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青,馬 濤,蔣小凡
(黃山學院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隨著“全國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政策的調整,很多地方高校大力開展學科專業轉型發展建設,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模式正是滿足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探索“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本位”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地方應用型高校需要建立實踐性專業占據多數的專業群體,將人才培養目標直接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行業需求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價值導向,是學校發展的驅動力。在專業基礎建設中,順應國家未來建設發展導向,綜合考慮各類學科發展現狀,以工科和農科這類應用型較強的專業為先行軍,逐步構建各類專業的校企合作體系。
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應堅持“校企全程共建共擔”的原則,從體現能力主線出發,按照“能力主線、任務載體、實踐主導、模塊教學”的思路,構建可實施性專業教學標準,從而建立以能力為導向校企人才培養模式。
在深入的調研、充分論證和認真實踐的基礎上,對專業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就業等各方面進行準確定位。以園林專業為例,該專業是一個典型應用實踐性的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缺少應用實踐平臺,單純以理論教學為主,必將導致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相互脫節,這就需要借助企業優勢資源,立足市場人才需求,明確專業定位。
根據當前我國城市、鄉鎮環境建設中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園林植物養護管理等職業崗位對人才專業技術能力的需要,將園林專業分為3個模塊:
(1)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園林植物栽培、養護的專業核心能力,并拓展園林植物銷售和花藝設計制作能力。
(2)園林設計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園林規劃、設計的專業核心能力,并拓展園林工程施工、植物養護能力。
(3)園林工程與管理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園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專業核心能力,并拓展工程造價、植物栽培養護能力。在實施該模塊過程中,分期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第一學期為初步學習階段,采取課堂理論傳授與課程認知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接受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初步教育;第二至第四學期為基本技能培養階段,采取綜合實習實訓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開展的教學模式,在校內實訓基地接受統一的教學、專業實訓和創新創業訓練,讓學生掌握專業基本技能;第五、六學期為專業項目開展階段,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校外實訓基地接受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實訓;第七、八學期為頂崗實習階段,將學生根據專業方向分配到不同類型園林企業,在真實企業環境中進行綜合職業能力訓練。
通過調研國內園林專業培養方案,總結大多園林專業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為達到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構建了與本專業培養目標相契合的、循序漸進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教學體系,4年培養期間,本專業利用小學期形成1次“認知性見習”、4次“生產性實訓”以及最后一年“頂崗實習”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實現從單項技能、專業綜合技能、崗位技能的能力遞進式培養。注重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建設4門優質核心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充分體現現代科技成果。按照區域經濟特點對就業崗位實際要求,組織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體現產學研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核心課程
以校企教育基地建設為契機,多管齊下,建設“雙師型”結構的優秀實踐指導教師隊伍。聘請企業的優秀管理者和技術人員作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及兼職教師,建設一支較為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并承擔園林專業課。通過專任教師下企業、兼職教師教學培訓,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使園林專業專任教師“雙師”素質達到90%以上。
依托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增強就業能力的同時,開啟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校企合作,選派雙方具有科研能力的優秀人員作為培養學生的導師,導師帶隊融入校方和企業中的重大項目的研發工作,重點解決企業發展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從而利用企業平臺促進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在選擇研發項目上優先考慮市場前景好、校方具有較強團隊和技術優勢的方面,開展諸如園林產品研發、植物應用等項目進行技術攻關,進一步聯合申報國家、省、市級的高層次的研發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并將成果反哺于教學中。
以企業需求為依據,根據企業發展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育質量觀。評估學生的專業能力效果,重點考查學生是否具備了企業所需的基本素養,包括理論知識體系是否健全、實踐動手能力是否具備和綜合素養是否達標,從而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完善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效果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契合度。同時,還要做好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工作,提高人才評價的社會參與度,更加明確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方向和質量要求,根據社會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方法等。
實行校企兩級管理體制,由高校相關職能部門(教務處、財務處、總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負責人、園林專業負責人及企業專家組成,統籌協調解決實踐教學基地的總體規劃、建設、布局、實訓設備的購置及科學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
制定量化績效考核辦法和細則,實行目標管理,在規范程序,明確建設項目監測指標的前提下,實現責、權、利統一,對項目建設的進程、資金的投入和使用等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