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職業大學 文化旅游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國際旅行社,江西 九江 332000)
九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茶葉生產地和集散地之一,座落在九江城邊的廬山,從傳說時代開始,就成為人們尋覓的人文圣境。對于到廬山尋師游學的人們,都會將“廬山茶”作為他們重要的生活物資和精神食糧。茶葉和茶境在九江廬山的出現,不僅滋潤了古今走進廬山的修行族,孕育和豐富了九江茶文化,也成就了九江旅游發展轉型的特色基因。九江茶產業和旅游業各要素間的融合互動必將增加茶產業的附加值,延長旅游業的產業鏈,實現公共功能的置換與創新。
今日廬山仍遺存著許多從廬山傳說時代到文字記載時代的古茶境。在廬山馬尾水高峰東部山谷中,殘存著漢代的道教宮觀一圣宮、二圣宮、三圣宮遺址及傳說時代留存的摩崖石刻“神仙椅天書”[1]。在這三座古道觀的周邊山地中依然可見自然生長的茶樹叢落。位于廬山蓮花峰上的蓮花庵是漢代著名醫師董奉在廬山問道修行的道場,其峰頂之上庵堂石構庵墻依在,庵外尚存野化的茶樹群落[2]。在廬山山北的北香爐峰下,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劈山種茶之地,詩人也將他的草房建在茶園邊[3]。東晉時期的廬山東林寺開山始祖慧遠大師在寺前山種至化城寺之間,依山就勢種茶,為“慧遠禪茶”修行方式成為可能。至今這片茶山依舊叫作“化城茶場”[4]。廬山山頂的仙人洞、大天池文殊臺、天心堂和小天池千佛崖等,山麓的歸宗墨池旁、秀峰龍潭、五老峰和茶山嶺等處都曾是中國歷史茶癡們最喜歡與茶對話的茶境。
自魏晉以來,廬山從單一的尋道隱修者天堂,升華為道教、佛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六大類大德們共同的家園,廬山的茶生活也漸漸成就各大教主信眾的精神載體。從此,在廬山之中,無山不廟堂,無廟不修行,修行無不以茶作伴,廬山的地名很多也就因茶而來,如茶庵、茶亭、茶埂、茶壑、茶壟、茶子壟等等。廬山的每一處宮觀寺庵堂都成了“種茶”“做茶”和“喝茶”的茶境。
在盛行吃茶喝茶的廬山上,人們找到了大自然賜予的取之不竭好山泉。這其中有助東林寺慧遠大師弘法的東林“聰明泉”和“菩薩泉”,有被唐代茶圣陸羽喜歡的“天下第一泉谷簾泉”和“天下第六泉招隱泉”,有“仙人洞一滴泉”“清虛觀神泉”“報恩觀涌恩泉”“紅山涯潮泉”“萬杉珍珠泉”和“觀音橋櫓斷泉”等近百處優質山泉水,在廬山的每一處山泉都會有廬山茶園相鄰。
廬山古茶境,積淀了深厚的具有九江地域特色的中國文化之精髓,已成為廬山這個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亮點。
隨著現代社會人群對綠色品質生活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問茶尋源”成為愛茶人主要出游動機之一,也將成為未來休閑文化度假的綜合型旅游新模式。
現代的九江茶, 形成了以“廬山云霧茶” 綠茶三大產區(廬山核心產區、鄱陽湖產區、廬山西海產區)和“寧紅” 紅茶核心產區兩大系列茶主產區和次產區的布局。這些茶葉種植和茶加工所在地,大部分地處著名的世界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廬山和廬山西海地理范圍之內,這些承襲“廬山古茶境”的優秀茶文化基因的茶民俗就是九江地方特色文化中最有擴張力的部分,可以營造出具有不同特色客源吸引力的“茶境”。
