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摘 要: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農村改革深化落實,尤其社會主義新農建設步伐逐漸加快背景下,對于農村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農村財務創新發展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從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出發,透視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農村財務管理創新發展的路徑。期待為全面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模式
前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國民經濟的基礎,近年來黨和政府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踐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對于“三農問題”的關注力度不斷加大。農村財務管理農村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落實,農村財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受到歷史、人員素質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依舊存在系列問題,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實現農村財務管理創新發展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基于此,筆者針對《試論農村財務管理的模式及創新》一題的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1 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1.1 村賬村管模式
村賬村管模式是改革開開放以來,農村財務管理最常見的模式。此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其可以推動廣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在運行過程中,村委會聘請財務會計處理村里面相關財務工作,財務工作人員直接對村委會負責,之后村委會向村民負責。此種模式在實踐中容易產生系列問題,如財務制度不夠因地制宜、外聘的財務工作人員水平不高等導致與村委會干部“合作”侵吞資產等。
1.2 村賬鄉鎮管模式
這一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是在實踐中,鄉鎮成立統一化的財務管理中心,對于轄區內村級單位財務實務進行集中化管理。這一模式運行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優點,農村在沒有改變資金所有權、核算權等基本權利的基礎上,財務工作得到正規化的管理,鄉鎮利用公開招聘的方式有利于建立高專業水準的財務管理隊伍。但是在實踐中依舊存在一定的不足,鄉鎮財務工作人員只記賬,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財務管理開展的不夠全面。
1.3 委托村會計模式
鄉鎮村官管理中心設置會計委派中心,根據農村發展實際需要,委派某一財務人員到村中負責村中的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方式被稱為委托村會計財務管理模式。這一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使得農村財務管理專業化,確保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完成。但是在實踐中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為委派的村會計對于農村實際情況了解不夠深入,很多時候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辦事,但是卻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容易導致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的出現。
2 透視當前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普遍存在財政收支程序不夠健全,工作中權責不夠明確等問題。在很多村委會中還沒有財務管理的程度,對于現今收支的十分混亂,賬款沒有分開。導致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很多村中,村干部對于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沒能根據實際制定一套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即便一部分村委會已經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但是普遍流于形式,針對性不強。
2.2 監管機制時效性匱乏
在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監管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內部監督,其二是外部監督,也就是上級監督。內部監督是村民組成的理財小組對于村財務狀況進行監督,上級監督是鄉鎮相關部門的監督。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村民理財小組一般都是流于形式的,受到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村民理財小組對于財務管理的監督不能發揮時效性的作用;上級監督過程中受到工作量大而繁瑣等原因的影響,不能做到深度的監管。
2.3 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性不足
如今農村財務管理人員普遍年齡比較大,專業水平比較低,缺少專業態度,在工作實踐中接受新理念、新技術的能力比較差,而且很多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不愿意接受繼續教育,一般都處于無證在崗的狀態。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性匱乏直接影響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1]。法律意識淡薄、職業道德素養較差,導致很多新技術、新制度無法得到應用于深化貫徹落實。嚴重制約農村財務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2.4 財務公開制度沒能深化落實
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要求深化落實財務公開制度。但是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農村財務信息公開的時間、地點以及內容都缺乏合理性,公開的形式比較單一。多數農村財務信息的公開都具有滯后性,地點不固定定這一點也體現的不夠明顯,內容一般比較程式化,對于一些比較重要內容不進行公開[2]。相關信息公開的形式是比較的單一的,基本上都是在公示欄上進行公開,有限的空間使得信息很難被辨識,不利于全體村民對相關信息系統的了解。
3 探析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策略
3.1 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南城方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箴言,對于農村財務管理而言,若想實現其創新發展,首先要實現制度的創新,而制度的創新首先要實現理念的創新,村委會應該進一步重視村財務管理工作,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在鄉村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另外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農村財務管理主要模式就是村賬鄉鎮管、村會計委派兩種模式,基于這兩種財務管理模式的特點,應該積極完善審計制度,以防止財務管理人員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實現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發展[3]。
3.2 健全農村財務內控體系
實現農村財務管理方式的創新是推動農村財務管理整體創新發展的關鍵與核心,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在完善農村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幾個關鍵節點,也就是事前、事中及事后。事前控制主要在于預算管理的創新,根據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做好預算編制;事中控制主要是針對才財務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控制,以財務制度為基礎,強化監管力度,確保財務工作人員按照要求規范化的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事后控制主要是對預算編制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管,確保各項制度的深化落實,發揮時效性作用。
3.3 強化農村財務管理隊伍建設
知識經濟時代中,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所以隊伍建設是實現農村財務管理創新發展的是礎。在強化隊伍建設過程中,可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深度整合。一方面,加大吸引專業化財務管理人才走進農村的力度,積極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去,從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另一方面,積極鼓勵與引導現有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參與繼續教育,前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推動農村財務管理的創新發展。
3.4 積極落實財務公開制度
深化落實農村財務公開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按照相關文件指示,確保公開的信息具有完整性與真實性。在公開的信息當中,不僅要包含資金的收支情況,還應該包含財務明細以及收支決算;第二,確保財務公開具有時效性。根據相關的要求,對財務信息進行不定期的公開,鼓勵廣大村民對于財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農村財務管理創新發展是鞏固農村改革成果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是維護農村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能夠使得農村管理者深刻意識到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實事求是的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的探索適應本地區實際情況的財務管理創新路徑,全面提升農村財務管理能力,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王玉霞.關于農村財務管理中的創新型模式分析——以山東省萊蕪市為例[J].農業與技術,2014,34(05):215.
[2]李百超.我國目前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及其創新[J].農業經濟,2014,(11):68-70.
[3]劉勝軒.“3+X”模式做實農村財務這本賬——湖南省嘉禾縣創新農村財務管理紀實[J].農村財務會計,2017,(0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