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39000)徐禮林
1.1 一般資料 本案患者48例,均為我院于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患者,其中男32例,女16例,平均(45.2±2.3)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2例,跌打傷12例,墜落傷4例;經腦部CT掃描,硬膜外血腫10例,硬膜下血腫1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7例,腦挫裂傷12例,顱骨骨折8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時均存在意識障礙,無原發性腦梗塞病史。依格拉斯哥(GCS)昏迷評分法進行評價,9~11分17例,6~8分19例,3~5分12例。所有患者均行開顱顱內血腫清除、大骨瓣減壓術聯合氣管切開術,術后經腦部CT檢查顯示腦實質內現扇形、楔形或大片低密度區,且基本與顱內血管供應區部分保持一致,存在清晰邊界,與腦梗塞相關診斷標準相符[1]。
1.2 方法 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針對出現腦梗塞癥狀或經腦部CT證實為腦梗死患者,應及時給予患者常規治療措施,包括:止血、防脫水、抗感染、營養腦細胞、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等,同時為患者補充有效血空量,中心靜脈壓維持在5.0cmH2O下,24h持續高壓微泵灌注35ml生理鹽水聯合20mg多巴胺5支和10mg阿拉明5支,每小時2~3ml;嚴格控制患者血壓,保證其血壓升高程度處10~15mmHg范圍內;聯合使用30mg法舒地爾2支、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采取靜脈注滴方式給予,持續1周以上;另給予患者微循環改善類藥物,如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給予高壓氧療。
本案患者48例,經上述治療后,依GCS昏迷評分法進行評價:40例恢復良好,經腦部CT掃描顯示腦梗塞病灶均消失,治療有效率為83.33%;2例輕殘,1例中殘,2例重殘;另有3例于術后出現呼吸間斷、氧飽和過低現象,利用呼吸機行輔助呼吸治療3d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為6.25%。
顱腦損傷的原因非常復雜,如腦挫傷引起腦血管損傷、顱內高壓引起腦血管出現機械性損傷、直接手術損傷、顱內占位性病變引起腦血管或腦動脈變形等[2]。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是指顱腦損傷患者在行手術治療后因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而導致腦組織缺血損害,最終引起神經功能障礙[3]。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若未及時作出正確診斷并給予有效治療,將導致病情迅速惡化,致患者生存質量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患者死亡,特別是出現大面積腦梗塞患者,其病情將會更加嚴重,極易導致患者殘疾[4]。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非常重要。
對于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的診斷,當前主要利用CT或MRI掃描檢查,而在治療方面,多數學者認為應重視選擇適當的手術時機[5],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在給予脫水劑、血管活性類藥物及神經營養支持和適當高壓氧療下通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案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腦灌注壓和腦血流量改善治療,以加快患者側支循環,促進腦梗塞區域的血流供應快速恢復,從而改善患者梗塞病灶的缺氧狀態,以及時搶救未壞死腦細胞,促進患者腦組織功能恢復。經上述治療,48例患者依GCS昏迷評分法進行評價:40例恢復良好,經腦部CT掃描顯示腦梗塞病灶均消失,2例輕殘,1例中殘,2例重殘,另有3例于術后出現呼吸間斷、氧飽和過低現象,利用呼吸機行輔助呼吸治療3d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治療有效率為83.33%,死亡率僅為6.25%。
綜上所述,針對顱腦損傷術后并發腦梗塞患者,及早進行正確診斷并給予有效治療可降低患者致死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