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斌
摘 要: 行政審批是政府分配社會資源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我國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當中的重要制度內容,在公共安全、經濟發展等方面運用十分廣泛。在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是在實際發展當中逐漸形成的,在我國公共利益維護、社會秩序維持方面具有著重要的作用發揮。但同時,在具體審批工作開展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因此對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影響。現在河北省全省各地市成立行政審批局,張家口市審批局與4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揭開了張家口市行政審批新制度改革的序幕。在本文中,將就行政審批標準化新管理模式進行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準化;新管理模式
1 引言
行政審批是國家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當中的重要制度,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政府通常以行政指導、行政命令等方式對社會管制目標進行實現,僅僅在很少的區域具有行政審批,在制度以及范圍方面存在著不完善、狹窄的情況。而在改革開放之后,在我國市場經濟建立的情況下,我國的行政管理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具有了較多行政審批制度的建立。行政審批局的成立,又是一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里程碑。而在行政審批制度發揮作用的同時,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并因此對市場作用的發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此,即需要積極做好其標準化建設,更好的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2 面臨困境
在我國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開展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審批事項繁雜。在實際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工作當中,對現行的行政審批行為進行認可是該項工作的開展前提,但同時也將因此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實際情況當中,政府在行政審批方面具有的面存在過寬的情況,很多部分都積極對行政審批事項保留的必要性進行強調,希望對足夠的行政審批權進行保留,在實際標準化建設工作當中,所調整、取消的都是行政審批部門涉及利益小以及權力較小的項目。同時,作為一種前置性管理手段,如果行政審批項目過多,則會對社會活力以及市場創造造成嚴重的影響,進而在對經營效率進行降低的情況下形成經營成本的增加,對經濟發展因此造成了嚴重的阻礙;第二,法規不當缺失。法律法規是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而就目前來說,很多領域在國家、行業標準規范方面還存在著不健全的情況,尤其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也將形成很多具有非典型特征的項目,僅僅依靠現有法規在對其進行規范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困難,而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卻又沒有相應的權力根據本地區實際對行業的準入要件以及門檻進行設定,并因此使部分行業存在不能夠對相關標準進行有效梳理的情況。要想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在減少環節的基礎上做好權限的下放處理。其次,需要在對我國法律法規進行充分遵守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行政。在此過程當中,如何對依法行政同改革創新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科學的處理,則成為了實際工作開展當中需要深刻探討的一項問題。
3 行政審批標準化新管理模式
就我國目前行政審批管理工作情況來看,急需做好一個科學、統一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建設,以此對行政審批的高效透明目標進行實現。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自今年4月28日成立以來,從設施、環境到服務程序、服務質量、內部管理等各方面都納入了標準化創建范圍,并以“創最快辦事速度,創最佳審批服務,創最優營商環境”的工作理念,推出了“八個一”服務標準,即: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網覆蓋、一表申請、一單收費、一章審批、一口送達、一廳辦結,努力打造標準統一、運轉規范、全程可控的監管機制。在行政審批標準化新模式當中,需要在我國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相關法規的指導下進行建設,其主要由評價改進制度與審批管理標準體系這兩部分組成。
3.1 行政審批管理標準體系
在行政審批管理標準體系當中,其包括有以下部分:第一,設立審查制度與標準。該標準建立的目標,即是應用審批設立審查制度以及編碼制度方面。對審查制度的設立,是按照法律法規要求開展行政審批設置以及實施的重要制度保證,如果需要對行政審批進行增設處理,即需要在具體實施工作進行前進行審核,在經過審核滿足要求、對其進行唯一審批編碼的賦予之后才能夠正式實施;第二,業務手冊編寫標準。該標準建立的目標即是編寫行政審批業務手冊。對于該手冊來說,其正是相關行政審批機關開展審批工作的重要標準,在利于實現審查要求明確的基礎上實現審批標準的統一。在實際審批工作開展當中,行政機關需要嚴格組做好業務手冊當中相關規定與要求的遵循,以此為基礎做好各類審批業務的辦理;第三,辦事指南編寫標準。該標準制定的目的,即是編寫審批辦事指南。對于該指南來說,其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審批進行申請的集體說明,同時也是保障依法行政、優化辦事流程以及對信息公開水平進行提升的關鍵舉措。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行政機關需要根據指南當中規定的條件做好行政審批申請的受理;第四,審批局服務標準。該標準指定的目的,即是對服務中心的管理與建設情況進行規范。在相關人員對行政審批進行辦理的過程中,行政審批局可以說是其開展審批工作的主要場所,通過高水平服務的提供以及高標準建設方式的應用,則能夠在實現政務服務環境優化的基礎上實現審批制度改革成果感受的提升;第五,網上審批標準。該標準建立的目的即是對網上行政審批平臺的建設提供指導,實現網上審批標準的統一。在信息系統具體建設當中,在頂層設計方面具有著一定的要求,只有不同部門以及地區都嚴格按照統一規范對行政審批系統進行建立,才能夠在對不同系統之間數據共享以及信息互聯互通目標進行實現的基礎上從根本上實現行政效能的提升。
3.2 評價改進制度
評價改進制度方面,其主要包括的內容有:第一,行政監督。作為行政機關,需要做好內部監督管理制度的積極完善,以此對相關審批業務對嚴格的監督目標進行實現。在實際工作當中,需要根據行政審批標準做好行政審批監察系統的對接,以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做好行政審批運行情況的掌握,并在發現異常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在行政機關內部,也需要做好監督抽查程序的建立,定期抽查已完成的審批項目,通過審批責任制的建立保證持續改進的有效性以及結果的可追溯性;第二,服務測評。作為行政機關,需要以人滿意度為要素做好評價方式的建立,保證具體評價具有合理、客觀的特征且便于具體操作,保證在能對審批人員工作效率、業務能力等素質進行反映的同時反饋好測評結果在結果以及政策方面的非主觀因素。同時,行政機關也需要聯系具體評價方式測評行政審批過程,通過行政相對人在行政人員、制度、環境等感受獲得綜合的評價結果,在此基礎上作為未來服務需求的預測;第三,評價與改進。包括有實施效果以及標準化評價這兩種評價方式,并在評價工作完成之后做好評價報告的出具以及相關改進措施的落實。
4 結束語
在上文中,我們對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模式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來工作開展中,需要積極做好該模式的建立優化,在充分發揮模式作用的基礎上提升我國的行政審批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新.寧波市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行政法學研究.2013(02).
[2]唐明良.標準化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義、問題與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3(05).
[3]李春林,張心源.淺議行政審批服務的標準化建設[J].辦公室業務.2012(17).
[4]邸妍,李娟.國外經驗對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標準化的啟示[J].人事天地.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