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友華
紅樹莓品種托拉米,由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選(引)育。審定(登記)編號:遼備果[2006]130號。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于2002年從中國農科院引進,該品種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于1980年用奴卡(Nootka)和金普森(GlenProsen)雜交選育而成的。果實長圓錐形,亮紅色,成熟時果實與花托分離呈帽狀空心果。平均單果重4.5克,最大單果重6.8克,含糖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實美觀,鮮食品質好,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抗寒力強。遼寧省大部分地區(qū)均可栽植。
1苗木選擇
由于新栽樹莓的新芽從根際部萌發(fā),上部莖干基本不發(fā)芽,就是發(fā)芽也易干枯,所以根系比莖干重要得多,好苗的標準為:植株鮮活,莖干中等粗度(品種不同而不同,過粗和過細的不是好苗),根系發(fā)達,長度超過20厘米,側根數超過10條。
2選地整地
選擇好園地后,首先要進行園地勘察,依據園地的地形、地勢,進行果園區(qū)劃,設計道路、作業(yè)小區(qū)和灌水、排水系統,園地周圍造防風林。在栽植前一年整地,全面深耕改土,將地全面深耕一遍,深度25~30厘米,之后平整土地,徹底清除樹根、雜草根和裸露的石頭等物。高標準整地是樹莓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的保證。
3栽植
春季4月中下旬或秋季10月上中旬栽植,春季不要超過苗木萌芽期,秋季一定要在大多樹木落葉后。最好選擇早晚或陰、小雨天,避免大風、干熱天氣,連續(xù)多日陰雨天也不利于苗木成活。南北向定植,行距1.6~1.8米,株距60厘米;畝栽植620~700株。
4水肥管理
4.1水分管理
根據土壤墑情,在旱季每7天澆1次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澇,否則,輕者樹莓葉子發(fā)黃,重者死亡。
4.2肥料管理
栽植第一年:約定植后30天,確定苗木成活后,施復合肥1次,每穴20克,均勻撒在根附近,澆水或覆土。生產年份:夏果型紅樹莓在5~6月初(開花前)、6月末至7月中下旬(果實采收期)各施肥1次。秋果型紅樹莓于5月初、開花期前和果實采收期各施肥1次。第一次施肥(基肥)每畝農家肥2000公斤、有機肥50公斤、復合肥50公斤,混合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菌肥,用小犁在樹莓行旁,離株叢20厘米處開深15厘米的小溝,施入肥料。后兩次復合肥數量為每畝25公斤,其他肥料數量不變。可根據樹莓生長情況噴施葉面肥。
4.2.1基肥可分春秋兩次進行。春季施肥,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樹莓上架后萌芽前進行,每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結合松土將肥料翻入土內。秋季施肥,在樹莓結果母枝疏除后,落葉上凍前進行,為第二年高產打下基礎。
4.2.2追肥根據樹莓各物候期需肥特點補施速效性肥料,滿足樹莓各生育期中對養(yǎng)分的需要,促進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并為來年豐產奠定基礎。追肥以化肥為主,如尿素、硝酸銨、復合肥、硫酸鉀等。追肥一般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開花至幼果形成時,目的是促進基生枝生長和果實膨大,可在株叢基部20厘米處開溝,邊施邊覆土,如土壤干旱施入后應灌水;第二階段是在果實采收后期,目的是促進基生枝生長充實。
4.2.3根外追肥追肥除土壤追肥外還可進行根外追肥,方法是將肥料直接噴到枝葉上。根外追肥可補充土壤追肥的不足,平衡生長發(fā)育對營養(yǎng)需要。肥料用量小,見效快,噴施2個小時后即可被吸收利用,及時滿足樹體需要。一些易被土壤固定的元素,如磷、鉀、鐵、鋅、硼等,尤其適合葉面噴施方法。
5中耕除草
雜草與樹莓爭奪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使土壤干燥,消耗養(yǎng)分,同時繁茂的雜草特別是禾本科植物,由于根系交錯使土壤變得十分板結,嚴重影響樹莓的生長發(fā)育。因此,除草是樹莓園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是保證樹莓生長的重要手段。除草可以結合中耕松土一起進行。苗與苗問,以人工鋤草為主。行與行之間,為提高效率,可采用小型機械,深度掌握在10厘米左右,既松土又鋤草。雜草萌發(fā)和旺長期、開花結籽期,是一年中除草的關鍵時期。
6病蟲害防治
6.1
病害
