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467000)邢曉紅
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嚴重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和心衰。研究報道,對肺炎合并心衰患者采取救治時需輔以更為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1]。本研究對中醫護理在肺炎伴心衰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提高肺炎伴心衰患者臨床療效提供護理參考經驗,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4例肺炎伴心衰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82例)和中醫組(82例)。中醫組中男性41例,女性41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為(55.1±4.4)歲,呼吸頻率為(64.2±2.2)次/min,心率為(170.0±3.1)次/min;常規組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為(54.8±4.8)歲,呼吸頻率為(63.9±2.5)次/min,心率為(172.0±3.4)次/min。不同組患者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遵照醫囑予以患者洋地黃類藥物,用藥期間密切關注患者不良反應;合理使用利尿劑,并記錄患者利尿效果、利尿時間、出入量和電解質情況,加強患者病房護理和心理疏導。中醫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中醫藥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呼吸道護理:中醫認為肺主氣,并開竅于鼻,護理人員采用吸入魚腥草藥物促進痰液排除;對于輕度咳嗽者,護理人員協助其保持足高頭低俯臥體位,同時健肺向上,輕叩側背部,加速痰液排出;對于體虛咳嗽無力以及痰液較多者,護理人員需為患者進行吸痰,吸痰時動作輕柔。②中醫藥護理:對于具有反復咳嗽的風熱閉證患者,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其肺俞穴和天突穴涂抹風油精;對于發熱者,護理人員指導其使用板藍根、金銀花和薄荷溫?。粚τ诟邿岬奶禑衢e肺證者,護理人員遵照醫囑予以患者羚羊角粉口服,每次0.5~1.0g,每天3~4次;對于陰虛肺熱證者,護理人員指導其使用球蘭消腫止痛和清熱化痰。③飲食指導:中醫認為食品有四氣五味,對機體氣血陰陽進行調節,所以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需合理飲食,如多食易消化飲食,禁食肥膩、生冷、堅硬和刺激性食物。④出院指導:出院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選取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慢跑、散步和打太極等,但運動期間需動靜結合和形神俱養,注意運動與情志相結合。
1.3 觀察指標 (1)評價并比較不同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①痊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均完全消失,病情恢復;②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均明顯改善,病情明顯恢復;③無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體征和癥狀未見改善或較前加重。(2)記錄并比較不同組患者住院時間和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護理內容包括護理服務技能、溝通交流能力和就醫環境等,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通過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規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1%(78/82),與常規組的82.9%(68/82)相比顯著增加(P<0.05);中醫組患者住院時間[(8.3±2.5)d vs.(13.0±2.0)d]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95.2±3.2)分 vs.(87.3±6.5)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t住院天數=-13.294,P=0.000;t滿意度=9.874,P=0.000)。
對肺炎合并心衰患者采取單一西藥治療和常規護理,臨床療效不理想以及不良反應較多。本研究對肺炎合并心衰患者在常規治療和護理基礎上采取呼吸道護理、中醫藥護理、中醫飲食護理和生活指導等,并與常規護理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中醫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增加(P<0.05);中醫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張雪杰[2]和葛勇[3]等研究報道相類似。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有助于提高肺炎伴心衰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減少住院時間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其值得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