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李健*梅國芳賈立明于亭亭邱陽
(1佳木斯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黑龍江佳木斯154004;2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哈爾濱150056;3齊齊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0;第一作者:liyongliang198402@163.com;*通訊作者:ylli1984@163.com)
印染廢水是紡織品在印染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水,具有排放量較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成分復雜的特點。印染廢水中含有大量大分子染料、印染助劑、印染漿料、紡織纖維、各種鹽類、重金屬等物質,是屬于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當前,印染廢水處理方法主要采用絮凝-氣浮法去除殘留纖維和大分子染料,使懸浮物質含量、色度降低;然后利用生化、吸附、電化學、膜過濾等方法進一步脫色和去除有機物,必要時再進行深度處理,使廢水達到直排標準或者回用于生產。有許多科研工作者利用固體廢棄物處理印染廢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賈艷萍等[1]利用鹽酸改性粉煤灰預處理與厭氧-曝氣生物濾池(AF-BAF)聯合工藝處理模擬印染廢水,COD、NH3-N、NO3-N和NO2-N去除率分別為72%、58%、78%和52%,脫色率為90%,達到了國家工業廢水排放標準。吳南江等[2]以粉煤灰、脫水污泥、粘土及石膏為原料研制粉煤灰陶粒,并與市售陶瓷陶粒對模擬印染廢水進行處理,也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洪建捷[3]等用硫酸、雙氧水活化稻殼,對甲基藍水溶液的吸附率可以提高至84.1%。而生物質灰渣處理廢水主要集中在處理生活廢水方面,而且作為填料使用[4-6],單獨處理印染廢水的實例未見相關報導。
我國是水稻種植和加工大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加工后固體廢棄物稻殼。目前,稻殼的主要處理方式為燃燒和堆存。堆存占用大量的土地,燃燒主要是作為鍋爐動力的原材料,燃燒后會產生一定量的固體廢棄物稻殼灰,除部分施用于農田外,大部分處于堆存狀態,利用率較低。由于燃燒效率不同,稻殼灰性質也有較大差別。燃燒充分,碳等活性物質含量較低;燃燒不充分,碳含量相對較高,對污染物有較好的吸附性。由于工業生產具有特殊性,為保證熱量的供應速度稻殼灰會被大量添加,有些燃燒不是很充分,不同燃燒程度的稻殼灰混在一起成為普遍共性。本試驗利用稻殼生物質灰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考察了稻殼灰使用量、pH、吸附振蕩時間等參數對處理效果的影響,發現稻殼灰在實驗條件下對印染廢水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
MS1003S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XS-IZ色度測試儀:上海海恒機電儀表有限公司:PHotoLabs6便攜式COD測定儀:德國WTW;SevenEasy S20 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HY-2康氏振蕩器:江蘇常州普天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COD測試試劑來自儀器配套試劑;鹽酸:分析純,氫氧化鈉:分析純。
本實驗所用稻殼灰來源于某酒精企業,該廠使用稻殼替代原煤作為生產動力原料,燃燒后產生大量稻殼灰。本實驗所用稻殼灰呈深黑色,同時伴有少量燃燒充分的灰白色粉末灰;密度較小,經測定密度在118.77 kg/m3左右,粒徑在1~6 mm之間的顆粒占比為98%以上。廢水源于某毛毯生產企業廢水混合后的出口,色度、COD、SS含量高。經檢測,該廢水水溫在15℃~18℃之間、pH在6.65~6.92之間、COD均值為1 517 mg/L、SS均值為726 mg/L、色度均值為845。

表1 不同稻殼灰投加量對印染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表2 pH對印染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1.2.1 相關參數測定方法
本實驗COD采用快速消解-比色法,利用便攜式COD測定儀進行測定;SS采用《水質懸浮物的測定重量法》(GB11901-1989)方法進行測定;色度采用XS-IZ色度測試儀進行測定;pH采用《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GB6920-1986)方法使用SevenEasy S20pH計進行測定。
1.2.2 實驗方法
測試廢水在不同的稻殼灰投加量、不同pH、不同振蕩吸附時間條件下,印染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在最佳測試條件下,稻殼灰對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
在1 000 mL錐形瓶中注入印染廢水0.5 L,依次投加稻殼灰5 g、10 g、15 g、20 g、25 g、30 g、40 g、50 g、100 g、200 g,在康氏振蕩器上振蕩10 min,靜置沉淀后取上清液進行測定[7],各相關參數測定及計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設定的處理條件下,COD的濃度在投加量為80 g/L時已經達到預處理排放標準要求,在投加量為100~400 g/L時,COD濃度和去除效率變化不明顯;SS的去除效率隨稻殼灰投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色度去除效率也隨稻殼灰的投加量呈上升趨勢,但投加量在200 g/L和400 g/L時,濃度已不發生變化。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及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固體廢棄物后續處理問題等因素,選擇80 g/L稻殼灰投加量,此時所測得3種污染物可達標排放(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COD≤200 mg/L、SS≤100 mg/L、色度≤80),且相關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也較少,滿足預處理標準的要求。
利用鹽酸、氫氧化鈉調節稻殼灰投加后溶液的pH為6.0、6.5、7.0、7.5、8.0、8.5、9.0,稻殼灰添加量80 g/L,同樣振蕩10 min,測定污染物的去除效率[8-9],各參數測定及去除效率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pH在7.5~9.0之間時COD去除效率在80.0%以上,最大去除效率為pH在8.5時的90.1%;pH在7.0~9.0之間時,SS去除效率在80.0%以上,最大去除效率為pH在7.5時的89.3%;pH在6.0~9.0之間時色度去除效率均在80.0%以上,最大為99.5%,這可能與稻殼灰未完全燃燒,存在大量的碳類物質(包括活性炭)有關。同時可以看到,在pH為9.0時,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均出現了下降,這可能與企業使用染料的類別和性質有關,在強堿性環境下,稻殼灰吸附的物質被解析出來。參考土壤中pH的測定方法,測定80 g/L的稻殼灰混合物pH為7.8,在7.5~8.0時相關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在80.0%以上,同時不增加試劑的投入,從而減小相關污染。因此,在后續試驗中不對pH進行調節。
選擇稻殼灰投入量為80 g/L時進行振蕩時間選擇測試,測試時間為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靜置后取上清液進行測試,計算相關污染物去除效率[10-12],振蕩時間與去除效率計算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COD去除效率在吸附振蕩時間為20min時達到最大值;30~60 min時,去除效率有所下降,這可能與SS處理效率下降有一定的關系;SS去除效率在15~20 min時達到最大值,30 min之后出現下降;色度去除效率隨吸附振蕩時間的延長而升高,但30 min后,去除效率已不發生改變。因此,選擇吸附振蕩時間為20 min進行后續試驗。

