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語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 400015)
小學英語教師擔負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重任。教師精心備課、用心上課固然重要,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學生還需要在課后進行相應的練習,才能鞏固所學,進而發展語言技能。因此,作業設計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研究的大背景下,科學合理的作業對發展學生的語言和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作業設計的現狀不容樂觀,作業形式通常為單純地聽磁帶、朗讀、抄單詞和句子等。這些機械的、缺少創造性的作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課外作業形式,讓作業真正地輔助教學。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展空間,并引導他們去主動探究,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認知世界,從而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例如,外研社新標準英語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一課的內容是關于一年四季的景物和活動,以及相關的形容詞。教師結合文本內容,繪制出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并要求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創編詩歌。

圖1 思維導圖
學生完成如下:
Spring, spring, spring
Warm spring
Fly a kite
Have a picnic
Wow, my cool jacket
Colourful spring
Oh, I love spring.
這樣的作業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相關詞匯和句型,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具有實踐性的英語作業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1]。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業余時間觀看中央十套的《希望英語》、中國教育臺的《空中外語學?!返裙澞?,并與懂英語的家庭成員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讓作業成為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此外,在學習了功能性房間、家具電器詞匯,如living room,bedroom, kitchen,bathroom,bookcase,lamp,dresser后,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在家中為這些地方和物品做英語標簽的作業,這樣就在家中營造了一種英語氛圍,學生每天在家中也能有意無意地進行英語的輸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一門功課的首要條件。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盡可能地使作業類型多樣化,以生動和有趣的作業形式取代重復和呆板的作業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例如,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積極接受新鮮事物,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設計作業。網絡作業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作業形式,如“一起作業”網,學生可以在注冊登錄后完成聽音跟讀、朗讀錄音、單詞游戲等作業。在網絡世界中學習和運用知識,充分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此外,背誦課文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作業,教師可以對文本內容進行簡單處理,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活動,學生會在小組排練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背誦的作業;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全班進行表演,在所有學生表演完后,讓學生自己評選最佳演員、最佳編劇等獎項,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在提倡減負提質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必須把好作業的質量關和數量關。過難的作業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給學生挫敗感;而過多的作業不僅不能讓學生真正把握知識要點,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要精心選擇和設計符合學情的作業,使作業少而精,力求做到既能鞏固知識又能拓寬學生視野。
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對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實現學科知識的轉化。在此背景下,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帶來的是作業設計的個性化,教師應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按照差異性原則,分層設計作業,以彌補統一作業的不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根據學生語言技能的差異設計作業
例如,有的學生在英語朗讀方面還需加強,教師就給他們設計一些朗讀作業,如朗讀課文、表演故事等。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設計一些課外拓展作業,如閱讀課外英語讀物、觀看英語動畫片等。再如,同樣是字母學習方面的問題,有的學生是字母順序有問題,有的學生是字母讀寫有問題,有的學生是書寫占格有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而異地設計課后作業。
2.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作業
除了語言技能方面的差異之外,每個學生還有性格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差異。例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為他們設計一些開放的作業,讓他們多說、多交流;對于一些性格外向且不重視英語讀寫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設計一些讀寫方面的作業。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還指出,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新課程作業評價功能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自身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以促進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特征來布置不同形式和內容的作業,在作業評價上也應考慮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首先,應注重學生互評和自評。可以是組內評價,也可以是組間評價,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自己的評價是最好的反省和學習過程,而且相互之間的評價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思維的碰撞能夠擦出智慧的火花。其次,應重視家長評價。有效的家長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總之,小學英語作業的改良和創新刻不容緩。新課改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性作業能運用現代教學論、課程論及其他先進教育技術和手段全方位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作業的形式也應由單一僵化的機械重復訓練式走向主體探究創造的自我建構式。教師應積極探索,不斷完善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