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李愛君,于 雨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BIM是以工程項目的信息數據為基礎,通過數字化仿真手段將建筑模型三維展示,實現數字化的工程管理功能。在傳統水利水電行業中,項目各階段交付的圖紙信息仍以傳統的CAD二維圖紙為主,而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模型多以復雜的異形體為主,傳統的二維圖紙很難滿足工程施工要求,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行業引入BIM技術就顯得尤為必要。
BIM技術在水利水電行業應用主要以三維建模為主,傳統的二維設計正在逐漸向三維設計轉變,它有效縮短了設計周期,同時也為工程施工帶來了很多便利。然而目前BIM技術在水利水電行業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設計、施工、運維等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BIM技術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本文以開源的BIM數據服務器平臺為主要技術支撐,論述了BIM技術在模型數據解析的機制,以可視化的方式將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檔案圖紙同工程BIM模型相結合,構建基于BIM技術的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平臺。
BIMserver是由荷蘭的非營利機構TNO發起,由TNO及Oracle等眾多機構和公司聯合開發的完全開源免費的BIM服務器平臺。BIMserver完全符合IFC及相關標準,包括IFC荷蘭擴展標準,以及使用IFD構建的IFC數據。此外,輸出格式包括ifcXML、CityGML(包括官方 GeoBIM/IFC擴展)、Collada(Sketchup)、KMZ(Google Earth)以及 O3D/WebGL。這意味著BIMserver符合BIM應用涉及的大多數成熟的開放標準。
BIMserver采用的是“模型驅動架構”。在讀取IFC模式文件后對IFC對象的類和屬性進行解析,將該結構存儲在EMF(e-core)模型中。該EMF模型是BIMserver軟件的核心,用它來創建Java對象及SOAP接口。因為IFC的網絡結構,BIMserver采用了一種“鍵值存儲”數據庫,即Oracle BerkeleyDB,該數據庫處理數據交換非常迅速,滿足BIM數據的傳輸。EMF模型和Berkeley數據庫之間采用標準接口,因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數據庫進行存儲。在EMF模型之上是多種網絡接口,包括SOAP接口,網絡用戶界面,以及一個類似REST的接口。
BIMserver的核心是IFC數據的解析,IFC數據由BIMserver解釋并作為對象存儲在底層數據庫中,在底層數據庫之上,BIMserver還提供了開放式的插件式拓展模式,用戶可以利用BIMview、BIM-sufer等插件,提供模型的展示和信息顯示功能。
IFC標準是由國際協同工作聯盟IAI(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為建筑行業發布的建筑產品數據表達標準,符合IFC標準格式的模型是目前公認的BIM模型。IFC標準作為建筑工程數據交換的標準,打破了各軟件數據不兼容的難題,其公開開放的特點解決了異質系統的交換和數據共享的問題。
BIMserver以IFC作為平臺的基礎格式,支持IFC2x3和IFC4兩種ifc數據標準。BIMserver以IFC數據作為底層數據庫的基礎,將IFC數據解析為對象存儲,使其在作為一個文件服務器的同時,還提供模型查詢、合并、過濾等功能,面向上層提供框架式插件的數據接口以及API等。
在水利水電行業,主流的BIM軟件平臺主要有Autodesk、Bentley、Catia平臺等,BIM模型格式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些常見的平臺都提供IFC數據格式的輸出接口。所以BIMserver平臺以IFC數據格式為基礎,可有效的解決不同平臺數據格式不兼容的問題。
BIMview是BIMserver框架式插件庫中眾多插件之一,主要功能是提供BIM模型可視化展示以及模型上傳、導出功能,是BIMserver在實際應用中主要的UI插件。
BIMview是由BIMserver團隊開發的BIM模型瀏覽插件之一。利用HTML技術,結合javascript和Java語言編寫的,以jetty作為web容器的開源B/S架構的web應用。BIMview以目前較為流行的開源框架bootstrap作為前端界面框架,提倡簡約式的風格設計,BIMview同BIMserver的格式轉化、模型解析等功能結合,為其提供可視化界面。
BIMview作為BIMserver的主要前端插件,其簡單的邏輯結構和完全開放的接口方便用戶對其進行二次開發。
本文以作者開發的BIM管理平臺為基礎,以大興水利樞紐為例,展示了BIMserver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場景。
大興水利樞紐工程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境內,水庫坐落于大梁河中游,為III等中型工程,由首部樞紐和輸水工程組成。工程首部樞紐由攔河壩、左岸輸水取水建筑物、右岸發電引水建筑物、下游底流消能設施和岸邊地面電站廠房等建筑物組成,攔河壩為常態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98m,由溢流壩段和擋水壩段組成,其中溢流壩段長40.0m,位于河床中部,分兩個壩段,設3個泄流表孔,每孔凈寬為10.0m。左岸擋水壩段長28m、右岸擋水壩段長30m。壩頂高程517.0m,最大壩高52.0m,壩頂寬9m。
工程輸水線路包括主輸水線路、3條農村人畜飲水支線、4條灌溉支線,水平投影總長33472.23m。其中:主輸水線路水平投影總長23954.520m,設置三座泵站;農村人畜飲水支線水平投影總長479.28m;灌溉支線水平投影總長9038.43m。
平臺以BIMserver為基礎,在BIMview界面UI的基礎上搭建BIM管理平臺,平臺在BIMview原有模型展示基礎上完善了模型信息模塊內容,除了原有模型幾何信息和物理信息外,還額外添加了構件圖紙展示以及二維碼掃描識圖功能。同時系統利用圖紙和構件掛接功能,將工程項目相關的檔案資料集成到BIM模型上,實現了檔案管理功能。
2.2.1 格式轉化
大興水利樞紐模型項目選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CONNECT軟件作為三維協同設計工具,如圖1所示。在設計建模過程中按照相關編碼體系同步錄入構件屬性信息,按照設計階段建立適當精度的BIM模型后,將dgn文件轉換為ifc格式。

