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
摘 要:由于社會生活多元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需求也不斷擴大,進而推動了畜牧養殖業發展。現今畜牧養殖早已變成人們一項關鍵的致富方式,然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動物養殖過程中存在的疾病問題,這也已經是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難點重點。此文主要依靠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發病原因的研究,來分析有關的控防對策,進而為畜牧養殖來提供一些建議意見,推動畜牧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畜牧養殖;發病因素;防控方法
中圖分類號:DF41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61
當今社會中畜牧養殖早已變成關鍵性的經濟發展形式,由于畜牧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張,隨之產生的便是畜禽的發病率不斷提升,為畜牧養殖行業造成非常大困難,出現動物疾病的時候沒有采用科學的控制措施便會為養殖戶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所以,此文針對于畜牧養殖動物的疾病類型與發病因素展開研究,進而提出相關的有效防控方法,給畜牧養殖持續健康發展來提供意見建議。
1 常見的畜牧養殖疾病類型
動物疾病一般指的是動物遭受外在或者內在環境不利影響與致病因素侵襲然后出現一系列的機體壞損與抗壞損的繁瑣過程,使動物自身功能與構造出現不正常性改變,進而引發動物病亡。在畜牧養殖過程常發的病癥具體有下列幾種。
1.1 寄生蟲疾病
寄生蟲包含節肢動物、蠕蟲還有原蟲。蠕蟲以及原蟲都是內寄生蟲,但是節肢動物大都是外寄生蟲,這些寄生蟲大部分有著自身的固定宿主,都是通過對宿主進行營養吸收不斷成長。絕大部分寄生蟲全都能夠依靠直接性接觸來傳播。
1.2 傳染性疾病
傳染性疾病病原主要包含著真菌、細菌還有病毒之類微生物。所有的傳染疾病都是通過特殊的一種微生物造成,它的傳染性非常強,能夠靠直接與間接與其接觸來傳播,當動物被感染后就會表現特別的病理癥狀變化,與寄生蟲病相比較預防更加困難。
1.3 普通疾病
動物在這方面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其具體包含內科病,外科病還有產科病。有關內科病癥,其表現與病因非常多,而外科病癥具體包含著眼病、蹄病以及外傷之類。有關產科病癥要更加復雜,病癥類型能夠依照不同的時間劃分成懷孕期與分娩期還有產后期病癥之類。
2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發病因素研究
畜牧養殖過程的動物病癥因素是非常多樣的,目前社會不斷發展過程當中,有關動物的發病因素具體包含動物的成長環境還有管理養殖人員人為因素。
2.1 畜牧養殖過程中主要的動物發病因素
動物能否健康成長主要是通過其成長環境來決定。若是環境之中存在對畜禽機體活動不利的因素之時,便會使畜禽新陳代謝不能和環境之間能量交換,這樣就使畜禽機體不能正常化的進行生理調節活動,導致體內出現生態的失衡現象,臨床上就會產生一種病理性狀態,上述便是平時常提到的畜禽發生疾病。
2.2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發病的人為因素
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動物出現藥物性損傷。一些養殖場因為其技術實力不過關或是管理人員對于藥理知識沒有很好掌握,不可以做到藥物的合理配置,往往就導致藥物藥性減弱但是毒性增加。觀察到畜禽出現了與以前類似病癥的時候,不去主動查清畜禽真正的病因,而盲目使用過去有效的藥物,導致畜禽出現藥物中毒現象;養殖場中欠缺完善的設施與建筑。大多數的養殖戶沒有針對養殖場建筑設計開展實地考察工作,也并沒有與建筑所處位置實際的情況來結合考慮,又或者在建設過程之中對于一些重要條件(通風系統與排污系統等)都沒有進行充分考慮,進而造成養殖環境比較差,導致動物出現呼吸道疾病;管理工作不夠到位,有嚴重的人為污染現象。養殖場養殖過程之中沒有配備專業消毒人員,因此經常是一個人兼著多個人的工作,對于病死畜禽也沒有妥善處理,造成養殖場的環境遭受嚴重污染,進而造成動物疾病的出現。
3 畜牧養殖中的動物疾病防控措施
