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治利,王鋼
(1.四川省峨眉山市環境監測站,四川 峨眉山 614200;2.樂山師范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畜禽養殖業也轉向專業化、規模化。但相應的畜禽廢棄物污染治理設施與發展不相配套,導致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結合典型處理工程現場情況,針對性地提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措施。
1.1 養豬業非干清糞處理工藝 調研發現,四川大部分養豬場使用非干清糞處理方式,包括水沖糞和水泡糞。但研究表明,水沖糞產生的水污染物是干清糞的8~20倍,反而加大后期治理難度。通過水沖糞或水泡糞后,干糞渣部分通過欄柵、脫水等物理處理后可以堆肥發酵,大部分均能得到有效利用。廢液部分則進入沼氣池處理,但很多養殖場的沼氣設施存在如下問題:不重視日常運行管理;水力停留時間設計偏短,導致發酵不充分;四川冬季溫度低缺乏保溫措施,導致產氣不足;相關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每年全國各地均有清理沼氣池致人死亡的報道。
1.2 養雞業集中堆糞發酵處理工藝 本工藝使得大部分地方的雞糞得到有效處理,但卻存在雞糞集中處理成本高,雞糞有機肥推廣難等難題:生產場地的廢氣得不到集中處理,成為新的空氣污染源;生產成本逐年升高,如發酵過程中使用的大量鋸末或菌糠等逐年漲價,拉升成本;大量的雞糞有機肥廠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政府補貼,而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大部分未變成商品。
1.3 發酵墊料養殖工藝 發酵墊料養殖可以廣泛應用于養殖業,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使用本技術,但存在以下問題:墊料中金屬、重金屬、病原菌等可能超標;養殖廢水未得到充分處理,導致發酵墊料濕度增加,發酵墊料中微生物失活;墊料和翻耙工序等邊際成本高;四川地區空氣濕度大,導致墊料濕度大,溫度高,容易孳生病原微生物,從而誘發疫病。
1.4 其他工藝 在養鴨生產過程中,絕大部分養殖戶未將飲水滴漏統一分離和處理,導致糞便含水量增加,加大處理難度。草食動物如牛、羊、兔,大部分干糞未進行堆肥,尿液未進行發酵處理。
2.1 養豬場廢棄物處理設備升級改造 在養豬場設計或者改造的過程中,如果使用水沖糞清潔生產與沼氣處理結合工藝,必須有足夠配套的土地,沼氣池需要設計足夠的容量,使糞便充分發酵。沼液通過曝氣處理后需要設計足夠容量的儲蓄池備用。后端可以設計一個小型生物濾池,灌溉使用后剩余部分可以通過生物濾池處理、排放。
2.2 大力推廣雞糞有機肥 規模化生產雞糞有機肥的工藝基本成熟,下一步應加大有機肥推廣使用力度,加強以雞糞為主的功能肥、復合肥等方面的研究與生產。小型養雞戶可以考慮使用原位處理技術,在養雞場周圍修建簡易堆肥場地,將雞糞與鋸末、秸稈末等混合堆肥發酵,然后還田,但一定要進行3~5次翻堆發酵、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2.3 改進發酵墊料養殖工藝 發酵墊料養殖可以結合傳統地面養殖方式,養豬可以一半使用水泥地面,一半使用墊料。養殖過程中多使用作物秸稈,充分發酵后的墊料可以用作食用菌種植基料,增加利用價值。在發酵墊料養殖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飲水滴漏問題,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飲水區,將廢水通過管道排出養殖區。另外,可以改進圈舍設計、使用無人翻耙機,方便機械化操作等降低成本。
2.4 推廣養殖污染生物處理技術,提高廢棄物附加值 結合多年實踐經驗,筆者認為種養結合、廢棄物生物轉化是畜禽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很值得推廣的一種處理工藝。
草食動物糞便通過堆肥發酵后,可以適量添加爛水果、蔬菜葉等養殖蚯蚓,蚯蚓成熟后,可以作為高檔動物蛋白飼料。也可以將堆肥后的有機肥堆放在果樹下,自然繁育蚯蚓,1~2個月后放養林下雞,雞可啄食堆肥中的蚯蚓等昆蟲,提高雞品質,達到種養立體結合。
將豬糞、雞糞等含氮較高的糞便與一定量的作物秸稈混合發酵,并將其作為黑水虻、蠅蛆等的飼料來源,生產高檔蛋白飼料,剩下的殘渣可以制成有機肥或作為食用菌種植基料。該處理工藝有以下特點:適用的糞便來源廣,但雞糞添加量不宜過大,且必須發酵充分;通過生物處理后,基質內水分大量揮發,將基質簡單堆肥即可達到有機肥組分要求,通過配方優化可以達到高檔有機肥標準;該工藝處理效率高,所需場地小,平均周期為5~7 d,可以常年生產,若進行昆蟲養殖,需要結合大棚保溫等設施,提高生產效率。
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與相關法制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突出,包括養殖布局與農用地資源不匹配、技術單一等。未來的養殖業必須與種植業互動,做到就地就近,種養循環,資源化利用,將相關實用技術進行標準化、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