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余廷輝,趙光陽,黃耀瓊
(四川省甘孜州蜂業管理站,四川 康定 626000)
目前甘孜州中蜂養殖戶達4100余戶,中蜂飼養量達3.5萬群,生產優質中蜂蜜其中中蜂160余噸,產值3200萬元,養蜂戶僅蜂蜜一項收人平達5000余元,養蜂業得到了極大發展,養蜂成為了全州農牧民脫貧增收奔康的好項目。
1.1 自然條件優越 蜜粉源植物及中蜂資源豐富,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州內氣候屬青藏高原氣候,隨高差呈明顯的垂直分布,氣溫低、冬季長、降水少,光照充足,氣候多樣。地形起伏大,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高,森林灌叢面積3 050萬余畝(1畝≈677平方米,下同),有天然草場面積1.4億畝,耕地面積134萬余畝,播種面積140萬余畝,農作物品種近百余種,種植油菜11萬余畝,林果8萬余畝。不同的海拔有不同植物開花,花期不同,而且分布集相對中。蜜粉源植物從2月底到11月中旬均可利用,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推進,良好的環境氣候條件和豐富的蜜粉源資源,為中蜂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1.2 飼養中蜂歷史悠久 當地農牧戶有傳統養蜂的習慣,飼養中蜂歷史悠久,除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沒有野生蜜蜂外,各溝域都有大量野生蜜蜂群。
2.1 資源調查 近年來結合全州實際,與四川省蜂業管理站蜜蜂研究所合作,對全州的中蜂進行了調查研究,初步查明全州的中蜂可分為四個類群(正在實驗室進行DNA詳細分析,有待今年底出正式結果)。對州內養蜂品種(中蜂、西蜂)、養蜂戶蜂群(桶)數量、蜂蜜產量、蜂蜜價格、養蜂收入、飼養方式、病蟲害防治,以及蜜源植物種類、花期時間等進行了調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有序啟動了四個類種群的規劃保護和養蜂新技術推廣工作。
2.2 推廣養蜂新技術 開展指導養蜂戶推廣應用活框標準箱養蜂新技術,在全州10縣1局扶持推廣活框標準箱及蜂具,發展養殖中蜂戶及大戶580余戶,投放活框標準箱15000余套及蜂具580余套,并通過適度規模戶帶動普通養蜂戶、扶持養蜂專業合作社等辦法,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蜂業發展,有效探索和開辟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新途徑。
2.3 打造圣潔甘孜特色蜂業品牌 立足州內外市場和消費需求,以保質量、保供給為前提,開發特色蜂蜜產品,全力打造“貢嘎中蜂”和高原有機蜜品牌,用品牌找市場,促增值。瀘定縣紅雪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申請了中蜂蜜的注冊商標、得榮縣成功申請了得榮蜂蜜的地理標志。
3.1 強化蜂業管理站職能 近年來,甘孜州農業畜牧局把握時機,乘勢而上,明確蜂業管理專業機構,成立了甘孜州蜂業管理站,專管蜂業發展,強化蜂業管理職能,加強了全州中蜂資源的保護發展和蜂業規劃、新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將州液氮站的職能轉變為蜂業管理和技術指導,并積極爭取將甘孜州液氮站更名為甘孜州蜂業管理站,考聘技術人員,為蜂農提供技術服務,負責協調本地區的蜂群與蜜粉源分布,監管中蜂保護區內西蜂的進入和外來中蜂蜂種引進,以及中蜂疫病防控和蜂蜜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
3.2 增加投入 甘孜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視全州中蜂產業發展,將政策、資金向養蜂業傾斜,2012~2017年從全州草原生態補償經費中提供扶持養蜂資金574萬元,主要用于蜂箱及蜂具的采購、資源調查、技術培訓、養蜂大戶的培育等。
3.3 加大技術培訓,提高養蜂技術水平 近年來為提高蜂農技術水平,先后在全州采取集中或聯戶與入戶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訓1200余人次。培訓內容是中蜂養殖技術(傳統方式與新法方式)、新型搖蜜技術、中蜂病的預防技術等,重點解決了蜂農的防疫意識,全面推廣了中蜂活框飼養技術,提高了中蜂產量,系統掌握了中蜂繁育、強群飼養管理技術。
3.4 開展中蜂適度規模、規范場試驗示范 從2017年開始在全州創建10個綜合效益顯著的中蜂示范養殖場。依法對規模養蜂場(戶)實行養殖備案管理,建立養殖檔案和養蜂日志,實施蜂蜜產品質量可追溯管理。加強對養蜂容器的衛生管理,養蜂器具要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以確保蜂蜜產品的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