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摘 要: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為幼兒營造一片燦爛的天空,是我國幼兒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也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幫助幼兒樹立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使其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健康成長
引言
幼兒時期,心智尚未成熟,情感敏感,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此時,幼兒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心理疏導與教育,避免生活和學習中一些不良因素,對幼兒心理成長造成負面影響。要善于發現幼兒心理問題,并能夠與幼兒建立和諧、良好的互動關系,及時為幼兒排憂解難,為幼兒打造更加美好的校園環境。關注幼兒心理健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真正實現出幼兒教育的作用和價值的基礎和前提。
一、明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保證幼兒合理的需求和心愿得到能夠得到滿足,心情和社會化因素等不同的方面表現出的心理狀況較為良好,證明幼兒的心理狀態非常健康,這種狀態的表現情況是,對自身感覺較為滿意,情緒良好,表現活潑,在所處環境中不會感到不適應,與身邊的小朋友相處和諧,能夠將自身的聰明才智施展出來,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動作發展正常
動作的發展的控制機構是小腦,所以動作發展正常的必要即是腦發展正常,幼兒心理健康其中重要的一點即是幼兒的軀體可以進行正常的動作,手指可以進行較為精細的操作。
2認知發展正常
無論處于什么時期,認知能力都是必須的,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才能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認知水平并不是絕對的水平線,但應當都處于正常水平之內,如果出現一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明顯較低,那這個幼兒的認知能力可能存在一些問題。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要在幼兒時期保證幼兒的大腦不會受到損傷,也要避免幼兒遭受到環境的刺激。
3情緒積極向上
當幼兒長期處于緊張,受到壓迫,恐懼,刺激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幼兒的情緒出現問題,情緒的控制來自于中樞神經,當幼兒情緒積極向上,表現健康時,別人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也會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當幼兒的情緒表現出現問題時,則會拒絕各種人際交流,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情緒傳達,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4人際關系融洽
幼兒應當與同齡人進行適當的交往,這對維持幼兒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人際交往中,幼兒可以獲得許多好處。當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通常會感到不適,因為要自己進行吃飯,脫衣等環節,并且行為受到集體中規則的約束,因此需要適應,不然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主動配合教師同學,自制力缺失,這樣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二、游戲活動中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園時期,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其身體中的各個器官正在發育,感官刺激最為劇烈,大腦皮層高級活動中樞在提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發展,在幼兒園中進行游戲環節,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有效的體育活動,且游戲自由,開放的性質,可以很好的符合幼兒的生理需求,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使得幼兒在不同的游戲中被充分鍛煉,進而快速生長發育。
游戲有不同的種類,下面著重介紹一下不同種類的游戲對幼兒不同的提升:
體育游戲:體育游戲中幼兒的身體可以得到鍛煉,使得身體素質得到提升,且在不同的動作中,可以使幼兒的靈活性平衡性等基本素質得到提升,在游戲中,設置一些困難關卡,可以讓幼兒學會克服困難,敢進行挑戰等良好品質。
角色游戲:角色游戲可以反映現實的生活,雖然與生活中并不完全一致,但也能大概反映,例如,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扮演醫生角色,但并不是他曾經接觸過的某個特定的醫生,而是與他自己的想象與要求中所符合的醫生,是他希望自己成為的醫生,通過角色扮演,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表達,高度反映出他們自己的意愿,在這樣的角色扮演中,可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他們的基本素質水平。
三、各類教育活動中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于現代素質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對于幼兒教育而言也有很大的意義。
所以教師應當認真鉆研教程,從教程中精心篩選能夠對幼兒滲透的內容,提升幼兒的心理素質水平,選擇適合幼兒的內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中組織一些活動,通過一些寓教于樂的形式,增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上臺演出,通過講故事,表演話劇等方式增強幼兒的表達能力,使幼兒在舞臺上獲得掌聲,在鼓勵中增強自信心,再通過與小組的交流和分享培養分享精神,收獲合作的喜悅,在課堂中還可以進行一些藝術活動,藝術活動是陶冶心靈的最好方式之一,有效的藝術活動有美術,音樂等,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舉行一些聯歡會,或者舞臺音樂劇等方式給幼兒提供展示自我,表達情感的平臺。這對進行幼兒心理健康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個幼兒園必須做到的,因為只有建立健康的幼兒心理,才能保證幼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生活是十分豐富的,教育也屬于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學前教育應該基于幼兒生活的同時盡可能的豐富,在不同的環節鍛煉提升幼兒的能力,包括一些衣食住行等方面,使得幼兒的身心皆能得到鍛煉,不能僅僅依靠口頭教育,更要豐富幼兒的活動,提升幼兒的集體素質,鍛煉合作能力等,只有教育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確保幼兒的身心都得到鍛煉,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五、結束語
幼兒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營造積極、輕松的學習環境,并能夠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或者排出幼兒心理問題,盡可能降低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位,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遭遇很多問題,一些看似簡單、不起眼的小矛盾,往往有可能給脆弱的幼兒心靈帶來創傷,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以兒童視角看待問題,能夠從幼兒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幼兒矛盾,化解幼兒心理困擾,為幼兒創造更加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花,雷美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生成力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9):23-25.
[2]劉金花.構建互動立體教育網絡,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141-142.
[3]張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點啟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