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憑祥市位于廣西西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時數1596h,光能幅射量103688,熱量豐富,常年有效積溫7729℃,無霜期長,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1~23℃,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375mm,為甘蔗生長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條件。在憑祥市經濟發展過程中,蔗糖業發揮著支柱性作用,到2015年,憑祥市甘蔗種植面積僅2646.7hm2,產量約18.6萬t,平均每667m2產4.69t。隨著糖價穩定趨漲,原料甘蔗收購價格也逐年提高,蔗農對甘蔗生產的投資意愿增強。
關鍵詞:憑祥市;旱坡蔗地;土壤肥力;狀況;改良對策
中圖分類號:S1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14
1 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域與土壤類型研究
1.1 旱地甘蔗種植區域的分布狀況
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各鄉鎮分布情況為:夏石鎮1964.6hm2、上石鎮347hm2、友誼鎮106hm2、憑祥鎮12.9hm2;總面積2431hm2,占甘蔗種植區域面積的57.2%[1]。絕大部分分布在丘陵緩坡旱地,無灌溉能力,全靠降雨獲得水份。從調查情況看,旱地甘蔗種植區的農田基礎設施普遍較差,有些地方僅有簡易的蔗區道路。
1.2 旱地甘蔗種植區域成土母質分析
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域的成土母質通常包括4種不同類型,其中砂頁巖母質最多2221hm2,占旱地甘蔗面積的91.38%,各鎮均有分布;第四紀紅土母質165hm2,占6.79%,主要分布于上石鎮馬垌村馬垌、上巴屯、下巴屯,夏石鎮新鳴村;河流沖積母質27.9hm2,占1.15%,分布于友誼鎮三聯村馱里屯。洪積母質僅16.7hm2,占0.68%,分布上石鎮白龍村高止屯等。
1.3 旱地甘蔗種植區的土壤類型
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7個土種分別是:耕型砂頁巖赤壤土K4-2共2003hm2;耕型第四紀紅土母質赤紅土K2-1共165hm2;耕型砂頁巖赤沙土K4-1共106hm2;耕型砂頁巖赤紅沙地土K10-1共80.9hm2;砂頁巖赤紅壤K3-231.3hm2;沖積土類耕型酸性潮沙土W5-1共27.9hm2;洪積土類礫質壤土X2-2共16.7hm2。
2 旱地甘蔗種植區耕地土壤質量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土壤有機質
綜合考慮廣西地區土壤養分的分級標準要求,耕層的土壤有機質高等級(≥30.0g/kg)的596.5hm2,平均36.49g/kg,占24.54%;中等級(有機質20.0~30.0g/kg)的1092.8hm2,平均24.65g/kg,占44.96%;低等級(20.0g/kg)的741.6hm2,平均15.41g/kg,占30.51%。可見,憑祥市旱坡蔗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屬中下水平居多。中下水平面積為1834hm2,占旱地甘蔗面積的75.46%,需加以培肥改良。
2.2 土壤全氮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土壤耕層的全氮在0.51~3.18 g/kg之間,含量平均值為1.45g/kg。全氮高等級(≥1.50g/kg)
面積1132hm2,占46.57%,含量平均值為1.86g/kg;中等級(1.00~1.50g/kg)面積863hm2,占35.52%,含量平均值為1.24g/kg;低等級(≤1.00g/kg)面積435hm2,占17.91%,含量平均值為0.78g/kg[2]。有46.57%的蔗地需要適當減少氮肥施用量,35.52%的蔗地應根據目標產量確定施氮量,17.91%的蔗地需增施氮肥。盲目施氮,徒增成本。
2.3 土壤速效鉀
速效鉀含量高等級的面積348.8hm2,占14.35%,含量平均值為200.19g/kg;中等級(50~100mg/kg)的面積1077.7hm2,占44.33%,含量平均值為67.52g/kg;低等級(≤50mg/kg)的面積1004.4hm2,占41.32%,含量平均值為35.29g/kg。表明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屬于中等偏低水平,14.35%的甘蔗土壤要求將鉀肥的實際施用量降低,而44.33%的土壤則要綜合考慮目標產量,對鉀肥的實際施用量進行確定,41.32%的耕地需要適當地增加鉀肥的施用量。
2.4 土壤有效磷
