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商業銀行不斷發展,風險也隨之而來。風險的雙面性決定了風險既可以帶來利益,也可以帶來危害的本質。因此,探討商業銀行的風險狀況以及防范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現狀及其風險管理體系發展現狀,簡要探討其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各種風險的防控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
一、 商業銀行經營的流動性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的成因
1.內部原因
(1)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業務發展情況不同,兩者的流動性不協調。由于商行短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比例較大,若商業銀行沒有及時收集到維持中長期貸款的資金,極有可能導致其出現短存長貸現象,造成流動性風險。
(2)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沒有吸引力,造成客戶資源的流失。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大大減少,直接造成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3)商業銀行缺乏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意識且管理機制不健全。
2.外部原因
宏觀經濟的周期性發展及我國的經濟發展政策都一定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從而產生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流動性風險防控是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經營的關鍵組成,流動性風險降低有利于商行的經營發展。
從存款業務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降低促進商行以更加合適優惠的利率吸收存款。從貸款業務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下降,可以使商業銀行開展風險更高的貸款業務,使商業銀行有能力承擔更大的風險,獲取更多的收益。
(三) 流動性風險防范措施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只增不減,對此商業銀行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在綜合考慮商業銀行各種實際因素后,建立健全的包括流動性風險的識別分析,風險值上下限設定,風險承擔能力,風險管理方法,應對策略等一系列的管理體系。同時,應該確保風險管理體系在每個工作環節都能嚴格執行。另外,還需要完善流動性風險控制的相關理論,進一步研究相關科學技術,使管理機制更加精確。
(2)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對資產與負債的期限搭配進行有效的調整,積極解決資產流動性與負債流動性不一致的問題。商。
(3)針對目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各種高收益理財工具的出現,商業銀行應努力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積極應對資金的流失現象,采用金融創新方法,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商業銀行經營的市場風險
(一)商業銀行經營的市場風險及分類
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是由市場因素的變動導致其遭遇虧損的風險。市場風險按照市場因素的標準主要劃分為以下幾類:
利率風險,指因利率水平上下浮動影響商業銀行的業務利潤水平,導致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
匯率風險,指匯率水平的波動導致商業銀行在與外幣相關的業務中發生虧損的風險。
股票風險,是商業銀行所持有的股票價格產生變動導致其盈利或虧損的可能。
商品風險,與股票風險一樣,都是出于資產價值的變動使商業銀行面臨損失或獲取收益的可能。
(二)市場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既能增加商業銀行的收益,也會擴大商業銀行的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主要是增加銀行業的競爭,影響并改變競爭模式;推進商業銀行的商業化和市場化,完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體系;加大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影響并逐漸改善經營模式。股票風險對于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會受商業銀行與股票市場兩者之間關系的影響。股票市場與商業銀行之間既可以相互促進發展,同時也會產生激烈的競爭。
(三)市場風險防范措施
(1)商行應加快轉變經營方式,實施不同于當前運營機制的戰術。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同質性明顯,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商業銀行應將自身業務種類龐大、范圍廣泛的經營特點轉變為注重業務質量與效益的經營模式。
(2)商業銀行應拓展客戶基礎,提升自身在決定價格方面的能力。若商業銀行能抓住機遇,提前創新產品,并提高定價能力,就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絕對的優勢。
(3)合理確定偏好,強化風險管控。商業銀行應根據外部環境變化來調整風險防范策略。在提高風險偏好時,也應該注重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并建立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偏好,處理好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之間的平衡關系。
三、商業銀行經營的信用風險
(一)商業銀行經營的信用風險的含義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指辦理貸款或其他業務的客戶沒有遵守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合同,未按期償還債務等因失信導致商業銀行遭遇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不單指代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機構的道德素質問題,也指代其能力問題。債務人可能有意愿按期償還款額,但是由于某種問題沒有能力返還貸款金額。
(二)商業銀行經營的信用風險的成因
(1)商業銀行對于信用風險的控制預測的相關程序不夠完備,缺乏對客戶的信用信息管理維護。
(2)借款人缺乏還款意識,或者沒有還款能力,這也是信用風險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借款人的問題,銀行不能及時收回款項和利潤。
(三)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首先,借款人不能及時償還貸款所帶來的信用風險會影響銀行的資金流動性,甚至帶來流動性風險;其次,商業銀行自身所帶來的信用風險會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評級,進一步影響銀行的經營。
(四)信用風險防范措施
目前,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防范信用風險應從三個方面做起。
一是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法人的治理結構,強化內部管理,增加自我約束力;把風險管理能力與績效考核聯系在一起,提升員工的風險管理素質。
二是商業銀行應建立并完善顧客信息的數據系統,并確其真實性與準確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系統可以對貸款人起到督促監管的作用,加強貸款人的還款意識。
三是加強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監督管理。
四、總結
近幾年,因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發展而出現的各種高收益的理財工具搶占了商業銀行的部分存款市場,導致商業銀行出現短期的流動性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金融創新,增加自身競爭力,但同時也需要注重把握力度,不可急于求進。隨著我國對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逐步重視,商業銀行應該完備該方面的管理與防范??刂菩庞蔑L險的關鍵在于完善客戶信用信息的管理與維護,同時也需要完善相關的信用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白曉琴(1992-)女,山西省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碩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