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任重 柳玉鵬 丁雨晴
“特朗普上臺后對俄羅斯采取最強硬措施。”與英國、法國、德國共同發聲明譴責俄羅斯應對“二戰以來首次在歐洲發生的神經毒劑襲擊”負責后,美國政府在當地時間15日又針對俄羅斯5家實體和19名個人實施制裁,理由是干涉2016年美國大選,以及對美國一系列關鍵基礎設施發起網絡攻擊。向來不愿批評普京的特朗普加入指責俄羅斯的隊伍中,不少外媒高呼“西方陣營統一戰線”。俄羅斯對西方的“群毆”毫不示弱,稱美國制裁凸顯其“軟弱無能”,批英國的指控“不符合健康思維”。最近一系列摩擦似乎表明西方對俄又加大了打壓力度,問題是,能有多少實際效果?
特朗普對俄“越來越生氣”
“政府正在對抗和反制俄羅斯的惡意網絡活動。”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15日就制裁發表聲明稱,俄羅斯正在進行“窮兇極惡”的攻擊。
據英國路透社16日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警告說,俄羅斯大約從2016年3月開始以美國能源、核能、航空、水務、商業等關鍵基礎設施為目標實施網絡攻擊。負責國家安全的一名美國高官表示,俄方對維持美國工廠運行的系統以及電網進行網絡偵察。路透社稱,這是美國第一次指責俄羅斯網攻電網。
列入美國財政部15日制裁名單的5個實體中,包括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和軍方情報機構格魯烏。此外,位于圣彼得堡的“互聯網研究機構”也在“黑名單”上,它被西方媒體稱為專門散布假消息的“噴子工廠”。
被制裁個人中最受媒體關注的是有“普京主廚”之稱的寡頭葉甫根尼。英國《金融時報》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他的公司與克里姆林宮訂立了餐飲招待合同。據報道,葉甫根尼是“互聯網研究機構”的主要資助者,他在2016年也曾被美國制裁,當時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制裁措施的一部分。葉甫根尼15日對俄媒表示,他并不會擔心什么,“與美國已沒有任何生意往來……現在,我也不會再去麥當勞了”。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將凍結制裁對象在該國的資產,并禁止本國公民與他們有任何生意往來。葉甫根尼以及被制裁的其他12名“互聯網研究機構”成員上月被調查“通俄門”的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指控“干預美國大選”。
美國媒體紛紛用“特朗普政府對俄最強措施”來形容白宮的新一輪制裁。《華爾街日報》16日稱,美國對俄羅斯的舉動越來越擔心,包括企圖操縱大選、干預烏克蘭和敘利亞局勢、最近發生的前俄羅斯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在英中毒案件,“懲罰行動或許能減緩這些憂慮”。當被問及雙面間諜中毒案時,特朗普15日對記者表示:“這肯定看起來就像俄羅斯躲在幕后。這種事絕不應該發生。”
特朗普對俄政策迎來轉折點?一名美國政府官員對路透社稱,總統對俄羅斯的行動“越來越生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稱,此前一直不愿批評俄羅斯的特朗普“逃脫不了華盛頓的反俄狂熱”。特朗普政府由此陷入了一種“怪異雙重性”:一方面,白宮高官對俄強硬,并支持情報部門評估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另一方面,特朗普一直認為,“通俄門”調查是“政治迫害”。
俄反制措施“不會等太久”
“華盛頓不斷出臺新的限制措施,但無論它怎么努力,制裁都不會起作用。”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15日說:“禁止與我們經濟合作、威脅阻止匯款、在邊境頻繁地武力示威、拒絕發放簽證等動作都沒有發揮作用,這些只能用荒誕來形容。”里亞布科夫表示,阻止處于“狂熱”之中的美國人極其困難,“他們每一次制裁都在進一步削弱美國的聲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軟弱無能”。有分析稱,俄對美的反制裁措施將在3月18日俄大選后推出。
另一邊,俄羅斯與英國就斯克里帕爾案仍在不斷交鋒。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15日稱,俄涉嫌參與此事是“殘忍而令人發指的行為”,俄應該“走開并閉嘴”。對此,俄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威廉姆森的聲明是“如市井潑婦般的言論”。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16日稱,英方認為很有可能是普京決定對斯克里帕爾使用神經毒劑。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回應說,該言論“令人震驚,不可原諒”。
俄羅斯駐英大使雅科夫列夫16日表示,被驅逐的23名俄外交官下周離開英國。他認為,由于脫歐問題“處境艱難”的英國,想用這樣“針對俄羅斯的挑釁行為”分散人們的注意力。
被問及是否會針對英國采取回應措施時,俄外長拉夫羅夫16日說“當然”。佩斯科夫稱,回擊措施“隨時”出臺,“不會(讓大家)等待很久”。他表示,在國際事件中,還沒有遇到過這種行為方式,“對我們的嚴厲指控只用‘可能‘最有可能這樣的措辭。這不僅與國際法相矛盾,而且不符合健康思維”。德國電視一臺16日稱,目前針對俄主導斯克里帕爾中毒案的指控“只有理論,沒有證據”。
俄羅斯周五發聲明宣布,將對斯克里帕爾女兒中毒案以及俄羅斯流亡商人格盧什科夫本月在倫敦寓所離奇死亡事件進行調查,并且已經準備好與英國關鍵部門合作。法新社稱,這份聲明并未提及與女兒一樣仍未脫離生命危險的斯克里帕爾。
冷戰后“最嚴重對峙”
俄羅斯《觀點報》16日稱,這一輪對抗已經被提升至一個新的、更嚴重的層級。西方將普京視為最強大和最具經驗的地緣政治人物,他們想在大選來臨之前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英國報紙《i》甚至將此輪對抗稱為“冷戰以后俄羅斯與西方大國之間最嚴重的對峙”。在許多外媒報道中,再次提及“新冷戰”一詞。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6日表示,北約盟友近年來對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應對“變化的安全形勢”,但“孤立俄羅斯并不是一個選項”,“我們不想要新冷戰”。
就新一輪對抗能對俄羅斯和普京產生多大影響,西方媒體并不看好。《華爾街日報》說,美國的新制裁實際作用不大,主要是“象征性”的,因為制裁名單上很多實體和個人已被列入“黑名單”,新增的人對俄經濟政治“無足輕重”。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學者圖爾表示,“根本沒有觸及普京的權力結構”。CNN稱,特朗普對俄的質疑依然是最溫和的。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副國務卿布林肯說,“特朗普是被拖著進行鞭撻”。
“普京不在乎西方的憤怒。”美國彭博社16日說,因烏克蘭問題已遭多國制裁的普京不太可能被嚇住,這一切只會有助于使正尋求連任的他看起來像一名為祖國挺身而出的“硬漢”。德國《明鏡》周刊16日稱,西方的怒氣更像是送給普京的“禮物”。彭博社稱,除非西方盟國打到莫斯科真正的痛處,例如限制俄羅斯資金流入倫敦房地產市場、對俄主要銀行施加嚴厲制裁等。不過,歐洲目前幾乎沒有表現出對俄追加經濟懲罰措施的任何興趣,加大制裁或遭到意大利、匈牙利等歐盟成員國的抵制。
目前普京正積極為大選做準備。俄知名電視記者孔德拉紹夫的紀錄片《普京》第二部分15日在網上播出。當天,普京呼吁俄民眾,在18日的大選中基于“良知、對真理與公平的理解、對祖國的愛”投下選票。▲
環球時報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