有效磷含量高等級(≥20.0mg/kg)的面積492.7hm2,占20.27%,含量平均值為29.8g/kg。中等級(10.0~20.0mg/kg)的面積885.8hm2,占36.44%,含量平均值為13.99g/kg;低等級≤10.0mg/kg的面積1052.4hm2,占43.29%,含量平均值為6.58g/kg。表明憑祥市旱地甘蔗種植區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屬于偏低水平。
耕層淺薄、土壤有機質整體水平偏低、土壤偏酸面積比重大、土壤有效養分不協調、耕作制度不良,是憑祥市旱地甘蔗低產的主要因素。
3 改良憑祥市旱坡蔗地土壤肥力的有效對策
3.1 科學合理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影響化肥施用效益或者是肥料污染環境的主要因素是肥料的養分不均衡亦或是沒有因土而異施用肥料[3]。在對當地土壤肥力具體狀況展開實踐調查并進行采土分析化驗的基礎上,對土壤理化性質以及養分情況形成了客觀且深入地了解,制定合理化的施肥方案與施用的方法,以保證作物的獲得平衡養分,進一步增強其吸收肥料的能力,規避肥料流失現象的發生,或者是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通常情況下,每667m2產能夠達到5~7t的原料蔗,在施用1000~1500kg農家肥的基礎上,需每667m2施純N22~26kg,P2O5 8~12kg,K2O 18~23kg。施肥品種應遵循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氮、磷、鉀3要素結合,注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原則。施肥方法上應堅持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攻莖肥。
3.2 科學施用有機肥并實施蔗葉還田以改良土壤
有機肥料的施用能夠使土壤的有機質以及養分含量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對土壤理化性質進行改善,同樣也能夠實現土壤環境容量的不斷擴大,使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得以提升。綜合考慮當前農業生產的條件可以發現,要在蔗田中增加施用優質農家肥難度較大,所以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適當地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要對生物有機肥與商品有機肥進行推廣運用,以保證土壤性質得以改良;蔗葉還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十分有必要[4]。通過采用隔行集中蔗葉的方式將蔗葉覆蓋在田地上,而青葉則可以飼喂牛,并將牛欄糞堆漚后還田。通過蔗葉還田的方式,在強化土壤有機質的同時,也使土壤理化性狀有所改善,為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提供必要的保障,確保土壤鉀素等養分的可持續循環。
3.3 機械深耕深松整地技術的推廣應用
大馬力拖拉機深耕深松整地技術的推廣使用,具體流程表現為:一犁兩耙再機械開行,保證深耕超過30cm。貫徹落實機械中耕培土的方式,以確保耕層的土壤滿足深、松、碎、平的基本要求,為甘蔗高產穩產創造必要的土壤條件。這樣一來,不僅促進了甘蔗的發芽以及根系的健康生長,同樣也實現了蔗地保水、保肥能力以及甘蔗抗倒伏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推廣應用機械深耕深松整地技術對旱地甘蔗種植具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尚東,李榮坦,譚宏偉,等.長期單施化肥和有機無機配合條件下紅壤蔗區土壤生物學性狀及細菌多樣性差異[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4):1024-1030.
[2]邢穎,江澤普,譚裕模,等.施用硅鈣磷肥對酸化蔗地甘蔗生長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6(9):1495-1499.
[3]曾艷,周柳強,黃金生,等.廣西蔗區土壤肥力特征與評價[J].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7(3):443-448,451.
[4]楊善.保水措施對土壤性質及甘蔗生長發育的效應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6.
作者簡介:高澤翔(1963-),男,廣西橫縣人,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土壤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