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論述了當前會計準則協調過程不合適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種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會計準則協調方式:在中亞各國不采用國際會計準則,也不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情況下,以具體經濟活動為基礎,以投資者決策為導向,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在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框架下以中國和中亞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話協商發布政策性指令的方式進行會計準則直接等效,并論述了這種會計準則等效機制的優點。
關鍵詞:一帶一路 會計準則趨同 會計準則等效
一、會計準則趨同和會計準則等效
會計準則趨同和會計準則等效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兩者的區別有兩個方面,第一,會計準則趨同強調以一個共同的標準使會計準則趨于一致,從而提高會計準則的可比性,而會計準則等效則是更多地強調國家之間的相互協作和相互妥協,會計準則等效允許和承認不同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只要這些差異不影響投資者的決策;第二,會計準則趨同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主要要求形式上的相似或一致,而會計準則等效則需要一些法律法規或政策性的指令。
二、現有會計準則協調方式適應性分析
有文獻表明中國已基本實現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但是由于中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資本市場不發達,國際經濟活動參與度也較低,因此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需求低、動機不強烈,即使付出巨大成本實現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也可能由于國際貿易規模小和資本市場不完善,導致所獲得的收益相對較低。另外,當前區域會計準則協調方法主要應用于經濟較發達和會計體系較完善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而中亞各國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會計體系和監管相對不完善,可見,現有的區域會計準則協調方式并不符合中亞各國的短期共同利益。
總之,由于中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會計水平的制約,突變式的會計準則趨同或會計準則等效成本大于收益,短期內實現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并不現實,而“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迫在眉睫,因此,必須提出一種適合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創新的會計準則協調方式。
三、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會計準則等效機制及其優點
(一)新會計準則等效方式的提出
歐盟提出的會計準則等效的定義是如果投資者根據以第三國會計準則為基礎編制的財務報表和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基礎編制的財務報表,對證券發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做出相似判斷,并且很可能會做出相同的投資決定,那么就可以認為第三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等效。這就表明會計準則等效的關鍵不是同哪個標準趨同,而是投資者是否能根據兩套不同的會計準則做出相似的決策,如果兩套會計準則差別很大,投資者是不可能做出相似的投資決策,那如何解決兩套不同會計準則差別過大的問題呢?對于中亞各國,最好的辦法就是,針對當前貿易和資本流動較多的經濟領域,中國和中亞各國進行對話協商發布政策性指令的方式替代歐盟的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這樣在重大合作領域,投資者根據這些政策性指令也能做出相似的投資決策,使得中國和中亞各國在部分經濟領域的會計準則等效,促進“一帶一路”戰略下,重點經濟合作領域快速發展,這些重點經濟領域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其他領域的會計等效,進而實現全方位的會計準則等效。
現階段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會計準則等效機制:以具體經濟活動為基礎,以投資者決策為導向,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在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框架下以中國和中亞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話協商的方式進行會計準則等效。其基本目的就是先實現對于重點領域或行業的會計準則等效,這里的重點領域或行業是指中國與中亞各國貿易往來比較多的行業,促進這些重點行業的發展,進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經濟合作,這些被帶動的行業導致產生這些行業的會計準則等效需求,然后再進行這個被帶動行業的會計準則等效,最終全面實現中國和中亞各國會計準則的等效。其基本方法是通過比較中國和中亞各國具體會計準則的差異,以投資者決策為導向,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協商消除影響投資者做出相似投資決策的因素,然后討論研究發布政策性指令,再由中國和中亞各國具體實施。這個會計準則等效方式與歐盟的會計準則等效方式根本區別就在于不要求各國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而是參照國際會計準則針對每一類經濟活動所對應的相關會計準則進行對話協商、發布政策指令,確保不影響投資決策。
(二)新會計準則等效方式的優點
第一,中國和中亞各國貿易規模較小、結構單一,可以在貿易往來比較多的領域進行會計準則等效,加快這些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從而帶動其他領域的合作發展,反過來促進這些被帶動的領域會計準則的等效。
第二,這是一個相對開放包容的會計準則等效機制,由點及面,從重點領域會計準則等效到全面的中國與中亞各國會計準則等效,在會計準則等效的同時還參照了國際會計準則,使得中國與中亞各國會計準則在等效的過程中不偏離國際會計準則的方向,既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又能使絲綢之路經濟帶向更廣闊的的空間發展。
第三,增進了中國與中亞各國的會計交流,帶動中亞各國會計水平的發展。
由于中國已經實現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因此,在中國與中亞各國會計準則對話交流中能夠提高中亞各國的會計水平,促進它們同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第四,這種方式的會計準則等效所需要的成本較低,而且是漸進式的,既順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背景,又不至于使中亞各國的經濟產生較大的波動。
參考文獻:
[1] 孔令輝,湯湘希.國際等效:會計準則協調的理念訴求[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1,25(1):40-48.
[2] 汪祥耀,等.歐盟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戰略及等效機制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
[3] 李宗彥.會計準則等效——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的新路徑[J].財會月刊,2009(10):103-104.
[4] 劉志中.“新絲綢之路”背景下中國中亞自由貿易區建設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4(1):113-118.
作者簡介:趙麗紅(1991—),女,山西呂梁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