在廬山馬尾水景區,將現有茶園與傳說中的廬山古茶徑遺跡相交融,讓這里的茶種植和茶加工等相關業態升級成玩茶喝茶為初衷的互動游憇休閑之境。在廬山東北山麓茶山嶺的九江綠豐茶場,將廬山種茶人傳統的春節祭茶神的習俗中正能力的茶文化元素整理、吸收、升華成廬山新的茶俗“祭茶神”活動,并根據新茶俗恢復重建“大匡廬茶神”之位,為廬山古茶境注入了新時代的茶文化內涵。在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廬山東南茶場,依據天賜的靈山秀水的古茶境進行拓展,在原有的茶園基礎上進行傾向觀光茶園方向上的微調整理,增加新時代茶文化元素,在茶園案山之尾建起可以觀賞茶園景觀、可以席坐泡茶忘機的“可以亭”,激活了廬山茶文化的活力,本地愛茶人以“可以亭”作記,自2008年至今已出現數十篇有新茶文化特色的“可以亭記”。可以亭變成了觀賞廬山東南茶場最佳觀景臺。2016年,廬山東南茶場入列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和中國合作經濟協會旅游合作專業委員會組織評比的“中國三十座最美茶園”。
可見,九江的茶種植、加工等業態本身具備轉型成具有現代茶文化特征的新茶境基因,亦可融合升級為現代全域性旅游目的地的綜合型風景區。
從傳統升華而來的九江茶全業態中,雖有不少傳承“廬山古茶境”的優秀茶文化基因,有著厚重而富有張力的廬山茶文化積淀,但卻沒能與新時代旅游業形成互動發展,這是九江茶業業態的一大遺憾。目前,九江旅游向客源市場推銷的旅游產品,主要是觀光型的風光旅游產品,缺乏體驗型的文化互動類旅游產品。因為文化體驗感旅游產品的缺失,導致九江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沒有獲得人們出游的首選,九江旅游仍處在溫冷線狀態之中。而九江茶業因缺乏同九江旅游業的跨業互動,幾乎所有茶場(茶園)仍停留在生產加工與銷售的階段,良好的多元化茶境不能轉化成為可持續利用的資源。雖曾有中國十大名茶的光環,也難真正實現讓九江茶香江西、茶香天下的期望。可見,九江旅游需要擁有茶文化特色的體驗感受型文化互動類旅游產品,九江茶業也需要通過體驗型文化互動類旅游產品的吸引力,讓游客看山玩水戲茶感悟廬山茶境。九江茶業與九江旅游業融合互動,不僅可以滿足不同時節、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旅行體驗的需要,將廬山旅游明顯的淡旺兩季模式,漸變成多元茶文化的三四季模式。而且,也可以營造客源市場對九江旅游產品的向往和行動力的“詩和遠方”,促進雙業間升級。
3.2.1 可為九江旅游客源市場帶來新動能
九江茶旅游的新業態,應是能給客源市場帶來亦靜亦動和動靜相宜的多元化體驗型健康旅行生活方式。這種具有“回家+詩和遠方”的旅游,能讓相應客源市場生發出留戀感和再回首的牽掛。能讓家庭型出游、不同年齡層的同齡結伴出游、不同類型的團隊型出游都可以品味到心靈放飛式體驗、研學互動型體驗、學習型自助體驗、分享互動型體驗等各樣化的旅游自在。在這種有牽掛的旅游體驗生活產品中,可為九江茶業和茶旅游帶來市場的需求大數據的再認證,更加方便對不同客源地和不同層面的客人所需要“回家+詩和遠方”牽掛內涵進行細化調整,讓茶旅游目的地充滿茶韻,讓九江茶旅游可能成為引領旅游流行主題的主動力源之一。
隨著九江茶旅游的推進,可以將市場消費茶和茶系列產品的終端消費人群,直接帶到九江茶種植和生產的源頭,在茶文化生活的體驗中,可以實現產銷無縫隙對接,可最大限度的消除茶生產和茶消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認知差異;能方便終端消費人群了解和提升對九江茶的消費信心和消費牽掛,促使“九江茶”升華成秀美九江的人文載體,成為可帶著走的“風景”。
3.2.2 能營造出九江旅游新茶境
首先,九江茶旅的跨行業合作會帶給九江茶業態中新的經營思想,讓茶業內的精英們能明確認知到“好的環境也是生產力”,能直接將茶山、茶場等茶業生產加工場地升級成不同類型的旅游景點和景區。將傳統和現代的茶和其它農林產品的生產活動轉型成為體驗式活動的娛樂版本,可實現茶業從業者在家中的再創業升級。
其次,因九江茶業從單一生產型的業態升級成生產體驗休閑的旅游綜合風景區,給九江旅游帶來更多更富有九江地方人文特色的新型體驗旅游目的地,增強了九江在旅游客源地的招徠力。九江茶境在九江茶旅相融經營一體化的合力下,九江茶文化基因將會成為九江茶境的強大生產力,為生產和消費的終端市場帶來同受惠共贏利的局面。
再次,九江茶旅互動可以煥發的最大潛能,是將九江的好山、好水、好茶、好風物等杰出中國人文情懷中的九江基因激活,真正實現九江茶香天下和九江山水悠天下的情懷,給喜歡自在生活方式的天下游人一方可悠然歡喜的“九江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