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鵬 陳麗華 徐朝陽 石 磊
(1江蘇省宜興市高塍鎮農業服務中心 214214;2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農業服務中心 225741;3江蘇省宜興市屺亭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214213;4江蘇省宜興市植保植檢站 214206)
稻縱卷葉螟是江蘇省宜興地區水稻生產上的主要害蟲,具有遠距離遷飛性,近年來對多種藥劑已產生抗性,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亟需尋找出防效較好的替代藥劑對其進行防控。目前,甲氧蟲酰肼和茚蟲威均是防治稻縱卷葉螟的主流藥劑,且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防效。其中,甲氧蟲酰肼是二芳酰肼類昆蟲生長調節劑、蛻皮激素類殺蟲劑,能干擾昆蟲的正常生長發育、抑制昆蟲攝食;茚蟲威是一種噁二嗪類新型高效殺蟲劑,以鈉通道為主要靶標,主要是阻斷害蟲神經細胞中的鈉通道,導致靶標害蟲行動不協調、麻痹、最終死亡。同時,農藥復配技術是合理使用農藥、提高病蟲草害防治效果、延緩抗藥性產生、發揮農藥經濟效益和保證農作物豐收的重要手段,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研制開發了新型復配殺蟲劑25%甲氧·茚蟲威懸浮劑,為驗證該復配藥劑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治效果,2017年進行了該藥劑田間藥效試驗,以確定其最佳使用劑量,并為其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作物為水稻,品種為“武運粳31”。防治對象為稻縱卷葉螟。試驗設在宜興市高塍鎮徐家橋村(市植保站病蟲監測哨點)實施,試驗田塊土質為黃泥土,pH 6.3,有機質含量中等,地力中等偏上,前茬作物為小麥,于2017年5月28日收割。水稻種植方式為小苗機插秧,于5月29日落谷育秧,6月19日機插,田間水稻生長一致,肥水管理正常。供試藥劑為25%甲氧·茚蟲威懸浮劑(SC,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40%甲氧·茚蟲威懸浮劑(SC,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5個處理:(1)25%甲氧·茚蟲威SC 300g/hm2;(2)25% 甲氧·茚蟲威 SC 450g/hm2;(3)25%甲氧·茚蟲威SC 600g/hm2;(4)40%·甲氧·茚蟲威SC 225g/hm2;(5)空白對照(CK)。每處理重復4次,小區面積66.7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筑埂隔開,肥水管理一致。
試驗于本地五(3)代稻縱卷葉螟1~2齡幼蟲高峰期、水稻分蘗盛期(8月15日)用藥,用藥次數為1次,用衛士牌WS-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均勻噴霧,按照試驗設計用藥量對水600kg/hm2。試驗前及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任何殺蟲劑。
藥前調查蟲口基數;藥后3 d、7 d剝查活蟲數,折算百穴蟲量,計算殺蟲防效;藥后14 d調查卷葉數,統計卷葉率,與對照區卷葉率比較,計算相對保葉防效。
藥效計算公式:蟲口減退率(%)=[1-(藥后蟲量/藥前蟲量)]×100;殺蟲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卷葉率(%) =(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藥后卷葉率 -處理區藥后卷葉率)/對照區藥后卷葉率]×100。
由表1可知,25%甲氧·茚蟲威SC低、中、高3個劑量處理,藥后3 d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防效分別為72.46%、83.32%、93.93%,藥后7 d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防效分別為71.53%、85.15%、95.63%,藥后14 d的保葉效果分別為82.53%、85.38%、91.69%,對照藥劑40%甲氧·茚蟲威SC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藥后3 d、7 d的殺蟲防效分別為70.60%、63.05%,藥后14 d的保葉防效為72.41%。經Duncan’s新復極差法分析,除藥后14 d試驗藥劑25%甲氧·茚蟲威SC低、中劑量處理間保葉防效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調查時間、不同藥劑處理間防效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據試驗期間目測觀察,未發現各藥劑對水稻有藥害現象,表明各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水稻生長安全。

表1 25%茚蟲威·甲氧蟲酰肼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試驗結果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25%甲氧·茚蟲威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具有優異的殺蟲效果和保葉效果,防效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持效期較長,且對水稻生長安全。該藥劑適宜在大面積生產上推廣應用,建議于幼蟲孵化盛期至1齡高峰期用藥,一般發生年份推薦使用劑量為450g/hm2(有效成分用量112.5g/hm2),大發生年份推薦使用劑量為600g/hm2(有效成分用量150g/hm2),均對水600~750g/hm2均勻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