圖1 大興水利樞紐模型
實際操作中,考慮到BIMserver在導入較大體量的IFC文件后,會出現模型不顯示的BUG,因此本文將大興水利樞紐模型拆解后分批次導入,分為:大壩模型、開挖面模型、電站模型三個模塊,在BIM管理平臺中建立三個子項目,依次將文件導入BIM管理平臺。
2.2.2 界面設計
BIM管理平臺的界面秉承BIMview的設計風格,采用bootstrap作為前端框架,如圖2所示,平臺頂部為菜單欄,中部由左右兩個模塊組成,左側為屬性信息展示欄,右側為模型展示欄。

圖2 大興水利樞紐模型
2.2.3 信息掛接
以BIMserver解析IFC文件后所得的對象為依據,建立BIM模型構件唯一索引:globeID。將設計過程中構件的二維圖紙與構件唯一索引globeID建立關聯索引,點擊模型構件后,通過關聯索引找到與globeID對應的圖紙,并生成二維碼,實現模型的信息掛接,如圖3所示。

圖3 構件信息掛接
2.2.4 檔案管理
工程項目資料的收集、整編、歸檔一直是困擾工程建設單位的一個難題,隨著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逐漸成熟,對工程設計建設資料的數字化移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平臺基于BIMserver所提供的BIM信息索引技術以及上文提到的信息掛接技術,建立工程立體檔案管理功能,將設計圖紙與BIM模型關聯,BIM模型成為項目工程數據和業務數據的三維載體,利用BIM的可視化能力,所有報表數據圖紙隨時即得,即3D、4D可視化,更符合需求也更能提升協同效率。此外,還實現了二維碼識別圖紙的功能,方便現場人員利用終端設備查找檔案。
本文以BIMserver平臺為工具,論述了BIM技術在水利水電行業中的應用。文中從BIMserver底層的數據結構、前端展示兩方面介紹了BIMserver的主要技術路線。同時利用其開放性和可拓展性,在原有的BIMserver基礎上建立集檔案管理、信息查看、模型展示等功能的綜合BIM管理系統。最后以大興水利工程樞紐為例,驗證了BIMserver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價值。
[1]馬智亮,毛娜.基于BIMserver.org開發網絡BIM工具軟件[A].中國圖學學會建筑信息模型(BIM)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全國BIM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5:121-126.
[2]湯圣君,朱慶,趙君嶠.BIM與GIS數據集成:IFC與CityGML建筑幾何語義信息互操作技術[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4,6(04):11-17.
[3]汪海英.BIM工具選擇系統框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
[4]董驍.BIM技術在空間結構中的應用與開發[D].上海交通大學,2015.
[5]馬智亮,張東東,馬健坤.基于BIM的IPD協同工作模型與信息利用框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2(09):1325-1332.
[6]馬智亮,毛娜.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自動生成施工質量檢查點的算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4(05):725-729.
[7]Beetz J,Lahm B V,Laat d R,et al.BIMserver.org-an Open Source IFCmodel server[J].2010.
[8]Yu N,Jiang Y,Luo L,etal.1 Integrating BIMserver and OpenStudio for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J].2013:516-523.
[9]馬紅娟.可視化仿真研究與BIM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應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00118-00118.
[10]苗倩.BIM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可視化仿真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2(10):139-142.
[11]高英.“BIM+”跨界應用開拓智慧水利[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09):44-49.
[12]李向東,霍莉莉,劉艷娟.三維技術與BIM在水利設計行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探索[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10).
[13]劉輝.基于水利標準數據格式的BIM數據管理和水利BIM生態探索[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11).
[14]孫斌.BIM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03):13-14.
[15]宋明佳.水利水電行業三位協同設計中三維可視化的應用與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12):57-59.
[16]毛擁政,補舒棋,付登輝,等.BIM技術在引漢濟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樞紐勘察設計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