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加深,國家對戰略部門與產業給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實施動員型金融。在我國金融體系不斷變化中,對融資有誤解,將其解讀為價格體系,不但在國際貿易中出現了"逆比較優勢"的狀況,且限制了非國有經濟的比較優勢轉變。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課題,深度認識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關系,有著必要性。
關鍵詞:金融發展;國際貿易;比較優勢
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還未有一個系統對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之前的關系,進行全面的解讀與闡述。文中就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關系為論證根本,對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進行分析。
一、目前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就當前的發展來看,比較優勢理論一直作為國際貿易的理論根本,經濟學者們會把此理論作為“媒介”,說服政府展開國際貿易。就現實發展而言,其存在不真實性,國際貿易未能參照比較優勢理論來實施,國際貿易可以實施的條件是絕對優勢。比較優勢理論的具體含義是:假設生產一種產品,但是機會成本相對少些,這樣產品的生產便存在比較優勢,世界上的國家都要生產本國家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以此展開國際貿易,這樣本國家的經濟態勢才會持續走高,經濟學家在闡述比較優勢理論的過程中,會進行舉例分析。譬如:E國生產一輛卡車需要20個小時,生產1噸餅干需要10個小時;而國家經濟實力較低的F國家,生產一輛卡車需要60個小時,生產一噸餅干需要20小時。由此可以得出,不管是生產卡車還是餅干,E國家的生產力都遠遠大于F國,根據分析,E國要集中生產卡尺,而F國要集中生產餅干,以此展開國際貿易。
這種假設看似近乎完美,但是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就本國和美國相比較,本國各方面的生產力都低于美國,但沒有像以上理論所闡述的一個生產卡車,一個生產餅干。當前的發展狀況是,假設沒有關稅的保護,美國生產的卡車和其他產品,一定會大量涌入我國。因此,比較優勢是展開國際貿易的理論憑證,現實是,國際貿易可以展開是絕對優勢,譬如:我國可以將紡織品向世界各地出售,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紡織品物美價廉,美國等地的汽車可以出口到我國,主要是由于我國生產汽車的技術,暫時還沒趕上具備汽車生產技術先進的國家。但是,“絕對優勢”不完全涵蓋全世界內,具體說的是進行貿易的兩方,某個國家在生產一種產品上存在絕對的優勢,便可以展開交易。由此可以看出,比較優勢這種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與實際的國際貿易發展狀況相吻合。
二、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分析
(一)國際貿易能夠提升資源流動速度
在我國,以往受到地域限制或者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每個省市生產出的農產品或者生活用品只能在固定的范圍進行售賣,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經常會出現,A省的一種水果爛大街,B省卻嚴重缺少這種水果,但是A省的水果受制度的影響,導致A省的水果只能壞掉。地方封鎖體制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因素。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始大力宣揚構建全國范圍內的市場,廢除地方制度,每種資源能夠自由溝通,GDP生產總值開始迅速增長,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假設將地球視為一個大國家的話,那世界的每個國家便是這個“大國家”的一份子,國際貿易是這個“大國家”的區域間的貿易,由此可以得出,貿易保護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國家生產力的提高,但是開放式的貿易往來,會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競爭能夠提升產業生產力
只有在嚴峻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產力較弱的企業也可以更好的學習優秀企業的經驗,借助技術改良,引進先進技術,提升工人素質和管理能力,全面系統的提升企業能力。與此同時,在激烈的競爭中,每個企業都會有一定的危機感,將壓力轉變為動力,不斷研究新的生產技術。假設有貿易保護,企業將不會有危機感,像襁褓中的嬰兒一樣,受“祖國母親”的庇護,生產積極性會大大降低。而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企業會時刻有危機意識,不斷更新生產技術及管理方式,更好的適應國際貿易帶來的挑戰。譬如:本國的家電業,在最開始進入國際貿易時,不具備競爭優勢,但經過一步步打拼和鉆研,打造出格力、海爾等大牌產品。
(三)國際貿易能夠帶給消費人員福利
其根本是,進口產品一般是物美價廉,也可能是在本國范圍內不具備的新產品。由此可以促使更多的消費人員買到優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擴大消費人員的經濟福利,這也是眾所周知的。譬如:別的國家所盛產的產品,與世界上另外的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在解決本國銷售難題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增加本國收入,還可以滿足其他國家人們對此產品的期待。
(四)國際貿易的實質是國際范圍內大分工
不管國際貿易以哪種理論當成根基,其實質都是一次國際范圍內的大分工,核心目的都是為了促使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更為強大。分工制可以極大的提升企業生產積極性。每一個國家都有各自具備獨特優勢的行業,將本國企業存在的優勢,以最大程度化的展現出來。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4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3.8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1.29萬億元,增長20.9%;貿易順差2.56萬億元,收窄16.7%。根據這些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仍會超過12%,在和世界上另外的國家展開國際貿易時,能夠提升社會生產積極性,促使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
三、結束語:
文章就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展開了系統全面的探究得出,世界上的每個國家若想本國的產業發展更加壯大,不能進行過渡的產業保護,而是要進行競爭。保護機制會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力和發展力。所以,國家之間需要進行貿易往來,推動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盛雯雯.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比較優勢[J].世界經濟,2014(3707):142-166.
[2]喬平平,胡求光.金融發展對江蘇省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和國際貿易結構的影響[J].特區經濟,2014(04):56-58.
作者簡介:
周承承(1995)女,北京人,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