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師范大學 經管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2.四川大學 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云南是中國茶葉原產地的中心。自古以來,云南省就是茶馬古道經過的重要區域,茶馬古道見證了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年以來因茶而聯結的血肉情感。當前,我國正著力調整新一輪的開放經濟格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建設是國家實施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是中國未來開放與發展的又一新高地。新時代背景下云南綠色生態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有作為,探討和思考云南綠色生態茶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必將為云南乃至全國茶產業的發展和茶文化的傳播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茶馬古道滇藏線大約形成于公元六世紀后期,路線南起云南茶葉的主產區思茅和普洱,中間經過滇西地區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而后由西藏轉口印度和尼泊爾等地。云南茶馬古道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的一條重要貿易通道,云南作為茶馬古道上獨具特色與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有著較為久遠的歷史。
茶馬古道從來都是民族融合與和諧發展之道,見證著云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年來因茶而聯結的血肉情感。當年,正是由于瀾滄江流域出產的云南大葉種茶葉的遠征和拓展,進一步促進了納西族、白族和藏族等多個民族的融合與和諧,聯結了中外各民族之間的經濟以及文化交流,成為世界文明傳播和中外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獨有的范例[1]。
高山云霧出名茶。云南省“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高原特色、緯度較低、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土壤富含有機質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云南成為適于茶樹生長的最佳地。云南綠色生態茶富含維生素、氨基酸、多酚類、咖啡堿等有效成分,普洱茶、滇紅、滇綠等都是馳名中外、深受歡迎的茶葉品種。
云南省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連接交匯戰略支點,與老撾、緬甸和越南三國接壤,是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東連黔桂通沿海,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北經川渝進中原,擁有面向“三亞”、肩挑“兩洋”的獨特區位,是中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南亞和東南亞的省份,云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讓云南綠色生態茶具有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先天優勢和后天保障。
目前,云南茶葉年銷售額雖然僅次于福建,排名全國第二,但與福建相差仍然超過17億元。云南省需要將長期積淀的綠色生態與優秀茶文化資源,充分轉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經濟增長點。云南進一步發揮綠色生態茶資源的經濟發展資本優勢,擴大云南綠色生態茶的支點和圓點效應,必將為“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的增長帶來鮮活動力,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云南區域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具有豐富的綠色生態茶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綠色生態茶文化特色資源,以綠色生態茶為突破口,充分把握綠色生態茶文化產業屬性和外溢效應,有助于發揮云南綠色生態茶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聯動效應,優化云南區域經濟產業結構,推動以綠色生態茶文化為基礎的旅游、文化、創意和娛樂等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云南區域產業發展局面,催生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
中華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和文化精髓,是傳播中華文化、互鑒交流、增進和平友誼的特別使者。“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少不了茶,云南綠色生態茶走出去不僅僅是簡單地把云南綠色生態茶產品賣到國外去,而是要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弘揚“清敬和美”的當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發揮云南綠色生態茶文化交流的功能,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互利共贏及共同發展。
立足“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堅持走綠色生態之路,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把發展綠色生態茶產業與打造“綠色食品牌”有機結合,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生產綠色和原汁原味的高原特色“土特”茶產品,打好茶葉“綠色、生態”“環保、安全”牌,確保云南綠色生態茶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綠色增長,共享創收福利。
探索云南跨境經濟合作的新模式,尋求云南興邊富民的新途徑,貫徹好“親、誠、惠、容”新理念,用活、用好、用足邊疆發展的新政策。以云南綠色生態茶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茶農增收為目標,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整合全省茶葉資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切實構建云南綠色生態茶的融通體系,使云南與外面的市場連得通、融得進,綠色生態茶產品運得出、賣得掉,立足“沿邊”優勢,探索“邊貿增收”“旅游增收”“電商增收”等模式,把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機統一和合理利用。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云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突破口,要將云南特有的民族、歷史、綠色、生態茶文化有機結合,云南省相關政府部門、企業都需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努力拓寬云南綠色生態茶產業發展的資金,全面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重點改造低產低效茶園、強化名特優茶的研發等工作,全力實現云南綠色生態茶的提質增效。
要充分發揮“一部手機游云南”APP的功能,利用全域旅游智慧平臺,構建綠色生態環保的茶業體驗旅游。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云南綠色生態茶旅游示范村鎮和精品線路,著力從云南包容和合、原生態、多民族、多民俗等實際出發,培育邊境、生態、文化、休閑、民俗等云南綠色生態茶特色;整合技術、人口、土地等資源要素,通過舉辦南博會、昆交會、云南綠色生態茶文化節等渠道,擴大云南綠色生態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云南綠色生態茶產業與特色旅游、民族風情文化、綠色餐飲等結合,將云南綠色生態茶產業做大、做強、做好、做活,構建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機制[2]。
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是云南綠色生態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載體,要依托云南綠色生態茶文化優勢和民族特色,以加強人文交流、加強宣傳合作和擴大對外交往等為重點,多渠道、多層次舉辦各種云南綠色生態茶文化交流活動,拓展與南亞、東南亞及周邊國家茶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廣度和效度,把云南綠色生態茶打造成為展示中華優秀文化和推介中國睦鄰友好思路的窗口,增強對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力度。
構建監督管理機制是云南綠色生態茶融入“一帶一路”的護航器,需要嚴格按照綠色生態標準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和流通云南綠色生態茶,從源頭上保障云南綠色生態茶的品質。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強化聯動互動,切實加強對云南綠色生態茶行業濫用農藥化肥、衛生不達標、無證照經營與銷售、制假販假、以次充好等相關問題的監督和管理,切實規范云南綠色生態茶市場交易行為,確保云南綠色生態茶市場有序經營,讓云南綠色生態茶成為“綠色茶”“生態茶”“放心茶”“安全茶”的代名詞,真正做到讓茶農“用心”,讓茶客“放心”。
云南曾經在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熠熠閃光,新時代背景下云南綠色生態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有作為,云南省所具有的綠色生態茶文化資源與良好的綠色生態茶文化氛圍,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中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