6.1.1莖腐病保持土壤疏松、通透,加強水分管理,排濕、排澇。在埋土防寒前、早春萌芽前、開花后期和幼果初期噴施藥劑,可使用萬霉靈65%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6.1.2白粉病選用不帶病原菌的植株種植,及時剪除病枝、病芽、病葉,清理園內的腐枝爛葉,以減少侵染來源;加強栽培管理,栽培密度不要過大;注意通風透光;增施磷鉀肥,氮肥要適量;在休眠期噴2~4波美度石硫合劑,在生長季節(jié)噴25%粉銹寧1000~1500倍液2~3次預防。
6.1.3灰霉病在開花初期和果實形成期用50%萬霉敵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噴霧、50%代森銨500-1000倍液。
6.1.4葉斑病及時去除病枝,春季和秋季噴施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福雙美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6.2蟲害
6.2.1紅蜘蛛可噴4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液。要勤除雜草,消毀殘株落葉,以便消滅越冬蟲口。
6.2.2蚜蟲結合修剪,將蚜蟲棲居或蟲卵潛伏過的殘花、病枯枝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防治蚜蟲主要抓3個關鍵用藥時期,即卵孵化后、成蟲遷移及收獲時,可交替使用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和2.5%撲虱蚜乳油2000倍液防治。
6.2.3金龜子人工捕殺金龜子成蟲,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發(fā)生期可設置黑光燈誘殺;絕大多數金龜子具假死性,可用人工振落捕殺。
6.2.4綠盲蝽在花前或若蟲發(fā)生期用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康福多20%可溶性粉劑2500~3000倍液,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高效氟綠腈菊酯2.5%乳油1500~2000倍液,觸擊潰20%乳油2000~2500倍液。
6.2.5桑白介及時剪除被害嚴重的枝條及枯枝雜草等,集中燒毀。抓準在初孵若蟲分散爬行期實行藥劑防治,使用50%殺螟松可濕性粉劑、40%速撲殺乳劑700倍液等有效藥劑。
6.2.6果蠅可采用紅糖毒餌誘殺成蟲。
7樹體管理
7.1綁縛技術
夏果型紅樹莓:撤除防寒土后,1~2個枝條為一組,用細繩綁在鐵線上,外留25~30厘米,枝條在架線上分布均勻。要用細繩在枝條上繞一圈再在鐵線上繞一圈,然后打結。秋果型紅樹莓: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細繩綁在植株中上部,沿壟向把結果枝攏住,防止倒伏。
7.2整形修剪
分冬剪和夏剪。從果樹落葉至春季芽萌動前的剪樹均稱為冬剪,夏剪是從萌芽開始到秋末為止。目前也有四季修剪法。修剪方法主要有短截、環(huán)剝、環(huán)割、疏枝、扭梢、叫縮、圈枝、摘心、拉枝開角(包括撐、吊、墜、別)、扭枝、抹芽、刻芽等。短截分輕重,重者能促發(fā)強枝,中者發(fā)枝較適中,輕者短枝發(fā)得多。不同枝類剪法不同。剪去一半叫中截,截多留短為重截,剪去梢前少部叫輕剪。
7.3增產技術
第二年春季,土壤化凍2~3厘米時,用鋤頭對苗的地下莖部2~3厘米處鋤斷。這樣可使新苗從根部發(fā)出,長勢強壯,產量高。冬季溫暖,土地不封凍地區(qū),可在苗木發(fā)芽前一個月進行地下莖剪除。
7.4搭架
行內隔10米左右立柱,于1.5米高度拉鐵線,待苗到此高度時,綁到鐵線上即可。
7.5防寒技術
夏果型樹莓,埋土前最好灌一次透水,在地表接近0℃,但土地尚未結凍前,以穴為單位,把樹莓用繩攏在一起,沿行向順直使枝條慢慢壓倒觸地,枝條根部堆好枕頭土,枝條應緊貼地面,簡單壓住就好,然后利用機械再次覆土,厚度以不露枝條為宜。在4月中旬,10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5℃時,即可撤除防寒土。撤除防寒土,將枝條扶起,撤凈枝條基部的浮土,否則根系上移,產生凍害。朝陽地區(qū)10月中旬進行。把破損枝、病殘枝修剪掉,并將超長枝剪留至1.8米左右,按同一方向將枝條壓倒,在基部堆好墊土,防止基部折斷,然后在其上及左右兩側蓋一層25~30厘米厚的土,堆土埋嚴,避免透風。
8果實采收
樹莓不同品種果實的成熟時間不一致,采收時要分批進行。通常第一次采收后7~8天大量成熟,以后每隔1~2天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采收一次。采摘時要將成熟的果實全部采凈,延遲采收會導致果實過熟而腐爛。過熟的果實會吸引螞蟻、膩蟲等為害,霉變腐爛的果實也會成為污源繼續(xù)傳播病菌,侵害未成熟的果實,所以病果爛果應及時從植株上摘除,運出果園集中銷毀。采收后的果實應放在陰涼處,避免強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