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清廉(主任醫師)

在我國每年嚴冬至初春這一階段,是寒潮頻繁發生的季節。這種災害性的天氣,導致氣溫驟降,對人類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應提高警惕,嚴加防范。
寒潮是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入侵我國的寒潮,大多數來自西伯利亞北部、亞歐大陸的西部以及蒙古高原一帶。寒潮過境,還常伴隨6~8級的偏北風,可使沿途氣溫驟降5~15攝氏度,引起嚴重霜凍。每次寒潮過后,都會有一批新老病人住進醫院,甚至會發生猝死危象。下列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應特別提高警惕:
呼吸道疾病由于氣溫驟降,導致機體上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則會乘虛而入。另外,平時體質較差、容易患感冒的人,氣溫急劇下降時,容易誘發上呼吸道傳染病,心肌炎等心臟病患者也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引發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由于人體遭受寒冷刺激,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和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大,心肌缺氧嚴重。寒冷還會使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造成血栓形成。這些因素最易使冠心病、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率明顯上升。
消化道潰瘍和貧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往往經受不住嚴寒的襲擊,容易在寒潮到來之后發作或加劇。貧血病人一般體質都較差,抵抗力低下,也易在嚴寒天氣里病情加重,或誘發感冒等其他疾病。
凍瘡以往患有凍瘡的病人,如不加強防護,很容易在氣溫驟降時引起舊疾復發,尤其是面部、手與腳部的凍瘡。
老年人這類特殊人群由于體質較差、免疫功能較弱,比一般人更易在寒潮到來時引發疾病。此外,風寒濕痹型的關節炎,也易在這時誘發與加重。
那么,怎樣在寒潮來臨前,預防與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呢?筆者認為,嚴冬至初春這一階段,一定要重視收聽天氣預報,在寒潮來臨前做好各種防范工作,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衣:穿得多點。寒潮到來前一定要加強防寒保暖,適當添加一些衣服,衣服鞋襪要寬松保暖性能好,其中要特別重視頭部、胸部和足部的保暖。但不宜穿緊身衣褲,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尤其是暖冬年份,更應提高警惕,防止氣溫驟降。
食:吃得好點。俗語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中醫認為,冬季是精氣藏匿的季節,機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適當進補不僅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寒冷對健康的侵害,還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應適當常吃些營養豐富含熱量較高的食品(但要盡量保持低脂、低鹽、低糖、高維生素),如瘦肉(羊肉、牛肉、狗肉、豬瘦肉)、魚蝦、雞、禽蛋等,其他如香菇、豆類、黑木耳、核桃、大棗、海帶等含鐵、含碘豐富的食品,以及新鮮綠葉蔬菜、水果、姜、辣椒等,都是有助于增強防寒保暖功能的食品。
住:住得暖些。盡量使居室的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但也不宜過高(室內外溫差過大,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開空調的房間要注意及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宜晝夜連續開放;被褥應干燥柔軟舒適;若使用電熱毯,在睡前開一個小時,等被中溫暖、入睡前應關停。
行:盡量少點。寒潮來臨期間,應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應多穿一些,帽子、圍巾、手套等都不可缺。
動:合理安排。根據自己的體質、年齡、環境條件,適當合理安排鍛煉。掌握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等原則,以強健體質,增強耐寒能力。但要注意,早晨不宜過早外出鍛煉。太早不但天氣寒冷,而且由于清晨低層空氣不易上升,近地面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特別是降溫、風大、有霧的天氣,不要外出鍛煉,可適當在室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