表3 吸附振蕩時間對印染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

表4 稻殼灰對印染廢水的去除效率
根據選擇的稻殼灰投加量、pH、吸附振蕩時間進行樣品中COD、SS、色度去除率測試:稻殼灰投加量為80 g/L、不調節pH、吸附振蕩時間為20 min,靜置后取上清液進行相關參數測試。重復進行上述實驗3次,測試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在最佳測試條件下,稻殼灰對廢水有較好的處理效果,COD、SS、色度的去除效率分別達到90.2%、89.4%和99.3%。
實驗結果表明,稻殼灰對印染廢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較好的去除效率。當稻殼灰投加量為80 g/L、不改變投加稻殼灰后溶液pH值、吸附振蕩時間為20 min時,稻殼灰對印染廢水中COD的去除效率為90.2%、SS去除效率為89.4%、色度去除效率為99.3%;廢水中COD濃度均值為149 mg/L、SS濃度均值為77 mg/L、色度為6,處理后的廢水滿足《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與排放標準》(GB4287-2012)中新建企業預處理標準(COD≤200 mg/L、SS≤100 mg/L、色度≤80)要求。
稻殼灰對印染廢水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率,與稻殼在不同燃燒條件下生成稻殼灰的性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本實驗所用稻殼灰燃燒不充分,呈現黑色,表明碳含量(包括活性炭)較高,具有良好的活性,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燃燒充分的稻殼灰呈現出灰白色,稻殼燃燒充分,碳含量已經大幅度降低,其吸附作用會減小甚至消失。
在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后,部分城區企業將禁止使用燃煤鍋爐。如企業將原有鍋爐改造為使用稻殼等生物質燃料鍋爐,將稻殼灰用于處理印染廢水,既可以減小更新鍋爐的投入,也可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另一方面,如企業采取直排的方式排放處理后的廢水,可采用稻殼灰對廢水進行預處理,然后引入生化池進行生化處理,或采用微濾的方式進行深度處理,使污染物濃度進一步降低。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稻殼灰處理印染廢水,處理后的稻殼灰及其過濾、吸附物質,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屬于危險廢物,應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處理。
[1]賈艷萍,宗慶,姜修平,等.改性粉煤灰與厭氧-曝氣生物濾池聯合處理印染廢水[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4,34(6):34-37.
[2]吳南江,周笑綠,楊波,等.粉煤灰陶粒的制備及處理模擬印染廢水的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40(8):73-76.
[3]洪建捷,謝榮輝.用于印染廢水脫色的稻殼吸附劑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8,33(11):150-154.
[4]劉彬彬,高明,王侃,等.不同生物質灰渣填充密度下處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15,29(6):296-300.
[5]田冬,高明,王侃.不同粒徑生物質灰渣填料凈化生活污水的試驗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15,29(4):218-222.
[6]王侃.生物質灰渣對生活污水處理效果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7]黃曉丹,薛美香.活性炭粉煤灰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7(2):128-131.
[8]范曉丹,李皓璇,姬海燕,等.生物活性炭法深度處理印染廢水及其生物毒性的表征[J].環境工程學報,2015,9(1):188-194.
[9]陳瑞華,王艷華,高嬋娟.粉煤灰負載殼聚糖處理印染廢水的最佳實驗條件[J].當代化工,2013,42(6):730-731.
[10]王開花,李福全,陳薩日娜,等.藻類吸附劑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環境工程,2016,34(1):1-6.
[11]周笑綠,吳南江,王道京,等.粉煤灰處理印染廢水試驗研究[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3,29(5):482-484.
[12]張慶芳,孔秀琴,辛佳,等.生物質吸附劑-改性玉米芯對印染廢水脫色性能研究[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8,25(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