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 張國平
摘 要: 云南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分類推進工作,可以歸納為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類、傳統村落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類、搬遷新建和集中遷并類、改造提升和產業致富類、扶貧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齊抓類、小城鎮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類、美麗鄉村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互促類等7大類,可以為制定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分類推進戰略;邊疆民族地區;云南省情
中圖分類號:F3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實際工作中,云南民族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有分類推進的工作實踐,可以歸納為7大類,可以為下步制定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啟發和參考。
一、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類
2013年,云南省政府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設工作的意見》,其中一條,就是要求把特色村寨作為推進旅游發展的一張名片。把特色村寨建設與旅游發展相結合,就可以讓旅游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一項支柱產業。為了發展好鄉村旅游,云南民族地區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圍繞作好山水田園大文章,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給予特色旅游村資金支持,專項用于村里的衛生保潔、公共安全、綜合管理等方面。通過政府和公司的雙向扶持,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戶被帶動起來并很快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創造了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1]
二、傳統村落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類
云南民族地區傳統村落不但在旅游和文化方面有特點,在建筑方面也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特別突出的特點是,云南民族地區的傳統村落通常都和周邊的山水非常融洽,村民都非常樸實和熱情。實際上,云南民族地區傳統村落還具有相對封閉性的特點,并且相對來講,云南民族地區傳統村落的經濟發展程度還是比較低的,但這反而有益于村落的發展能夠和周邊環境長期保持良好的和諧關系。從這個意義來說,美麗鄉村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具有一致的目標和方向。對傳統村落來說,更多的是講保護,但保護背后的生存問題和發展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決。保護傳統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讓村落發展起來。傳統村落如果只講發展不講保護,或者只講保護不講發展,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不見了。[2]
三、搬遷新建和集中遷并類
有些村莊通過統一規劃,減并自然村,把改造新建民房和居民點路網、道路綠化、路燈、文化活動室、活動場所、避險場所、停車場、公廁、商店、敬老院、學校、托兒所、垃圾場、養殖小區、集貿市場、安全飲水主管道、電力通道及設備等基礎設施一次性規劃到位,做活了農村閑置宅基地、荒山、荒灘土地開發利用這篇文章,節約保護了基本農田地,加速了經濟支撐產業化、農戶住房特色化、鄉村道路通暢化、人畜飲水安全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村寨環境生態化、信息服務網絡化、管理決策民主化的進程,有效推進了美麗家園建設。
四、改造提升和產業致富類
村容村貌等“面子”的改善單單依靠政府的資金支持就可以出成績,但只有真正實現農村變富和村民增收,帶動起“里子”的發展,才能長效管護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為了讓村民盡快富起來,云南民族地區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村里的經濟和環境都越來越好。村民們進一步嘗到了“保護性開發”的“甜頭”,就徹底拋棄了破壞生態的發展方式。[3]實際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本身就可以在整體上帶來經濟增長。有市場分析指出,與美麗鄉村建設相伴隨的城鎮化建設必然帶動區域經濟的建設以及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美麗鄉村建設,最先受益的就是當地的土地基建上市公司,其附屬的一些建材類子行業也將受到提振;其次,美麗鄉村建設同樣會帶來環境改善,刺激當地旅游,相關環保、旅游概念股有望迎來短線交易機會;再次,美麗鄉村最終會落實到民生,云南民族地區本土的醫療保健、生物醫藥等上市公司或受到長期利好。[4]
五、扶貧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齊抓類
“如何推進貧困地區的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必須解決好的重要難題。實施扶貧攻堅戰略,就是最重要的推手?!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此,云南民族地區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富民、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相結合,重點實施專項扶貧工程,整合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工作中。在實施“整鄉推進”扶貧開發項目的同時,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扶貧攻堅工作提供了鮮活的樣本。但在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地區,要注意防止過度依賴的問題。對此,云南民族地區建立了村務公開機制和群眾民主參與機制,從規劃、建設到管理、經營等方面,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民的主體地位,努力使群眾心目中想要的美麗鄉村和政府、村級規劃建設的美麗鄉村相一致。這樣一來,雖然是以國家扶持為主,但群眾在整個過程中能夠逐漸進入主體角色,積極從生產生活各方面努力改善自己的狀況,從而不至于完全依賴國家扶持。
六、小城鎮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類
城鎮化是貧困地區扶貧與開發的有效手段,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為此,云南民族地區采取整鄉推進、小城鎮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突出抓優化人居環境,打造特色小鎮;同時,還大力培育特色農業產業,讓當地群眾能致富、穩得住,有效地推進和鞏固了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效果。堅持“產城融合,城鄉統籌”的思路,按照“以城聚旅,以旅興城”的要求,堅持高原特色農業和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突出“特色鮮明、人氣旺盛、后勁充足”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宜居小鎮、旅游小鎮、文明小鎮、富裕小鎮。通過有效推進整鄉推進等一系列扶貧措施,很多鄉鎮改造了老鎮區道路和集鎮主干道,建成了整齊劃一的繁花綠樹,寬敞、整潔的道路,全面完善了基礎設施,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品位極大提升,營造出美麗潔凈的集鎮新形象。[2]
七、美麗鄉村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互促類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泵利愢l村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農民群眾的福祉??梢哉f,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讓各民族都過上好日子,金鑰匙就是要發展。要發展就要激發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面對云南民族地區民族地區基礎差、底子薄的省情,云南各民族地區學習借鑒“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規劃引領、項目推進,產業支撐、鄉村經營”等江浙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好做法,用資源系統的觀念重新審視民族農村,努力推進民族地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效經營農村資源,惠澤民族地區農村群眾。其中的一個典型地區是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5]雙江經驗主要體現在重視民族團結和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總結推廣出沙河鄉允俸村景亢組“六個共同”管理模式;扎實推進舊村舊房改造工程,以“潔凈雙江”行動和“森林雙江”建設為抓手,深入開展環境整治工程;啟動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和文化工程,構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等四個方面。[6]
參考文獻
[1] 趙梅圭,劉自學.共話民族團結進步 建言美麗鄉村建設[N].春城晚報,2015-04-27(1).
[2] 張雯,李銀發,譚雅竹.云南會澤美麗鄉村奏響蝶變“三部曲”[N].云南日報,2015-03-12(07).
[3] 袁海毅.云南今年7億建500個美麗鄉村[N].云南信息報,2013-08-08(1).
[4] 本報記者.美麗鄉村概念利好云南板塊[N].杭州日報,2013-07-19(3).
[5] 徐雁.云南共鑄民族團結情 同圓美麗鄉村夢[N].云南日報,2015-04-27(1).
[6] 王靜.臨滄勾畫“美麗鄉村”的云南樣本[N].云南日報,2014-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