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才仁
(青海省稱多縣農機推廣站,青海 稱多 815100)
近年來,我國西南地區圍繞特色都市型現代農業這一主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相關的農業法律法規,把建設重點放在當地的一些特色產業上,政府也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提高當地的機械化水平,以節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還積極探索新的栽培和養殖方式,把農機和農藝有效的結合起來,積極推動當地農業發展。
在原始農業時期,人類在采集食物,捕獲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谷物,并開始種植,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又逐漸發明了輔助的生產工具,石斧,石刀,石鐮等。而在古代農業發展階段,農業的生產技術是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煉鐵技術的發展使各種鐵制工具開始普及,鐵制工具在農業上也得到應用,農業耕作不再是純人工勞作,擺脫了原始耕作的方式。近代農業的生產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外,在歐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很多科技成果被運用到了農業領域。近代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也離不開生產工具的進步,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人們開始使用各種各樣的農業機械來提高生產效率,工業的發展也為各種新型農具的發明奠定了物質基礎。
(1)農機支持農藝型。農藝在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后,已經相對成熟,現在的農藝已經可以支持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此時就需要不斷改進農機農具的性能,以適應農藝對機械化作業的要求。
(2)農機帶動農藝型。農藝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但很多農藝在操作上比較復雜,或者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這樣就會造成效率低下,此時就要改進農藝技術,來使之更適應機械化發展。
(3)農機協調農藝型。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農藝技術也在隨之不斷產生,當有新技術產生時,農機也應該不斷創新,使農機和農藝同步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1)落實政策扶持,為農機農藝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農業機械的購置上,以國家財政資金扶持為主,農民自主投入為輔,加大資金的投入。幫助農民購置先進,實用,節能,環保的優質農具,解決好農民的器械需求問題。使農業機械被動使用向農民主動使用轉變,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同時提高農業效率。結合我國西南高原地區的自然因素,當地可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運用好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推動當地的農業機械化,優先發展當地的主要作物,特色產業,增加所需的農業機械,提高當地的機械化水平。
(2)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業發展質量。農業機械的數量增長要與結構優化并存,更好地分配農機使用結構,使農業發展更高效。根據我國高原地區的農業發展現狀和當地山區多,土地規模小的特點,在確保農業機械數量的前提下,推廣適應家庭發展的小型農業機械,加大對適應當地土地使用狀況及特點的農機的研發力度。在農藝不斷改進的背景下,推動農機與當地農業的有機結合。
(3)因地制宜,促進農機農藝的改進。我國大部分高原地區人少地多,但可用耕地面積狹小,機械化水平也不高,但很多地方自然條件很好,像新疆地區光照充足,很適宜水果的發展,目前新疆地區也在大力發展這一產業,但當地的經濟落后,機械化水平過低,因此農業部應該加大對適宜當地發展農具的研發力度,提高當地的機械化水平。另一方面,新疆地區目前的農業種植技術也不夠先進,應該大力借鑒其他地區的先進技術,結合當地的發展狀況,在本地水果種植業中適當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我國高原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但因各種原因很多地區的農業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因此要大力研發新技術,推動農機和農藝的有效結合,提高農業發展效率和發展水平,促進高原特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