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亮+鄧適林+田軍+鄭建軍+金陣山
摘 要:二十一世紀開始,全球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已經開始了快速崛起的發展模式。在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國經濟應該步入新常態的發展格局。他確定了新的正常的經濟發展才是接下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本文從新常態的概念出發詳細闡述了經濟新常態對中國經濟的具體影響,以及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和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促進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中小型企業;創新研究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的發展和管理都在面臨著新的挑戰,企業只有掌握變化的主體方向才能適應新的正常的市場競爭和行業模式,為此需要對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不斷創新。
1、新常態的概念及中國新常態
1.1新常態的概念
經濟新常態就是強調經濟結構的應該對稱化發展,不應該厚此薄彼,在經濟結構處于對稱態下的可持續經濟的發展,其中也包含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增長。新常態經濟主要要求經濟的發展處于穩定攀升狀態,而不是整體經濟一味盲目的提高。新的經濟具體規范要求是以發展促增長。在發現能力實現創新的促進下拉動企業的創新發展,謀求企業發展的新格局,對中小型企業進行重視,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一味謀求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在創新的拉動之下推動企業和經濟穩定增長。
1.2新常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要求,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漸擺脫歷史條件的制約,通過謀求科技類行業的新發展以達到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模板和物質基礎的作用。在努力實現經濟新常態變化的過程中,我國經濟實力一再上升,同時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居民的生活質量,經濟結構出現也出現了重大變革,我國不斷推動體制改革,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水平進一步加深,始終保持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新常態經濟發展要求下,我國加大了科技型企業的重視,由原先的手工制造逐漸轉變為增強科技力量拉動企業生產力上升,鼓勵科技型企業創新進行。推動創新的進一步發展,支持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增強人民幸福感,同時在增加扶貧攻堅戰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不斷提高。這些都提現了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格局之后,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重大的變化
但是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國家居民收入中等格局轉向國家居民收入高等格局的重要發展階段,不可避免的需要處理中等收入的陷阱。經濟的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峻,同時人口老年化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使得勞動力成本逐漸攀升。大部分企業仍然沒有良好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得產業競爭力不強,導致總體經濟效益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較低。
2、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不斷攀升,已經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中,成為中國最大的、最具活力的創新群體,在中國經濟的發展路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投入迅速增加,不斷加快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產量,并成為中國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中國的發明專利的70%來自科技型中小企業,其中較為突出的有IT企業,物流運輸企業,和生物科技企業。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創新效率。有關資料表明,從每一個銷售單元中,中小企業可以獲得大企業的兩倍左右的專利。據歐盟統計,中小企業研發投資創造的新產品是大企業的3.5倍。
新常態下促進中國的創新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節點,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國最活躍的技術創新團隊,主要負責科技成果的轉化,在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推動經濟的增長和變化發展模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面對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如何進一步推動在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進程中謀得一席之地,已成為我們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3、如何在新常態下促進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管理創新
3.1深化改革,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企業只有依靠創新才能更好發展,所以必須保持開放的發展狀態,在市場競爭中為了打破壟斷應繼續保持市場準入公平,促使科技型中小型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和自主創新贏得市場競爭。財政和金融部門應該加大對中小微型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技術能力創新技術能力的改造力度。同時企業創新的過程中經常會高風險,一般的投資者不太愿意對其進行投資和資助,故而其在發展中經常會遇到資金短缺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科技金融結合上進行變通,將金融與科技力量結合起來,以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有效發展。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配備不同的金融工具,以確保每個發展階段和部門都能夠實現與科技金融的對接平臺。同時要將金融改革創新優勢全面發揮出來,積極調動各種金融創新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助力。
3.2統籌資源,發揮提高市場主動性
一是整合和統籌創新資源。加強各類技術方案(專項資金等)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打破碎片化,完善資金支持方式,解決技術資源配置的碎片化問題。我們要著眼于當前經濟發展和工業領域的實際需要,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主體建設,促進技術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二是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政府資金支持科技創新平臺等科技基礎設施和實驗室的建設,并增加開放的企業,積極探索有效的模式,從而實現創新資源共享。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和服務,促進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科研機構的流動和集聚。
3.3協同發展,實現深度戰略合作
要進一步深化產學合作。一是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和完善的能夠提供的技術服務水平、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的技術能力評估、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及時的信息咨詢。有效地促進高等教育機構和相關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合作。二是搭建合作創新平臺。加強科學技術的政府投資,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的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機構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有提高的潛力;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創新載體的運行機制,并逐步建立在基礎研究的統一協調發展的機制,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
3.4制度創新,促進企業全方位可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路指導。對稅收政策進行及時的改革和完善,加強稅收的優惠力度以此方式來帶動科技創新型企業實現管理自主創新的主動性。同時對于行業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養,為其科技研發活動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和資金鼓勵。二是鼓勵科技型創新企業進行模式創新,在相應地區開展示范園區,鼓勵高科技技術人才去科技園區工作,并為其提供相應補貼。為其他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對于創新示范園區內的工作應大力支持和鼓勵,重點對于創新主體進行培養,為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優質平臺,對于企業的創新扶持方式不斷改善和提升。
總結: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在我國新常態要求下和實現經濟轉型過程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對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支持也展現著我國對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的看重和我國經濟轉型的重大決心。對于中小型企業的創新轉型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出發而不只是局限于技術能力方面,在管理水平方面也要實現相應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張凌云.經濟新常態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01):186-187.
[2]周祥.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探索[J].納稅,2017(35):135.
[3]金麗靜.經濟“新常態”下義烏小微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研究[J].電子商務,2017(12):26-27.
[4]陳偉.基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視角的企業創新生態系統治理機制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1):98-99.
[5]王鵬娜.科技型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7(0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