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鄉村人口1668萬人,糧食產量連續3a維持在600億kg以上,怎樣整合農業科研單位資源,發揮農業科研單位在新時期“三農”工作中的作用,促進農業科研單位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融合,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科技推廣隊伍,是不斷前進和探索的目標。以此實現黑龍江省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和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地位。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科研;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30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66
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也是黨在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遵循的重點,要把鄉村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科技推廣隊伍。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耕地面積0.16億hm2,鄉鎮460個,村級委員會8997個,鄉村人口1668萬人,糧食產量連續3a維持在600億kg以上,一直擔負著維持國家糧食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農業科研單位一直以來都是以科技創新為工作重點,承擔著國家、地方農業發展的科技重任,如何發揮農業科研單位的人才、技術、資源優勢,把創新技術、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讓科研單位更多地參與鄉村發展戰略中來,鼓勵科技人員走入鄉村建科技園區、培訓農民、實施致富項目,真正發揮出科研單位的優勢,助力鄉村發展、農業進步、農民小康,為國家現代農業建設奉獻農業科研單位的力量。
1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給鄉村帶來的重大變化
1.1 鄉村資源開放加大
鄉村有美麗的田園風光;有廣闊的濕地、牧場;有水利設施、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怎樣把握資源、釋放資源,把資源變資本,變成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的機會,帶動鄉村產業興旺,鄉村發展的前景變廣闊。
1.2 市場主導地位上升
市場經濟環境下要遵循市場規律,堅持市場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走市場化道路才能持續發展鄉村,不能單靠政府指令和時斷時續的扶持,要如何實現鄉村持續發展,如何堅持市場導向,向市場要效益,開發鄉村市場潛力,需要思考。
1.3 政策扶持力度增加
鄉村持續發展,不是給拿些資金就萬事大吉了,不能搞一陣風式的金錢式的扶貧,產業扶貧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貧。要扶大扶強、扶持產業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扶貧。多渠道整合政策資源和資金,立大項目。不能遍地開花、蜻蜓點水式的扶持,集中惠農政策、力量、資金做大產業,以產業帶動發展。所以政府要做的是錦上添花的項目扶持,不是大包大攬的什么都做,反而影響鄉村發展。
1.4 吸引人才匯聚人氣
吸引企業投資鄉村開發建設;吸引青年人才回鄉創業;吸引農民出資辦社建廠。實現鄉村向城鎮化發展,走社區化模式或建設田園綜合體,要讓人才不只盯住城市,鄉村廣闊天地一樣大有可為。開發鄉村市場巨大潛力,把智創、文創、農創等引入鄉村,人多了、思路開闊了,鄉村發展才有希望。
2 鄉村發展面臨的困境
2.1 鄉村發展不平衡
由于黑龍江省地域遼闊,鄉村數量眾多,每個鄉村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不同,帶來了發展的不平衡。甘南的興十四村由于科技投入多,結構調整好,2016年村民人均純收入7.61萬元,由村變鎮;尚志市亞布力鎮利用冰雪資源,實現了把亞布力滑雪場周圍鄉村的冰天雪地變成了金山銀山。一些鄉村發展了,可還有107個村處在深度貧困村行列,需要脫貧致富。鄉村發展不平衡給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帶來了困難,需要大量的調研、分析,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振興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不斷細化方案,找準振興發展的切入點。
2.2 鄉村人才流失大
由于鄉村地處偏遠、交通不變,教育、醫療設施跟不上,鄉村本地高學歷人才不愿回鄉就業、創業;外面高學歷人才又吸引不進來,致使鄉村面臨無人才可用的人才荒,或者缺乏高能力人才,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的發展。現在的黑龍江省偏遠鄉村人口外流現象十分嚴重,有的村只剩1/3人口,而且多為老弱者,一些基本的勞動力都缺乏,農忙時節雇工成本日日更新也很難雇到工人,更別說吸引人才到鄉村創新、創業。
2.3 鄉村科技欠發達
雖然鄉村基本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寬帶等基本生活需要。但是,農村種植技術還很落后,沿襲傳統種植習慣,思維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變化。一些新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新產業開發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2.4 鄉村思想保守
很多鄉村發展落后,經濟欠發達,產業規模小或沒有,跟觀念落后、思想保守有很大的關系。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積極性不高。
3 融合農業科研單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措施
3.1 完善科研單位、政府、鄉村三者協調機制
鄉村要振興首先要喚醒農民現代農業意識。鄉村基本單元由農民組成,農民才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和核心,只有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強了,要求發展的熱情高了,才能形成蓬勃向上的積極氛圍;政府要正確引導,制定科學規劃。政府是鄉村振興的指導者、決策者,依據不同鄉村特點、發展方向、產業布局,進行科學謀劃,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計劃,引導農民前進、引導資本投入、引導市場完善,當好鄉村振興的指路人和掌局者;科研單位要融入推廣服務體系。科研單位承擔著一定的技術推廣、服務“三農”的任務,只有把科研方向瞄準“三農”需求,不斷在服務基層中發現問題,在科研工作中解決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支撐。
3.2 建立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
農業科研單位匯聚了大量的農業高端人才,具有較為先進的農業設施、設備,還有領先的科技創新平臺,利用好優勢,整合好人才資源,成立一支領域覆蓋面廣、學科分布全面科學的專家服務團隊。
3.3 促進科研體制改革
科研單位大多數人員從事科技創新,科技服務人員較少。解決辦法是改革現有體制,讓從事推廣服務人員與基礎科研人員同地位、同酬勞,有條件的時候可以實行“推廣研究員制”,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的活力。
3.4 通過立項目、建園區、搞培訓等形式,完成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農業科研單位有計劃、有針對、有目的的把項目與鄉村發展鄉銜接,以項目帶產業,拓市場,增效益;用園區看得見、摸得著的示范展示成果,引領鄉村技術革命;用現場教授、田間博覽、媒體講座、互聯網+等培訓形式,提升農民素質,帶動學科技、用科技熱情。引領鄉村戰略與科技融合發展。
3.5 搭建鄉村人才共享平臺
鄉村振興工作重中之重是人才工作,除了留住本土人才不外流,吸引人才來服務外,還要建立一個人才的共享平臺,不求人才為我所有,但求人才為我所用。整合人才資源,建立人才庫,采取合作、兼職、租賃等形式,把其它鄉村的人才吸納進我的鄉村,為我服務。既解決了人才不足的問題,又最大限度的使用好人才資源,共享、共贏、共益,從根本上為鄉村振興發展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決勝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環,是為本世紀中葉我國建成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邁出的關鍵一步,利用好農業科研單位資源,融合農業力量,投入到“三農”工作中,是不斷探索和前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喜林.農業科研單位進行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建設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6,36(5):169-170.
[2]鐘秋波.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創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3]于水.中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6:20-25.
[4]劉戰平.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機制與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5]王慧軍.中國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發展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3.
[6]邵振中.建立“以農業推廣中心為主體,多元化農業推廣體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06):187-189.
[7]習近平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0551.htm.
[8]韓長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1/c40531-29697250.html.
[9]魏后凱.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OL].http://ex.cssn.cn/zx/yw/201711/t20171103_3692639.shtml.
[10]秦中春.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和工作重點[OL].http://www.cet.com.cn/ycpd/sdyd/1977923.shtml.
作者簡介:張喜林(1973-),男,黑龍江省富裕縣人,副研究員,從事土壤農化與科技推廣服務工作。