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霏 于浩
摘 要: 建設一流電網是目前國家電網公司開展的一項深化研究的工作,從規劃、投資、建設、運維等各個環節入手,按照公司發展運營的整體思路逐步前進,力爭面向世界,做好杭州面向一流城市的電網配套服務。
關鍵詞: 一流城市;配電網建設
1. 建設原則
1.1 規劃引領
按照城市供電模式和建設標準,持續深化網格化規劃建設理念,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目標網架建設,形成容量匹配、方式靈活、供電可靠的網架結構,夯實網架基礎建設。在目標網架基礎上,結合政府區塊開發計劃、重點項目安排和客戶受理需求,編制針對性的過渡方案,指導近期工程實施。
1.2 接線高效
以“結構適宜,靈活可靠”的接線方式為目標,規范主干線網架結構,提高線路聯絡和N-1水平,提高配網靈活互供和轉供能力,加強配網對上級電源的支撐。中壓配網主干網接線方式以雙環網接線為主,輔助配以雙環回型、單環網、T接等接線方式;重要用戶采用專線(大容量用戶)或準專線(中等容量用戶)供電;公變采用雙接入;0.4kV部分室內配電房采用雙配變組合設計,低壓側單母分段,設置母聯。
1.3 差異建設
根據杭州各區域不同城市定位和發展水平,結合電網不同現狀,在建設過程中差異化的確定不同的建設目標、典型接線和物資選型。在高可靠性供電區域,考慮配網智能配網建設需要,充分預留備用容量,實現配電網的靈活高效;成熟區域重點梳理和優化網架結構,實現結構清晰,網架堅強的配電網,解決多聯絡、大分支和大容量等問題;發展熱定區域重點按照目標網架,開展網架布局,利用雙環網、雙環回形型、綜合站、準專線等接線實現用戶的即插即用。
1.4 堅固耐用
按照全壽命理念,落實設備選型“一步到位”,增強設備通用和互換性,提高配網供電能力和質量。A+區域試點差異化物資采購,提高物資質量。環網柜全部采用氣體絕緣或固體絕緣,主干線環網柜的進線柜采用負荷開關柜,出線柜采用斷路器,逐步提升線路設備容量裕度。
2. 設備選型
全面貫徹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以 “先進、環保、優質、智能”為方向引領,以提升設備通用性、互換性及耐用性為目的,要求設備選型“一步到位”,推行標準化、技術成熟、少(免)維護、長壽命、節能環保設備。
2.1 高壓配網設備
目前,杭州城市電網主要以全戶內布置、半戶內布置為主,同時探索發展新型變電站建設模式,主要是地下變及裝配式變電站。遠景主變規模3×50MVA,主要選擇油浸自冷型、三相雙繞組分體降壓結構有載調壓變壓器;每臺主變配置并聯電容器、接地變及消弧線圈;主要采用氣體絕緣組合電器設備(GIS)。線路電纜截面選擇630mm2,輸送容量一般為100MVA。
2.2 中壓配網設備
配電設備新投環網柜全部采用氣體絕緣或固體絕緣,主干線環網柜的進線柜采用負荷開關柜,具備三遙功能,出線柜采用斷路器柜,且具備遠程調定值和兩遙上傳功能。分支線環網柜進出線均采用負荷開關,具備故障信號上傳功能。架空線主干線采用負荷開關,具備三遙功能。配電變壓器全部采用S13、SCB12及以上的高效節能型變壓器,推廣使用有載調容調壓變壓器。中壓主干線路電纜3*400mm2、3*300mm2標準建設逐步改造,有序提升線路設備容量裕度。
2.3 低壓配網設備
0.4kV室內配電房采用雙配變組合設計,低壓側單母分段,設置母聯。
將采取“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的方式,優化配變的供電范圍、縮短低壓供電半徑、均衡配變負荷負載。通過合理布局,選用智能調容變壓器等設備,全面提升地區供電保障能力和季節性經濟運行水平。
3. 站址廊道保護
根據上位規劃成果,完善配電網網格化規劃體系。充分把握杭州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供電保障的需求,有效落實電力設施空間資源,構建主配電網充分銜接的堅強、智能城市電網目標網架。
中壓配網設施布局結合網格化規劃成果,提供配網通道需求,結合市政道路開發同步建設通道;在項目擴初會議、區域控規論證時同步預留開關站、配變等設備位置。
4. 智能化
4.1 配電自動化
杭州從2009年起逐步開展配電自動化規模化建設,截至2016年底,共部署三遙終端3667臺、二遙終端7918臺,其中,標準型二遙終端1403臺,基本型二遙終端6515臺。
目前,杭州市區配電自動化主干線覆蓋率達到100%,覆蓋市區2435個開閉所/環網室(箱),15961臺公用配電變壓器實現數據全采集,分支線路和低壓電網信息還未采集。
4.2 配電信息化
當前杭州公司配電信息化貫穿生產管理全過程,支撐運維檢修全過程精益化管理和電網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主要依托設備(資產)運維精益管理系統(PMS 2.0),在其基礎上研發配電網智能化運維管控平臺,并結合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開展工作。
5. 前瞻性研究儲備
5.1業擴典型供電模式分類研究
對城市大型綜合體、電動汽車充電樁群、互聯網數據中心、新興高端工業制造、工程盾構施工等典型業擴供電模式深入分析探討,總結經驗并按產業結構、業態類型區分用電需求特征,提高各電壓等級間隔資源、配電設備的整體利用效率,進一步發揮存量35千伏間隔作用。
5.2 局部大規模新電源接入研究與管理應對
借鑒法國新能源接入電網及管理理念,研究以透明公開的電網信息發布和輪候制度明確電網承載能力。學習德國高滲透率的新能源接入技術與管理研究經驗,指導區域電網規范應對新能源消納需求。
5.3基于公司級數據系統的線損及規劃計算優化
依托PMS2.0營配調貫通成果及業務融合,進一步開展數據治理和功能優化,完善公司層級的綜合數據平臺建設,盡快實現國網統推的“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建設所需的數據支持,繼而深化系統分析功能的應用。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實現電網規劃以計算分析為基礎的多方案比選代替經驗決策的轉變,形成公司業務鏈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城市配電網規劃設計規范》,GB 50613-2010.
[2] 王君學等. 淺談一流配電網規劃與發展,《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