呢?使勁敲打門板,未免顯得粗魯。還有外出關門又該怎么操作呢?拉拽門板嗎?可想而知非常不便。糾結之間,木匠的鼻祖魯班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主意。
傳說有一天,魯班在海岸邊看到了一只螺螄。它從軀殼中探出腦袋,以腳畫圓,畫完后腦袋縮回,躲藏在殼里不出來。魯班受到啟發,于是模仿螺螄的樣子制成了門環安裝在門上,這就是門環的早期雛形。
森嚴的等級
在古代封建社會,大門的顏色及門環的配置有著嚴格的制度。從皇家的宮殿大門到基層官員的府門,依次為紅漆金銅環、綠漆錫環、黑漆錫環。而平民百姓家,黑漆鐵環成了唯一的選擇。從這里,我們就能一窺封建霸權和封建制度的落后。
別樣的造型
普通人家的門環底座多為熟鐵打制,主要為圓形、六角形。有時為了美觀,其邊緣還要打制出花卉、草木、卷云圖案等花邊。再配以圓形的門環,或菱形、令箭形、樹葉形的門墜,整個門飾就會顯示出獨有的韻味。
門環底座又名鋪首,大宅院門上的鋪首無論是在質地上,還是尺寸、造型上都要豪華氣派許多。工匠們通常用銅制鎏(liu)金的方法在圓盤的穹隆突起處鏨(zan)出獅子、老虎、螭(chi)、龜、蛇等猛獸或毒蟲的頭像。它們或怒目圓睜,或齜(ZI)牙咧嘴,為宅院把守著大門。更為高超的是,工匠們在猛獸或毒蟲頭像上的獠牙、舌頭等部位巧妙布局,讓它們叼咬住門環,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同時,工匠們還在門環的細節上下足了功夫。如有的將門環的下半部分制成扁平狀,再在上面鏨出飛龍起舞、騰云駕霧等圖案,看上去精美絕倫,更能彰顯主人家的風范。
皇家園林中不乏珍品,如1 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殘存于玲瓏館陶嘉書屋門上的銅鋪首,就是一只造型奇特的異獸。它蹲踞門上,豎著兩只大耳,伸出長長的舌頭,勾住一個比自身還要龐大的六棱鏨花門環。整個造型高貴華麗,舉世罕見。
含蓄的祈福
門環在成為藝術品的同時,也含蓄地傳遞出主人的美好祈盼。比如六合門環中的“六合”諧音為“鹿鶴”,取長壽之意,借此表達“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美好愿景。而花瓶門環則將“瓶”諧音為“平”,寓喻歲歲如意,年年平安。以物喻人、緣物寄情成了此類題材最鮮明的特征。
擬物是表現人們美好愿望的另一種手法。比如蝙蝠門環, “蝠”諧音“福”,寓意家人吉星高照、幸福美滿。獸面門環上的獸怪形狀早已在民間形成驅鬼逐邪的共識,用它來把持門戶帶給人們極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