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較為重要,林業應加以重視,利用合理的規劃與設計方式解決問題,制定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管理與規劃方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況下,提升林業建設與管理工作水平,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措施
中圖分類號:F31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41
林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明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與意義,在充分落實戰略制度的情況下,遵循生態文明的建設原則,在合理工作的情況下,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1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戰略及意義
1.1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
為了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機構應制定完善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利用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解決問題,充分應對當前的挑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合理完成生態建設工作任務,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對于林業而言,在實際發展期間,與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直接聯系,直接決定戰略發展的工作效果,如果無法利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將會影響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同時,林業在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期間,可解決當前的發展問題,促進經濟的循環進展。
對于林業而言,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產業結構存在直接聯系,然而,當前我國經濟結果存在較多不合理的現象,無法針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難以利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且在工業與第三產業發展期間,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經濟發展需求。然而,在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可以解決當前的發展問題,在嚴格管理的情況下,提升生態文明的建設效果,促進復合經濟的良好發展。例如: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會對旅游業進行開發,在開發旅游業期間,可帶動當地經濟的良好發展與建設,滿足當前的經濟發展需求。
由此可見,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文明建設較為重要,林業應充分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工作,創新管理形式,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1.2 廣西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對于林業而言,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由于廣西地處于低緯度位置,光照較為充足,且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在19~24℃左右,濕度較為均衡,很適合林業的良好發展。而廣西的森林面積與覆蓋率位于全國的前4位,且森林蓄積量很高,植物資源豐富,在實際發展中,能夠通過稀有的植物等促進當地林業的良好發展。同時,廣西區域的鳥類種類有520多種,且獸類為140多種,兩棲動物為300多種。且在林業發展期間,存在很多稀有與珍貴的植物,可將其作為主要的資源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同時,廣西區域存有冷杉木與圣堂山等珍貴林木,有利于促進林業的積極建設,需重視各方面工作內容,提升林業的建設效果,滿足當前的林業發展需求。因此,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生態文明的建設工作,制定完善的戰略方案,在明確戰略地位與作用的情況下,合理的建設經濟區,合理整合與使用林業資源,充分發揮產業特色的積極作用,加大林業的合作力度。同時,需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可再生優勢,在提升林業管理工作效果的情況下,針對資源消耗情況進行嚴格的管理與分析,總結傳統的工作經驗,采取合理措施應對與解決問題,提升管理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達到預期的生態文明建設目的。
2 廣西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體系的創建
2.1 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
在林業建設的過程中,需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明確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傳統的工作觀念,明確森林的實際破壞情況。因此,在林業建設期間,需充分落實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將林業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生態聯系在一起,在總結經驗教訓的情況下,充分意識到廣西經濟發展戰略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在管理工作中,需針對生態環境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行協調,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力度,促進社會的文明發展。在樹立正確觀念的基礎上,還要針對觀念內容進行更新,改革傳統的技術方式與經營模式,拓寬森林資源的整合渠道,增加林業的財富與效益。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還要針對林業自然經濟進行合理的分析,在興林致富的過程中,對材林與經濟果木等進行嚴格的分析,創建多功能與高效益的林業生產結構,提升管理工作水平[1]。
2.2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期間,需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聘用專業素質較高的工作人才,為林業的發展創建良好的支撐體系。對于一些科技教育落后區域而言,需針對林業生產技術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基層林業生產科技人才培養情況,及時發現人才匱乏的現象,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技術應用效果。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與當地教育院校相互合作,要求學校合理調整專業教育結構,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創新技術課程體系與教育內容,遵循與時俱進的教育原則,在高科技人才的支持下,更好的完成林業可持續發展任務;在廣西林業發展的過程中,需加大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在合理研究的情況下,創新技術管理形式,提升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充分發揮新材料的應用作用;在林業建設期間,應制定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階段性的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先進技術的培訓,使技術人才充分掌握先進的技能,將其合理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同時,林業要對農民進行先進技術的培訓,提升技術應用效果,為其后續建設奠定基礎[2]。
2.3 促進林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可將林業與國際市場聯系在一起,創新管理工作形式,提升林業可持續發展與建設效果。在林業開放性建設期間,需遵循國際化的發展標準,明確自身的林業發展優勢,在開放性管理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戰略發展環境,促進林業產業的良好建設。在此期間,需針對國際化的林業產業進行嚴格調整,提升資金與資源整合效果,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積極作用,提升產業管理效果;在林業可持續建設期間,需明確生態文明的建設目的與特點,利用豐富資源占領國際市場,拓寬經濟來源渠道[3]。
2.4 制定完善的企業一體化戰略方案
在林業發展期間,需制定企業一體化的戰略方案,加大營林環節、工業環節與產貿易環節的管理力度,遵照國家的發展要求,創新管理內容與形式,合理使用先進技術促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良好實施。在此期間,需創建分工協作的企業關系。林業需遵循市場規則,對銷售內容與形式等進行管理,采取合理措施提升企業一體化水平,減少重復建設問題,拓寬林業的生產規模,提升管理工作效果;需遵循分工協作等工作原則,創建林業發展的科研體系,在一體化管理的過程中,節約交易成本,提升管理工作效果[4]。
3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構想
為了更好的實施林業可持續發展工作,制定完善的生態文明體系,林業應明確具體的內容與要求,創新管理形式,提升生態文明的建設水平。需合理使用先進技術實施管理工作,創建良好的資源環境,提升管理工作,利用先進技術實施造林工作,改進傳統的木材加工模式;需針對林業資源進行嚴格的定位,在整合資源的情況下,將生態效益作為主導內容,協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提升林業的開發效果;需做好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督工作,制定完善的監督方案,提升自身工作效果[5]。
4 結語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做好生態文明的建設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與控制方案,協調各方面工作之間的關系,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全面提升林業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華玉.關于生態文明與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5(10):273.
[2]溫愛亭.生態文明與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5):174.
[3]馮潔.生態文明視角下如何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之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下旬),2016(5):339,345.
[4]葉遠明.以林業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J].技術與市場,2016,23(1):156,158.
[5]王峰,程甜甜,孫健,等.花卉產業發展對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以山東省為例[J].天津農林科技,2016(6):39-42.
作者簡介:陸奇治(1964-),男,壯族,廣西百色市平果縣,中專,助理工程師,工作方向:營林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