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澤
(山西省太岳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太岳林局造林任務主要涉及國家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省級“雙百”精品工程、灌木林改造、水源地治理、退耕還林、特殊林木培育、交通沿線荒山綠化造林等項目。造林地涉及晉中市、呂梁市、長治市、臨汾市的18個縣市。2012年至2017年共完成造林任務1.56×104hm2.其中,國有林地范圍內造林5 619.4 hm2,占任務量的36.1%;合作造林9 947.27 hm2,占任務量的63.9%.幼林管護是目前造林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是提高造林保存率與森林覆蓋率的關鍵。近年來,太岳林局在調查分析幼林地管護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太岳林局幼林管護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幾年,沁源縣的馬泉林場、龍門口林場、王陶林場、龍泉林場、郭道苗圃、原將臺林場先后出現了當年造林成活率高,但由于牛羊放牧,導致第2年保存率不合格甚至造林失敗的現象。其原因是造林地選擇不合理,沒有和地方政府溝通好,對林業用地和牧業用地缺乏科學區劃。
從2012年至2017年造林投資來看,2014年之前造林投資約4 500元/hm2,只包含整地、苗木、栽植和幼撫投資,沒有單獨的管護費用。2015年以后造林投資達到7 500元/hm2~9 000元/hm2,除包含整地、苗木、栽植和幼撫投資外,林場可根據管護的難易程度每年提取75元/hm2~225元/hm2用于幼林管護。通過近幾年造林保存率來看,2015年以后幼林地管護效果明顯好于2015年以前。但是,隨著造林標準和社會勞務工資的逐年提高,造林投資只能滿足造林前期所需費用。資金短缺影響到苗木規格和質量,及幼撫、管護措施的落實,尤其是闊葉樹的抹芽定桿措施。從近幾年的檢查驗收結果看,保存下來的主要是油松,闊葉樹保存效果不好。
近年來,隨著造林任務量加大,國有林區內的宜林荒山造林地減少。國有林場為拓展造林空間,積極開展了與地方合作的造林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合作造林地權屬不歸林場,如果林場作為管護主體,一旦與老百姓的利益發生沖突,就會導致新造林地管護責任難以落實,合作協議得不到有效執行;合作造林地大多在林場管轄區外,存在管護距離遠、難度大、成本高、發現問題不及時等問題。
地方政府對幼林管護缺乏獎勵機制,也未積極將未成林造林地納入公益林補償范圍,農民得不到收益,管護積極性不高。此外,幼林管護缺乏科技支撐,對自然災害、牛羊鼠兔等危害沒有較好的防控措施。
近幾年林局從造林投資、未成林造林地管護項目中抽出專門資金用于幼林管護,并與管護人員簽訂了責任狀,明確了其職責,但幼林被牛羊踐踏、啃食的現象仍有發生。而幼林被破壞后,責任人也未受到責任追究。
部分林場造林樹種選擇不合理,沒有做到適地適樹。大多數林場在造林樹種選擇上只考慮能否成活,達不到能成林、結構優。如,王陶林場2013年營造的白蠟,由于沒有做到適地適樹,導致造林后保存率逐年下降。
積極和地方政府溝通,科學區劃造林區和放牧區,并將合作造林區納入地方管護范圍。林局2015年與介休市政府合作“萬關線”造林項目,合理劃分造林區和放牧區范圍,把合作造林區域劃歸當地政府管護,既有效解決了林牧矛盾,又明確了管護責任。
造林工程期3年內,根據管護難易程度,每年從作業設計中劃出75元/hm2~150元/hm2用于幼林管護。3年后,利用150元/hm2的未成林管護費做好幼林后期管護工作。
1)購買式管護。委托合作村委管護或聘請當地村委中有影響力、敢擔當、負責任的人進行管護,并與之簽訂管護合同,支付相應的管護費用。山西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17年度精品造林項目,聘用安澤縣良馬村村委委派的村民對新造林地進行常年管護,并與之簽訂了管護協議。
2)抵押式管護。馬泉林場、馬西林場與管護人員簽訂管護協議時,管護人員須抵押一定的保證金,年底根據管護效果發放管護費用,管護效果不好的,扣除押金。通過抵押資金的措施,可以增強管護人員的責任心。
3)建站式管護。對一些規模較大的造林地實行設站管護、集中巡護。近幾年,伏牛山林場通過合作造林,在武鄉形成了面積較大、比較集中的合作造林地塊,為確保造林成效,專門設立了1個管護站,每天安排2人~3人負責新造林地管護。事實證明規模化造林既能降低成本,又便于管護,利于成林。
4)“套餐”式管護。部分單位實行從找地到幼林管護全部由施工隊負責的管護模式,林場實行過程監督,直至造林地驗收合格。興唐寺林場2016年精品造林項目,由造林承包方負責找地、造林及管護,林場負責實地督查、驗收。在新造林未成林前,工程項目出現的一切問題均由造林承包方承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提升了管護水平。
加強幼林管護是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關鍵。為確保造林成效,林場制訂了嚴格的管護責任制,明確了管護主體的責任。林場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場長為直接責任人。將新造林地管護納入管護員日常管護范疇,同專職管護員簽訂新造林地管護協議,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人,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立體有效的管護機制。同時,加大公安隊伍對毀林案件的查處力度。
在新造林地溝口等地樹立禁牧標志牌,在管護重點區域采用圍欄封禁,通過宣傳引導群眾樹立保護意識。對新造林地周邊的放牧人員宣傳新造林地禁牧政策,簽訂禁牧協議;或將放牧人員聘請為新造林地專職管護員,約束其放牧行為,增強利益相關人的管護積極性。龍泉林場2017年度灌木林改造項目聘請當地村委主任和當地放牧人為管護員,向周邊放牧人員宣傳新造林地禁牧政策并簽訂禁牧協議。管護員應以身作則,如發現有其他放牧人員進入新造林地時要及時制止并上報林場。
加大鼠兔危害治理力度,積極探索鼠兔危害的防治辦法。
1)采用化學防治。為防治新造幼林在春冬季受到牛羊鼠兔啃食,可在新造林地邊緣噴灑防啃劑。
2)針葉樹采用大苗造林,闊葉樹采用套管防護。2017年購進80余萬根闊葉樹套管,對鼠兔危害嚴重的闊葉樹進行防護,結果發現,有套管防護的闊葉樹未受到鼠兔危害。
3)采取生態調控措施。在新造林地采取紅外網狀捕捉、鐵絲套圈捕捉等措施,降低野兔密度。
4)嚴把“病蟲”關。林局森防分局應對易發生病蟲害的樹種進行定期監測,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發布病蟲預報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便及時進行有效防治。
2017年底太岳林局組織技術人員對2012年至2017年主要造林項目新造林地幼林保存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2012年至2014年新造林平均保存率為72.42%,2015年至2017年新造林平均保存率為86.67%.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分析,2015年以后通過采取針對性的管護措施,新造林地保存率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止。2015年至2017年新造林平均保存率比2012年至2014年提高了14.25%,太岳林局幼林地管護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