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
“顏氏一門盡風流”,祖父是清末圣約翰大學創始人,父親是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伯父曾任民國總理、外交官,顏雅清的人生注定不尋常。
夢想的種子是12歲那年播下的。那時,她已跟隨父親在美國學習一年,回國后,在上海中西女塾就讀。偶然的機會,她聆聽了來中國表演飛行的美國女子史天孫的演講,頓時深受鼓舞,立下了學習飛機駕駛的志向。
長期浸染在開明、進步的家庭氛圍中,顏雅清發憤進取。1921年,她成為清華大學在全國錄取的僅有的十名女生之一。因父親去美國進修,要攜家人同行,她不得不放棄清華大學,進入美國胡桃山中學。然而她很快發現,學校的專業與她的興趣相去甚遠,于是,她自作主張去了史密斯學院,成為該學院破例接收的文化交流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一年后,全家回國,恰逢美國耶魯大學民間團體雅禮協會在長沙創辦的雅禮大學開始招收女生,17歲的顏雅清順利考入。很快,這個“打網球、騎馬樣樣都行,又漂亮”的女學生,成為雅禮大學的一道風景,“在雅禮的生活史上另創一格”。
大學畢業后,顏雅清在上海醫學院任英文教師,并遵父命嫁給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時任宋子文秘書的陳炳章。婚后,顏雅清熱衷社會活動,身兼數職,在上海婦女界嶄露頭角。
兩個孩子的出生、家庭的羈絆都不能阻止顏雅清內心的追求,可她的活潑熱情讓陳炳章感到疲憊,她不愿勉強,主動提出離婚。
1935年,伯父顏惠慶出任駐蘇聯大使,顏雅清隨行。到蘇聯后,她很快掌握了俄語,熟悉了外交事宜,三個月后便轉為外交部正式官員。在日內瓦第16次國際聯盟會議上,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她發表演講,提出“讓全世界婦女享有半邊天,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半邊天”的言論,一時成為國際媒體的要聞。
在國際舞臺,顏雅清游刃有余,參加英國國王的加冕典禮,覲見丹麥王妃,外交官做得風生水起。然而,心底那個飛行夢一直不曾放下,抗戰爆發后,她放棄了顯要的職位,決心“航空救國”。
1938年,顏雅清考入美國沙非爾飛行學校,除了學校所設的飛行課程,她還請求增設軍事作戰飛行課程。十個月后,她順利拿到飛行執照。那時,她已經32歲。
戰爭愈演愈烈,國庫告急,身在美國的顏雅清決定進行環美飛行募捐。每到一處,她都激情昂揚地發表演講:“日本軍國主義絕不會滿足于只將遠東作為其軍事目標,其他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包括美國,有朝一日都不可避免會落入法西斯的鐵蹄之下。”毛領短夾克、頭盔、絲巾、風鏡,秀麗的東方面孔,罕見的女子飛行,贏得了美國民眾的掌聲。顏雅清將籌得款項直接匯入國內。
一次飛行時,復雜的天氣致使飛機墜落,顏雅清身受重傷。躺在病床上,面對各國記者的提問,她堅定地表示:“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我愿意慷慨赴死。”墜機事故帶來了意外的宣傳效果,她的精神和勇氣激發了更多美國人支持中國抗戰事業。
1942年,應宋美齡之邀,顏雅清再次赴美,以民國政府外交人員身份參加了一系列的世界和平會議,并全程參與了聯合國的創建,是《聯合國人權宣言》的起草人之一。離開聯合國后,52歲的她,申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圖書管理系讀書,畢業后,在紐約一家圖書館做管理員。
1970年,顏雅清因心梗去世。在紐約芬克里夫陵墓,她的墓碑上,除了中英文名字,什么都沒有提及。然而,她的功績,不會被抹去,長空上的生命之舞,沒有謝幕。
顏雅清(1905年-1970年),民國外交家,中國第一代女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