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
摘 要:辣椒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歡的一種蔬菜。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安全的認識也在提高,更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無公害辣椒。本文簡要介紹了無公害辣椒的種植要求以及主要種植技術,以期指導辣椒生產,提高辣椒的種植水平。
關鍵詞:無公害;辣椒;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52
辣椒在我國是一種大眾化的蔬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辣椒的營養價值逐漸被了解,其種植面積也在逐漸增加。對蔬菜安全的認識讓消費者更傾向于無公害辣椒的選擇。無公害辣椒是不含有毒物質或高毒高殘留農藥,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如硝酸鹽、亞硝酸鹽、重金屬等的含量也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的辣椒。近年來,由于其無毒、安全而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本文簡要介紹了無公害辣椒的種植要求以及主要種植技術,以期指導辣椒生產,提高辣椒的種植水平。
1 辣椒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生產無公害辣椒一般要遠離污染源,不能選擇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高的地區及與土壤、水源有關的地方病高發區作為農業生產區域。
1.1 溫度
辣椒喜溫,適宜在20~30℃溫度下生長。低于12℃要注意防寒保溫,高于35℃要加強通風灌水。
1.2 光照
辣椒屬短日照作物,在每天10~12h的光照條件下,開花結果早而正常,但對較長的日照也能適應[4]。要求中等強度的光照,光照不足會降低坐果率,強光直射,植株生長減緩,果實易發生日灼病。
1.3 水分
辣椒根系弱,對水分要求嚴格,不耐旱、澇。因此辣椒田要保證適宜的水分供應,不能積水也杜絕干旱。灌溉用水需要符合無公害蔬菜的用水標準,不能使用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被污染的水澆灌蔬菜。
1.4 土壤
由于辣椒根系生長較弱,所以對土壤的要求較嚴格,栽培辣椒以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酸堿適中的肥沃壤土為宜,pH值為6.2~7.2。避免選擇低洼積水的地塊,忌與茄科作物連作。
2 辣椒的品種選擇
不同辣椒品種的用途及銷路差異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擇高產、優質、商品性好等綜合性能較好的品種。如果是外運栽培,需選擇肉厚、不易破損的耐貯運品種。如果是進行剁辣椒、制椒醬、腌漬等深加工則應該選擇加工型品種。
3 育苗
3.1 穴盤基質準備、配置、消毒
辣椒一般采用穴盤基質育苗。選用適當規格的穴盤,將草炭與蛭石混合作基質,與三元復合肥混勻后,噴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消毒,過篩裝盤。
3.2 播種催芽
選擇發芽率較好的種子進行播種。每個孔播1~2粒種子,深度控制在0.5~0.8cm,播種后立即澆水,水要澆透,以底端有水流出為宜。溫度28℃出苗最適宜,25~30℃也可,濕度要保證大于90%。待到出苗率70%以上時,將苗盤挪至育苗室,調節溫度白天為23~26℃,夜間12~15℃。
3.3 苗期管理
有1~2片真葉展開時,就要進行補苗了。保持基質中水分含量在70%以上,不要超過80%。調節溫度白天23~27℃,夜間13~18℃,注意合理通風,通風要緩慢進行,不可使溫度驟然升降以免損害辣椒苗。
3.4 煉苗
煉苗是在育苗過程中,通過放風、降溫等措施鍛煉幼苗,增強其抗逆性,以保證順利移栽,一般在移栽前5~7d對辣椒進行煉苗。
4 定植及管理
4.1 定植
當辣椒苗有5~8葉時,適宜進行定植。定植一般選擇晴天土干時。不同品種株行距要求不同,早熟品種株行距較小,一般為33cm×40cm,中熟品種適宜40cm×50cm, 晚熟品種株行距較大。
栽植深度以齊子葉為宜,定植好后立即澆水定根,此時可用生根劑促進根系早發以縮短緩苗時間,苗期注意預防病害,如青枯病、白絹病、枯萎病等。缺苗時應及時補苗。
4.2 肥水管理
4.2.1 肥料管理
辣椒肥料管理的原則是輕施苗肥、穩施花蕾肥、重施果肥、追施秋肥。苗期施肥要輕、淡。一般結合中耕早施、輕施,在緩苗后澆1~2次稀糞水或沼氣水以促進植株的正常生長。花蕾期辣椒的需肥較穩,此時要適量追肥,滿足開花結實。辣椒在大量座果之后,每采摘一批果都要進行追肥,這時的需肥量較大,必要時可以補充少量葉面肥。一般來說,辣椒需要施秋肥以延緩衰老,保證持續結果。
4.2.2 澆水灌水
高溫干旱時應加強灌水降溫,應避免高溫灌水,盡量早晨或傍晚澆灌水,水不能漫畦、即灌即排。
4.2.3 植株整理
為保證晚熟品種營養充分集中供應果實,防止營養分散,應打掉辣椒假二杈分枝以下所有側枝,以利植株正常生長、開展和花枝以上分枝的發生、延伸。果實采摘后,可以去掉一些老葉、病葉、空枝。早熟品種、生長一般或差的辣椒一般可以不打側枝。
辣椒植株因結果多,地上部分的負擔較重,若扎根淺,易發生倒伏,因此在栽培上為防倒伏,應加強培土,在植株封行前,應在根際培土防倒伏,一般將行內的土向兩邊的植株培壅,使根際呈脊狀。有時應設置竹竿等支架或牽拉繩子。
4.2.4 病蟲害防治
辣椒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從農業生態系總體出發,根據有害生物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綜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幾種方法,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以獲得最佳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4.2.4.1 農業防治
合理調節溫度、濕度、光照和氣體組成等要素,創造不適于病蟲害的生態條件,對于溫室、塑料棚、日光溫室、苗床等保護地病蟲害的防治有重要意義。此外,還要注意保持田園衛生,及時清除收獲后遺留田間的植物殘體,能有效地減少越冬或越夏蟲口基數。
4.2.4.2 物理防治
利用顏色、光、性息素等手段誘殺害蟲,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如利用害蟲對不同波長顏色的趨性而黃板、藍板等色板誘殺;利用害蟲對不同波長光的趨性而進行殺蟲燈等燈光誘殺;通過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釋放出一些稱為性信息素的化學信息素,能吸引田間同種尋求交配的雄蛾而進行的性誘劑誘殺。也有的種植戶利用天敵昆蟲、昆蟲病原微生物和生防菌等來防治害蟲。
4.2.4.3 化學防治
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是辣椒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方式,其具有高效、方便、快捷的優點。但不當使用容易對植物產生藥害、污染環境、傷害有益微生物,因此需要根據病蟲害的特性及田間實際發生危害,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藥劑。
4.5 采收
待辣椒果實成熟時,應及時采收上市,若采收較晚的話,植株后期的開花質量會有所降低,結實率也會下降;中后期果在果實充分膨大、果肉變硬、果皮發亮時采摘,以提高辣椒產量和品質。
采收最好在晴天進行,以利傷口愈合,減少病害發生。同時應嚴格執行藥后安全間隔采收期;確保采收工具的清潔衛生。所采摘的辣椒在運輸過程中應確保辣椒處于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中;包裝運輸器具應無異味、無污染,同時做好防曬、防雨淋等措施,避免對產品質量造成損壞。
參考文獻
[1]俞學文,黃新燦,謝以澤.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3(3):33-35.
[2]顏毓清.高海拔地區日光溫室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14(3):74-76.
[3]焦國信,楊永崗.西北高海拔地區日光溫室辣椒越冬茬剪枝周年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8(4):121-122.
[4]王鐸.無公害日光溫室辣椒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