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廣權
摘 要:隨著社會建設水平的提升,對電力需求量逐漸增加,電力系統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實現電廠服務質量提高、電力運行效率提高成為重點解決問題。在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從電力的生產直到用戶使用,整個過程都存在一定損耗。損耗問題的出現會使電廠運行效率降低,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要完善電廠管理制度,促進電力輸送水平提高,應用有效質量控制措施,為電廠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本文針對射線檢測工作中的質量控制進行探討,分析提高焊接質量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技術降損;變壓器運行;完善改造
四大管道和三通是電廠中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采取焊接方式進行安裝連接。在其焊接工作中,管道以及三通質量受焊接技術影響較大,若焊接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焊接操作不當、焊接設備存在問題,就會使焊縫質量難以得到控制,產生安全隱患,在電廠運轉過程中出現故障,縮短管道和三通使用壽命。因此有必要對焊接工作完成后的焊縫進行質量檢測,無損檢測措施的應用能夠提高檢測效果,射線檢測近年來應用較為普遍。在保證檢測質量的條件下進行質量控制,有利于電力損耗降低,提高電廠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
1 射線檢測前
1.1 檢測人員資格
檢測人員專業水平影響整體檢測質量,在檢測開始前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資格審查,保證其具備射線檢測能力,有檢測資格證,為檢測前質量控制提供較好保證。
1.2 全面掌握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標準是提高射線檢測質量的依據,檢測單位需要深入了解檢測指標,嚴格依據檢測標準和法律法規進行檢測工作,并將其與管道和三通設計方案以及焊接特點等結合,使檢測工作與國家標準需求相符。
1.3 校驗射線機
射線機是射線檢測工作中重要檢測設備,需要提高對其檢測準確性的重視,對射線機進行校驗工作。校驗操作要以相關檢測規程為準,明確主要檢測內容,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測,并詳細記錄檢測數據。射線機上主要包括計時器、電流計以及電壓表,在檢測實施前,應將這些儀器送往具有相關計量資質的部門進行檢定。當確保射線機符合檢測標準后,需要應用曝光措施制作曝光曲線。但隨著射線機使用時間的增長,射線管存在一定程度的損耗和老化現象,給射線能量帶來影響,能量逐漸減弱。此時所得出的曝光曲線無法反映設備真實狀況,因此要將曝光曲線和設備使用時間結合,明確校驗頻次,對校驗數據進行準確記錄,為后續的檢測工作奠定基礎。
1.4 制定工藝卡
工藝卡有通用和專用兩種類型,當所焊接管道以及三通為普通標準時,采取通用標準工藝卡即可;專用工藝卡的制定過程中,主要對管道和三通的焊接種類、管材、外徑、檢查比例等進行進行專門制定。需要重點關注焊接關鍵點并利用輔助措施以提高制定的科學合理性。專用工藝卡的制定具有較高技術要求,內容相對復雜,因此要確保編制工作者擁有射線檢測資格證書,具備進行射線檢測操作的資格。當完成工藝卡編制后,檢測人員應按照工藝卡規定的透照條件、流程以及措施對管道進行檢測,保證工藝卡內容和實際檢測結果相符。當工藝卡能夠得到高質量底片時才能通過相關管理人員認定并簽字,將其列為有效文件。
2 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2.1射線拍片操作的質量控制方法
射線拍片操作必須由具有資格的檢測人員根據通用或專用工藝卡的規定的工藝參數使用檢測設備對被檢管道和三通焊縫進行檢查,具體步驟包括:清理、劃線、擺放像質計和標記、貼片、對焦、進行曝光操作。在此過程中,檢測人員首先應當嚴格按照工藝指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現場安排一名班組檢測責任人,職責是對檢測人員的現場操作進行監督并作好每一道工序的檢查交接記錄。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如出現受限制的環境和現場條件,需要根據曝光曲線調整透照工藝參數時,檢測人員必須向班組檢驗責任人請示,由班組檢驗責任人審查,經工藝編制人同意后,方可對工藝參數進行變更并作好記錄,避免因操作人員隨意調整工藝參數造成結果的不穩定,也保證了執行工藝紀律的嚴肅性。
2.2 暗室處理的質量控制方法
(1)處理前的準備工作
處理前,沖洗人員首先必須做好如下準備:檢查準備存放膠片的桌面是否清潔;檢查顯影液和定影液是否老化、變質;檢查顯影、定影和水洗液溫度是否符合工藝要求的規定;檢查暗室計時器是否準確;檢查暗室紅燈是否漏光。當管道射線檢測拍片后的暗室處理在車載活動房內進行時,沖洗前要注意檢查水質是否符合要求,室內環境溫度和顯、定影液溫度是否合適。在上述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沖洗。
(2)沖洗
沖洗過程中,底片顯影的最初30秒內要不間斷抖動,停顯階段應連續地充分攪動。當使用自動洗片機時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操作,按標準要求嚴格控制好顯影、定影溫度和烘干溫度,經常檢查顯、定影液補充情況和轉輥運轉情況,發現異常隨時停機檢查及時處理。沖洗后的底片應選擇沒有灰塵的地方進行干燥。
2.3 底片評定質量控制措施
射線底片評定分為初評和復評,應由持證(射線Ⅱ級以上)人員進行。進行底片的質量檢查,底片質量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像質指數是否符合標準規定的靈敏度;標識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符合標準和工藝的規定;是否有因為透照操作不當、暗室操作不當或由于膠片、增感屏質量不好而在底片上留下的非缺陷影像;對上述檢查中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底片交檢測人員重新拍片。對合格的底片,根據管道的焊縫驗收標準對焊縫質量進行評定,確定焊縫等級。在評片時作好評片記錄,評片記錄應記錄片號、缺陷性質.缺陷位置、尺寸、數量,評定級別、合格不合格等數據結論。底片經初評后,將初評后的底片交由另一工作人員復評,復評人員對已初評的底片逐張進行復評,并作好記錄。復評記錄內容與初評內容相同,在復評中如出現與初評結論不一致時,應與初評人員共同研究或采取復拍片等方式驗收后作出最終結論。
結束語
電廠的建設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離不開四大管道和三通焊接操作的質量控制,應用射線檢測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檢測質量,保證焊縫不受損傷,提高檢測效率,為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保障。因此要深入分析射線檢測措施主要內容,對其檢測各環節中操作的質量控制方式進行探討,從而促進整體焊接質量提升,實現電廠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釗.論火電廠四大管道質量控制辦法[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24):410-411.
[2]張麗娜.四大管道工廠化配管的監理質量控制[J].中國市場,2010(18):127-128.
[3]李海杰,李傳永,米連軍.超臨界350MW電廠四大管道國產化應用分析[J].價值工程,2015(2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