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如今,運動健身的生活理念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與此同時,人們也會時而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時某地,某健身房會員因鍛煉方式不當,出現“血尿”癥狀,嚴重者甚至一度危及生命。
過猶不及,人們對健康體魄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避免出現預期之外的狀況,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
“精疲力竭,渾身乏力,肌肉酸痛。起初患者也沒在意,以為休息幾天就能好,可過了幾天仍然不見好轉,更可怕的是,患者發現自己竟然‘尿血了。看著馬桶中滿眼如濃茶色一般的尿,患者慌神了,趕緊來醫院做了檢查。”積水潭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門雯瑾講述道。
根據患者的描述得知,患者在發病前有劇烈運動史,發病時伴有肌痛、肌肉乏力及尿色異常,化驗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紅蛋白升高明顯的癥狀,由此,可診斷患者得了“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
“運動型橫紋肌溶解癥是我們臨床腎內科比較常見的疾病,患者群體以青壯年為主,誘因多因短時間內劇烈運動引起。近期我們接診的這位為了減肥的年輕小伙,就是這樣的情況。”在沒有教練指導下高強度騎行動感單車,以及其他健身活動的同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門雯瑾強調道。
病因:
過度運動
人體的肌肉分為三種: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心肌和骨胳肌是有橫紋的。而橫紋肌溶解癥通常是發生在與肢體運動相關的骨胳肌,由于各種原因所致橫紋肌(骨骼肌)破壞或崩解,導致大量肌紅蛋白、肌酸激酶等細胞內成分進入細胞外液及血液循環,引起的人體內環境紊亂,從而進一步導致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綜合征。
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最早是1970年由國外首先發現并報道,特指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導致橫紋肌細胞缺血缺氧,大量乳酸堆積,肌細胞發生破壞崩解釋放內容物至細胞外液及血液循環中,其中產生的肌紅蛋白損傷腎小球及腎小管,嚴重者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多臟器功能障礙。小王就是因為短時間內過度運動而導致的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隨著健身運動的普及,因為過度運動而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癥日趨增多,值得大家重視起來。
與肢體運動相關的骨胳肌在過度運動后,肌肉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等多因素會引起肌細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肌細胞的缺血缺氧、組織間隙的局部水腫,最終導致橫紋肌發生溶解、壞死,進而表現為肌肉酸痛腫脹。
同時骨骼肌細胞內的一個重要成分——肌紅蛋白,擔負著肌肉中運輸氧和儲氧的功能,使肌肉纖維得到能量供應。正常情況下,肌紅蛋白不會進入血液循環,但在肌肉過度運動或者缺血壞死時,就會有大量的肌肉細胞內成分進入血液循環,其中就包括肌紅蛋白。
大量的肌紅蛋白堆積在腎臟,超出腎臟的排泄能力,在腎小管內形成肌紅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再加上肌紅蛋白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最終導致急性腎損傷。這就如同馬路上的堵車一樣,車太多堵塞了出口,最后導致整條馬路的交通癱瘓。
同時,過度運動時人體血液重新分配,使其主要供應肌肉,引起腎臟血管收縮,運動時伴隨大量出汗,導致血容量減少,腎臟處于缺血狀態,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進一步加重腎臟損傷,導致腎功能衰竭。
影響:
腎臟系統受損
運動型橫紋肌溶解癥易在氣候較炎熱、潮濕的夏、秋季節發病,因大量運動后更易出汗,引發血容量不足;患病人群多為青壯年,多見于平素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較弱,或在身體不適情況下進行短時間高強度的過量劇烈運動者。
橫紋肌溶解癥患者典型癥狀表現為“肌肉無力、肌肉疼痛、茶色尿”三聯癥,但有些患者早期癥狀并不典型,可能只是輕微的肌肉酸痛、無力、關節酸脹等,或伴有脫水、惡心嘔吐、胸悶氣短等,常誤認為是運動后疲乏、中暑而被忽視。進而可出現肢體腫脹、肌肉酸痛不緩解,多發生在下肢及下背部肌肉,同時伴有茶色尿或醬油色尿等。如患者伴有嚴重的高熱、心律失常、少尿、無尿等表現,要高度重視,立即將患者送到醫院就診。
如果就診不及時,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可能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酸中毒、甚至誘發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防治:
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隨著健身人群的增加、運動強度的提高等,過量運動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癥已不再是一種少見的運動性損傷。尤其對于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不要突然開展高強度運動,要循序漸進,勞逸結合,量力而行。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科學制定健身運動計劃,運動強度應該從低向中等強度逐漸過渡,持續時間逐漸加長,運動次數由少增多,切不可急于求成。
運動前要充分熱身,盡量避免在炎熱潮濕的天氣和環境中進行高強度訓練,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幫助腎臟及時排出代謝廢物。當身體不適時切忌不要硬撐,及時休息和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大多數患者預后較好。結合病史、癥狀及化驗室提示血肌酸激酶、肌紅蛋白等異常升高,及時診斷橫紋肌溶解癥并不困難。治療的重點在于早期補液、恢復血容量、堿化尿液、保護腎功能。輕者經休息、補液,數日后可自行痊愈,重者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治療上予以早期血液凈化,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可使該病的存活率明顯提高。
人們進行適當的健身運動是保持健康所必需,只要適度進行科學鍛煉,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癥完全是可防可治的。
拓展閱讀 >>>
一次完整的體育健身活動應包括準備活動、基本活動和放松活動。但很多健身愛好者往往忽略了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不僅讓健身效果大打折扣,還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尤其是在冬天,人體肌肉較為僵硬,如果缺少必要的準備活動來預熱身體,運動損傷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傳統的熱身動作,如簡單的體轉、擴胸等,在冬天效果有限,因此應結合具體的健身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熱身。比如,冰上運動前可以做側弓步走等,以提高關節運動幅度,同時拉伸肌肉。
運動后的放松活動也不容忽視。健身活動后,做一些適度放松活動,如行走、慢跑或者小強度的牽拉練習,有助于消除疲勞,減輕或避免身體出現一些不舒服癥狀,使身體各器官系統機能逐漸從運動狀態恢復到安靜狀態。滑雪時因上肢動作幅度較大,在熱身拉伸腿部肌肉的同時,需要配合肩部、胸部的拉伸。
在冬天進行放松活動時尤其要注意保暖。運動時身體產熱較多,運動后汗水的揮發帶走很多熱量,此時如果不及時增加衣物,很有可能受涼感冒。此外,良好的營養和充足的休息也是良好健身效果的必要保障。
——國家體育總局《國民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