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兵周
和泥巴打交道也許沒有風景,但從中攫取出的創意、境界、成就和樂趣,使李廷懷大師本身已經成為制瓷業一道靚麗的風景。
2014年3月4日,作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李廷懷受主辦方邀請攜帶36件純手工燒制的汝瓷精品,赴臺參加了2014年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交流活動。4月28日,河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一直追尋著汝瓷夢的探索者李廷懷受到了表彰。李廷懷由普普通通的下崗職工蛻變成長為國家級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其中凝聚著他付出的幾多汗水和執著。
汝窯是我國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窯之一,汝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的美譽。北宋末年,金兵攻宋,汝瓷技藝失傳,南宋時已“近尤難得”。1952年,周恩來總理親筆批示,要“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幾代汝瓷藝人的不懈努力,已先后恢復研制出了汝窯豆綠、天藍、月白等釉色,千余年前祖先的技藝得以傳承。從此,汝瓷成了汝州的一張名片。
1978年,李廷懷的家鄉———紙坊鎮閻村出土了“鸛魚石斧圖陶缸”,后被國務院列為64件不可移動文物之一,這也激發和堅定了他研發傳承汝瓷的決心和信心。后來,他終于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汝瓷廠工作。其間,他和同事經過不懈努力,通過無數次的試燒,終于成功研制出汝瓷月白釉、豆綠釉、天青釉,各項理化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宋朝的汝瓷水平,使汝瓷這個斷代千年的稀世之寶重放異彩。
1989年,李廷懷被調到梨園礦務局從事三產開發工作。他將汝瓷與料器相結合,先后研發出瑪瑙、紅珊瑚、紫晶、水晶、磁白等13種配方,開發出360余種工藝產品,填補了河南省空白,在廣州國際交易會上深受外商青睞。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廠子垮了,他也成了一名下崗職工。從此,李廷懷又踏上了追尋“汝瓷夢”的征途……
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靚麗的風景都能擁有。一輩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連忘返、不離不棄的風景就已足夠。
汝瓷的燒造過程,其實是一個“窯變”的過程,燒成難度極大。連李廷懷自己也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次,他蹲在爐火熊熊、高溫炙烤的窯前,凝視著那肆意狂舞的烈焰和通紅的窯器,捕捉著那瞬間的微妙變化。多少次,火星濺到衣服上,汗水澆進了爐火中,月落了,日出了,他渾然不覺……就這樣,李廷懷經過2000多個日夜的苦干,先后調整配方589個,在歷經1800余次的失敗后,壯麗的奇跡終于在他的手中出現了。
追夢的人,感覺不到辛苦,也顧不得什么體面。為了解開張公巷官窯的千古之謎,李廷懷不停地尋找。不管刮風下雨,哪里有建設工地,哪里就有李廷懷,每發現一片瓷片,他便如獲至寶地裝進兜里,帶回家仔細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96次的試燒,2006年9月,李廷懷終于燒制成功了張公巷北宋官瓷,使斷代800年的官瓷重見天日,填補了國內外的一項空白。仿張公巷北宋官窯作品“托盤”被評為中國五大名窯仿古釉名瓷金獎。
李廷懷曾在國內陶瓷刊物上發表論文8篇,其中《歷代汝窯瓷器概述》獲得2007年“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其《北宋汝窯官窯趨向致化研究》被載入由中央黨校理論前沿雜志社、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聯合編纂的《閃光的足跡·中國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一書,2009年他又出版了18萬字的《汝窯新論》理論專著1部,填補了汝瓷研究沒有理論專著的空白。
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的會談桌上,一件小小的汝瓷茶杯的出現,不僅受到與會各國首腦的青睞,也引發了諸多媒體的關注。
這些汝瓷茶杯,月白瑪瑙釉、蟬翼般開片,一身溫潤如玉卻非玉,龍頭圖騰把、挺秀大杯身,器型莊重雅致而有靈韻。
這種汝瓷茶杯叫庭懷窯龍頭杯,是由中國陶瓷設計大師李廷懷設計制作。汝瓷庭懷窯龍頭杯正式踏上上合峰會的國禮殿堂。這是汝瓷失傳了一千年后,第一次被國家認可,被上合選送為指定會議用品。如今,這件汝瓷精品,已成為眾多收藏者追捧的收藏珍品。
李廷懷成功了,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他先后被授予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汝瓷專家、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陶瓷協會陶瓷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有突出貢獻的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興企報國奉獻社會十大杰出誠信人物,汝州市第五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汝州市委市政府“汝瓷傳承與發展先進個人”“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汝州發展榮譽功臣”等榮譽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另外,他還被聘為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