畜牧養殖中的動物若是發病對養殖戶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掌握了解動物疾病的控制與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加強疾病的控制與預防工作,才可以確保養殖場進行正常化的生產運營工作。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的動物疾病控防方法主要有下面幾點。
3.1 強化對于動物的管理飼養工作。
落實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對于養殖場中的消毒處理要進行嚴格的制度化管理,重視消毒劑的使用選擇,要選擇不會對動物機體造成有害累積的消毒藥劑,與此同時確保管理人員與動物的安全。按時對養殖場開展全方位消毒工作。對畜禽糞便進行科學處理,且合理進行安排,使資源再次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使其對于環境的污染減少,確保畜禽的生長環境足夠干凈;確保飼料的營養配比足夠科學,依照動物生長時期的不同所需要營養的不同對飼料進行配置。確保畜禽機體的健康,加強畜禽抵抗力,做到促進畜禽茁壯生長,最大程度上使其生產性能發揮出來。
3.2 建立嚴格有效的安全檢疫機制,避免疫病傳播
針對外引物種,必須要嚴格開展疫病的消毒檢查工作。針對才買入的畜禽必須隔離觀察,之后再開展驅蟲以及注射疫苗工作,保證新買入畜禽的機體足夠健康,然后再放進養殖場飼養區中混養;養殖場區域以內要具備嚴格的進出標準,在生產區域以內僅準許飼養人員和工作人員進出,而外來車輛或者設備必須通過消毒檢疫之后才可以進出,要盡可能防止畜禽在養殖場內部進行交易;在流行病的爆發時期,必須按時對養殖場大范圍進行消毒,針對于畜禽必須做好檢驗工作,必須重視疑似病癥處理工作,確保畜禽種群足夠健康。
3.3 重視養殖場內部的空氣保持通暢,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
事實表明,很多畜禽的病原體都是依靠空氣進行傳播,此種病原體的傳播區域很廣,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因此管理人員必須要重視養殖場內部的空氣通暢,避免這種疾病傳播擴散。
3.4 動物健康種群的建立
在養殖過程之中盡可能做到自繁自養,如此一來便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使疾病交叉傳染減少,防止養殖場畜禽遭受外來疾病傳染。按時進行畜禽的免疫接種,針對疫苗品質還有免疫的頭份要進行嚴格地檢查,確保疫苗在畜禽種群內部發揮出最佳的效用。
3.5 在建設養殖場的時候必須重視對布局場地的安排選用
養殖場盡量要建設到高地勢、通風干燥以及排水便捷有充足水源的區域,與此同時必須確保養殖場的位置遠離生活區。養殖場布局上必須重視對通風系統以及排水系統進行合理化設計,對飼養的規模種群進行合理科學化安排,確保畜禽在優良的飼養環境中成長。
3.6 疫情發生之后,必須制定疫情治理的制度
疫情發生之后不少養殖戶僅僅重視眼前的利益,不會對養殖場內部的環境與畜禽嚴格進行消毒清理,導致畜禽出現群發性疾病,其損失非常嚴重。養殖戶在出現疫情之后,需要及時采取下面幾項措施:生病畜禽要及時隔離并淘汰,若是發現畜禽有患病現象,必須在第一時間把它們隔離并淘汰,依照發病實際狀況進行及時的隔離與撲殺;必須對畜禽免疫狀況以及用藥狀況詳細進行記錄,要遵守獸醫囑咐,停藥也要及時,且將畜禽用藥處方妥善進行保存;嚴格遵守獸藥的停藥期限規定。依照藥物與停藥期限不同,畜禽用藥過程之中要及時地停止用藥,防止畜禽身體藥物殘渣對產品的質量造成影響,從而使人體的健康受到危害。
4 結語
對于動物病癥復雜性與動物的病因多樣化,僅僅一味憑借疫苗與藥物強化動物免疫力是不可以從本質上處理動物疾病問題的。必須與養殖場現實狀況結合考慮,加強自己的業務素質與專業水平,確保飼料的營養配比更加合理科學,逐漸提升動物的自身免疫力,使病毒侵入能夠減少甚至消失,這是預防控制動物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樣是唯一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戚先歷,黃行郭.畜禽疾病的防治對策[J].當代畜牧,2014(03).
[2]單邱之,林詩欽.當今畜禽疾病的發生特點和控制方法[J].中國畜禽種業,2015(06).
[3]李岸雍.養殖戶怎樣預防畜禽疾病[J].農業知識,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