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qū)石化醫(yī)院(471012)秦麗麗
創(chuàng)傷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急診科疾病,對此病癥,急診科醫(yī)護人員應快速明確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的臨床急救方案以及臨床急救護理方案,從而有效提高臨床搶救效果[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在手術室的臨床急救護理價值?,F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中挑選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工作的對象,并依據收治時間的先后次序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共有50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為(34.85±3.15)歲。研究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共有50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為(34.91±3.09)歲。兩組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提示有可比性,P>0.05。
1.2 急救護理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手術室急救護理措施,包括給予抗休克治療、給予呼吸機支持治療、給予對癥止血以及心臟起搏等。研究組接受手術室臨床急救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早期及時有效處理。保證患者有通暢呼吸,給予患者吸入氧氣治療;若患者有意識障礙,則應給予及時氣管插管,同時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條用于在緊急情況下給予患者快速大量輸血及輸液作擴容準備;另一條用于輸入各種搶救藥物。同時及時給予患者檢查其傷況及快速判斷傷情。②快速做好確定性治療。若檢查過程中發(fā)現患者存有胸腹腔內出血情況,則應即刻給予診斷性穿刺以及床邊B超、胸腹片檢查,若胸穿結果確診為陽性,則應給予胸腔閉式引流。若臨床急救過程中,發(fā)現患者伴有顱內高壓癥狀,則應給予快速脫水處理、CT檢查,若確診則應給予立即急診開顱。③提前做好手術相關準備。在給予患者對癥處理過程中,及時做好相關術前準備,包括備皮、配血、藥物試驗等;給予患者做好相關手術室準備,通知麻醉科準備進行急診手術等,以最短時間內給予患者實施手術治療。④密切觀察患者反應情況。給予患者急診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其創(chuàng)傷體征,包括意識、面色、呼吸、受傷姿態(tài)、外出血程度等,給予患者做出及時有效評估,并施行搶救方案;結合患者的實況給予持續(xù)性調整護理計劃,從而有效預防患者發(fā)生更嚴重的并發(fā)癥。⑤給予患者有效心理護理。在給患者施行搶救工作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患者家屬的心情及態(tài)度變化,與他們進行有效交流安撫。向患者家屬詳細講解患者病情發(fā)展與治療情況,并及時給予患者家屬有效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及其家屬情緒穩(wěn)定,從而有利于降低治療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的臨床急救效果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急救效果比較 研究組臨床急救總有效率為92%(46/50),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38/50),P<0.05。
2.2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6%(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41/50),P<0.05。
及時給予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施行早期處理與患者的生命有直接關系。因此,有效制定以及熟悉掌握關于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的急救護理程序,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實施正確及合理的急救護理有著重要意義[2]。
結合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的疾病特點,手術能否成功的最關鍵之處是急診科醫(yī)護人員快速有效制定合理的急救方案以及護理措施,給予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及時補充血液及氧氣,及時止血等對癥處理。在實施搶救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緊密合作,不僅需要熟悉手術室急救的具體流程以及相關標準,更需要熟悉手術室護理工作具體方法及技巧,從而使手術治療成功率提高,使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以有效改善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在臨床中,針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病人,給予手術室臨床急救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使急救總有效率明顯提高,減少病人病死率,而且還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降低醫(yī)療糾紛事件發(fā)生率,促進醫(yī)生和患者關系的和諧,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