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465450)王菲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74例產后痔瘡患者,均為陰道分娩,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37例。觀察組年齡24~40歲,平均(30.56±4.79)歲,痔瘡直徑1.4~2.7 cm,平均(1.97±0.29)c m;對照組年齡2 4~4 1歲,平均(31.12±5.01)歲,痔瘡直徑1.4~2.8 cm,平均(2.12±0.29)cm。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馬應龍痔瘡膏(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2021920)治療,涂抹于產婦肛門痔瘡處,1次/d,直至出院。
1.2.2 觀察組 予以紅外線照射聯合硫酸鎂濕熱敷治療。產后第1 d在產房內將加溫至40℃~50℃的硫酸鎂溶液(50%)無菌紗布熱敷于產婦痔瘡處,15 min后更換,30 min/次,回病房后以此法于上下午各熱敷1次。產后第2 d經常規消毒后將浸泡硫酸鎂溶液的紗布敷于痔瘡處,同時采用紅外線燈(280 W)距肛門約30 cm處照射,30 min/次,3次/d,直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以VAS評估產后2 h、24 h、48 h患者疼痛程度。②產后記錄產婦每天母乳喂養次數及奶脹發生情況。產婦對母乳喂養態度積極、每天8次及以上母乳喂養、無奶脹發生為依從性好;產婦每天母乳喂養次數在4~7次,有輕微奶脹發生為依從性良;產婦每天母乳喂養次數為3次及以下為依從性差。母乳喂養依從率=(依從性好+依從性良)/37×100%。
2.1 V A S評分 產后2 h觀察組V A S評分為(1.3 2±0.7 6)分,對照組為(1.35±0.73)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3,P=0.863);產后24 h觀察組VAS評分為(2.83±0.36)分,對照組為(5.42±0.6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242,P=0.000);產后48 h觀察組VAS評分為(2.51±0.59)分,對照組為(5.02±0.7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485,P=0.000)。
2.2 母乳喂養依從性 觀察組21例依從性好,14例依從性良,2例依從性差,母乳喂養依從率為94.59%(35/37);對照組16例依從性好,12例依從性良,9例依從性差,母乳喂養依從率為75.68%(28/37);兩組母乳喂養依從率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32,P=0.022)。
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子宮持續脹大,腹壓升高,壓迫下腔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受阻,肛門靜脈擴張,瘀血加重,形成痔瘡。產后痔瘡是產后肛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及時治療可避免因痔瘡疼痛引發的失眠、焦慮、排尿困難、母乳喂養依從性低等不良影響。硫酸鎂濕熱敷具有物理療法及化學療法雙重效果。50%硫酸鎂是高滲溶液,可利用濃度差吸收組織水分,縮小痔瘡。同時鎂離子能結合腎血管平滑肌受體,抑制機體交感神經遞質釋放,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緩解疼痛。但單純采用硫酸鎂濕熱敷療程較長,借助其他方案輔助治療可縮短療程,快速緩解疼痛癥狀。研究顯示紅外線照射輔助硫酸鎂濕熱敷效果顯著[1]。紅外線是一種波長介于可見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對局部組織照射后可產生大量熱量,能加速硫酸鎂吸收組織水分,同時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此外,紅外線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提高壞死組織再生能力,并降低組織中五羥色胺含量,緩解疼痛。與硫酸鎂聯合使用能共同促進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循環,消除腫脹,緩解疼痛[2]。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24h、48h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母乳喂養依從性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采用紅外線照射聯合硫酸鎂濕熱敷治療產后痔瘡患者能降低VAS評分,提高母乳喂養依從性。
綜上所述,采用紅外線照射聯合硫酸鎂濕熱敷治療產后痔瘡患者能有效緩解痔瘡疼痛,提高母乳喂養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