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浩
摘 要: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加強對城市綠地的審視必須完善城市綠地管理體系,著力從生態、社會與經濟的角度對城市綠地的功能進行全面分析,并且按照先進生態學的理念加強城市綠地建設。
關鍵詞: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發展思路
城市綠地規劃是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強城市綠地規劃建設要從生態、社會、經濟方面著眼,在審視傳統城市綠地規劃建設問題的基礎上找出綜合規劃發展思路。
1 城市規劃建設綠地的主要功能
1.1 社會服務功能
城市綠地空間是實現城市美學理念的重要載體,城市綠地空間在城市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綠地不僅是城市文化的直接代表和載體,而且有較強的休閑娛樂功能。首先,城市綠地空間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可以有效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可以給人提供健康良好的心理感受。其次,城市綠地空間可以起到保護城市生活多樣性,促進城市社會環境穩步發展的作用。第三,社會服務功能是城市規劃綠地建設的主要功能,通過綠地可以滿足城市人群的文化需求,可以給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綠地空間。第四,城市綠地有明顯的社會屬性,可以起到服務城市居民休閑的作用。總之,打造滿足市場需求的城市綠地空間,可以給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居住生活環境,可以滿足人們基本物質生存需求以外的各種需求。
1.2 生態功能
城市綠地空間是實現城市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平衡的載體,城市綠地空間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協調作用,通過城市綠地空間可以有效的起到凈化環境空氣,消除城市的各種空氣、噪音污染,以及保護生物環境多樣性等作用。良好的城市綠地配置可以起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首先,通過城市綠地空間可以起到調節城市環境氣候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城市的中心溫度,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熱與吸熱效果。通過綠地空間可以不斷的往空氣中輸送水分,從而達到保持適當溫度的目標。其次,通過城市綠地建設規劃可以有效的削減城市污染問題,可以達到減少因為工業化而帶來的城市環境溫污染程度,從而達到維持碳平衡,有效吸收有毒氣體的目標。第三,維持生物多樣性在城市綠地空間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城市濕地等的建設,可以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可以保證動植物的自然屬性,從而促進動植物的良好生長。
1.3 綠洲價值
城市綠地日益成為城市的寶貴財富,由城市綠地而創造的間接經濟價值日益影響著城市的發展。首先,當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對自然理念的尊崇,使得市民更加注重綠地資源,在城市綠地周邊的建筑地產等也因為城市綠地而提升價值。其次,城市綠地可以有效的減少城市大氣的空氣污染,可以提供更優質的環境,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這無形中有效的減少了城市的公共衛生治理維護費用,節約城市公共事業開支。第三,城市通過大量的綠地資源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名片,可以有效的吸引外資,通過綠地展示出的良好城市形象正在增加城市的形象價值,也提升了城市的經濟發展環境,無形中帶來了新的經濟收益。因城市綠地帶動的相關產業也正在蓬勃的發展起來,我國與城市綠地相關的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等都會隨之得到快速發展。
2 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的現狀
2.1 城市綠地數量
當前我國城市的綠地數量有限,城市綠地數量發展受到一定的規模限制,有些城市綠地還不能有效的發揮出服務社會發展與實現生態價值的功能,有限的城市綠地資源不足以滿足城市綠色、健康、共享理念的實現。當前我國城市綠地空間的總體數量不足,綠地空間的數量與規模有限,城市綠地的面積差異較大,現有的數量遠不足支撐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城市現有的綠地數量不足主要是由于綠地規劃在城市規劃的重視不足,城市綠地規劃安排靠后,沒能充分的在城市中設計配置綠地資源,因此影響綠地資源分布和發展,不利于綠地資源的充分發展。
2.2 城市綠地規劃問題
城市綠地規劃是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城市綠地規劃的質量較低,總體規劃過程中沒能根據人口規模與人口密度指標科學的配置城市綠地。首先,城市綠地規劃的實體結構性與針對性配置的水平不足,城市綠地規劃沒能有效起到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城市綠地規劃的針對性不足,沒能通過城市綠地的規劃有效發揮出消除污染的作用,不能針對地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綠地植物規劃。第三,城市綠地規劃缺乏科學全面的思路,有些規劃難以順利的實施,城市綠地規劃沒能科學的配置草皮、灌木、喬木等不同植物,不能根據地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有效規劃,影響城市綠地規劃的質量。
3 城市綠地規劃建設的新思路
3.1 加強綠地空間結構布局
加強城市綠地空間布局有效性,樹立城市綠地空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立體多元化的布局,不僅可以建設生態環保城市,而且有利于城市綠地空間的后續擴展,可以挖掘出城市綠地空間的自然屬性與實現結構優化的目標。首先,摒棄傳統的攤餅式的城市綠地空間的不合理布局思路,注重從生態學生的需求出發,能夠沿著主要的交通線實現綠地廊道布置,從而使城市綠地呈現觸角方式不斷的向外進行延伸,形成自然廊道與人工廊道的有機結合,達到針對不同區域實現不同布局的目標。其次,實現對現有城市綠地結構的調整,可以按照城市綠地的環、園、林等布局模工,注重根據城市現有的工業規模與城市結構進行布局,達到具體進行綠地結構調整。第三,在綠地布局的過程中貫徹景觀生態學的理念,注重加強市區與郊區聯系,形成完整綠地生態網絡,有效發揮出綠地空間的隔離作用,從而實現綠地結構的調整。
3.2 加強綠地景觀生態規劃
只有加強綠地景觀的生態規劃工作,切實將生態學的規律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規劃體系當中去,才能實現對綠地資源的全面有序規劃,切實從整體上調整城市的塊狀、條狀、廊道等城市有限的綠地資源。首先,注重城市綠地景觀規劃的完整性,要按照生態景觀學的需求配置不同的綠地景觀模式,全面加強城市綠地布置的生態合理性。其次,注重充分的研究個體生態因子,可以將廊道與斑塊等有機結合成完整的生態網絡。第三,應當建立起現代城市綠地規劃的數據信息系統,注重加強城市綠地的三維特征規劃,形成完善的綠地規劃管理體系。
3.3 加強綠地服務功能評估
只有加強對城市綠地的服務功能的全面評估,才能實現對城市規劃建設中綠地功能的充分研究,不僅評估當前城市綠地功能情況,而且還要找出城市綠地改進的空間,全面提高城市綠地的各類服務功能的價值。首先,可以對城市綠地的自然、半自然狀態進行評價,切實評估城市現有的濕地、森林、陸地等自然系統。其次,還要研究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以及對相關的社會功能進行全面的評估,找出城市綠化空間在滯塵、涵養水土、降低污染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全面測量城市綠地是否有效的履行了社會功能,是否滿足城市的未來發展需要。第三,還要進一步測評城市綠地是否承擔起相應的經濟功能目標,是否為城市綠地規劃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指導依據,從而為城市整體規劃提供準備。
4 結論
研究城市規劃建設中的綠地功能,不僅要從城市的整體發展需求出發,而且還要分析城市綠地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找出城市綠地規劃的具體價值,按照現代城市綠地發展理解解決城市綠地規劃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季華琴.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功能應用的新思路探究[J].科技資訊,2016,(17):2-3.
[2]陳旭,李霖,王江.城市綠地對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研究——以臺州市為例[J].生態環境學報,2015,(04):643-649.
[3]張利華,鄒波,黃寶榮.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綜合評價體系研究的新視角[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