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450000)朱利娜 劉丹娜 吳通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臨床基礎數據由臨床藥師進行整體分析,詳細統計各臨床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占藥品費用比例、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頻次、劑量和抗菌藥物累計DDD值,參考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病區用藥醫囑等資料進行整體分析,為AUD目標的制定提供更加完整的數據資料。
1.2 整改方法 ①對于長期按照醫囑進行口服抗菌藥物的患者,可以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應用長期醫囑和臨時醫囑相結合的方式開具;對我院臨床使用抗菌藥物種類進行匯總分析發現,其品類單一,其中規格為0.25g×12s的頭孢呋辛酯片的臨床使用率較高,主要應用于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其總DDD數超過所用抗菌藥物的50%;通過分析后發現:患者所用的頭孢呋辛酯片(整盒)DDD數值高達6,但是,一些外科手術患者平均住院時間較短,存在與其開具的抗菌藥物不符的現象,會造成AUD指標虛高。所以,有必要改進并規范開具方式,若以長期醫囑的方式每日開具,則會有效降低AUD指標,避免AUD指標虛高。②使用皮試液對敏感性皮膚進行試驗,減少青霉素使用量;統計顯示,某科室注射用青霉素鈉80萬u,使用量非常大,但是人均使用量較少;實際分析發現:大多數青霉素都應用于皮試用藥;因此,臨床藥師提出:在進行皮試時盡量采用青霉素皮試液,可以減少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同時緩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③目前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中抗菌藥物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給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指標的控制增加了難度,特別是消化道患者集中的消化內科;因此,要求消化科病區要合理安排時間,制定有效地治療方案;對于非緊急患者可以出院帶藥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緊急患者以長期醫囑的形式逐日開具[1]。
1.3 加強抗菌藥物處方和醫囑專項點評以及預防用藥情況監測 結合AUD指標管理專項規范要求,對院部常規處方進行客觀點評,同時重點關注院部所有具有抗菌藥物處方權的醫師;組織學習喹諾酮類藥物和其他特殊類型的抗菌藥物臨床用藥的適應證,嚴格規范其使用要求,同時定期對本部特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和干預;查看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資料,根據數據提示,可適當控制外科一類切口、經血管介入診斷等手術病例的抗菌藥物使用頻率和強度。
1.4 提供有效的信息及合理化培訓 通過院內網、藥訊等形式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供合理化建議,并且結合院感科、細菌室對全院細菌藥敏結果,嚴密監測院部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整體分析重點科室檢出多重耐藥菌、藥物過敏等情況并進行匯總;聘請業界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針對院部抗菌藥物的使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規劃和整改建議等,組織院部相關人員學習,并逐步落實,改進工作。
經實施有效干預1年后,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指標得到了顯著控制,2016年下半年AUD值達到抗菌藥物專項整治要求的40DDD以下,各臨床科室也基本達到規定目標值。
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超標給臨床藥學工作帶來極大困難[1],因此,要根據對各類抗菌藥物整體消耗情況、累計DDD數據進行整體的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整改干預,使AUD指標達到抗菌藥物專項整治要求,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臨床藥師應擔負起職業責任,充分掌握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能夠根據患者個體病情和療程等,選擇適宜的藥品類型,合理規劃用藥劑量,為各科室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客觀點評科室醫囑,指導其用藥,避免AUD指標虛高或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事件發生,要對用藥劑量、用法、溶媒選擇等進行合理評估與管理[2],并且提供合理的建議及整改措施,使各臨床科室的AUD值均達到規定的目標值。
綜上所述,通過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臨床基礎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臨床藥師根據分析的結果實施科學、有效地個性化整改干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可以降低醫院AUD值,使AUD值均達到規定的目標值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